普陀区司法局以服务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聚合全区司法行政资源,聚焦疫情防控后期和疫情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推进“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活动,护航企业高质量复工复产,确保“两手硬、两战赢”。
一、创新方法,实现法律服务供给精准有效。一是推进“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开通“二维码”和“舟山普陀普法-法治体检栏目”等2条线上免费“法治体检”通道,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参与法治体检,梳理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多发性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提出专业处置意见。采用“微信直播”方式为60余家企业开展法律讲座,线上解答企业在投融资方面同股不同权、投资交易定价等方面法律问题。二是推进窗口服务质量。在区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设立“涉疫纠纷”受理窗口,完善“一窗受理、流转办理”工程流程,及时快速调处涉企矛盾纠纷。开设“法雨春风”法律援助专窗,通过首问负责、预约受理、上门办理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案件会商、信息互通、数据分析等机制,畅通法律援助线上服务渠道。4月接待来访群众200人次,线上解答咨询35件,特约上门服务2人,受理各类案件59件。三是推进普法多维宣传。依托当地电视台和报刊专题全文宣传《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楼宇、小区、村(社区)滚动式播放《条例》宣传视频;编印《条例》及重点条款解读丛书2000册发放到各基层司法所、辖区内各企业;走进工业园区、民营企业200多家,开展《条例》宣讲活动618次。
二、灵活办法,突出矛盾纠纷化解便捷高效。一是全面排查矛盾隐患。组织辖区147个调委会的943名调解员主动参与到重点人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在劳动争议、家庭邻里等方面的大排查,通过群防群治,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4月组织开展专项排查4248次,调处矛盾纠纷156起,成功调处155起,成功率99.36%。二是全面贯通调解机制。依托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机制,发挥律师调解专业优势,引导企业互谅互让,协商解决法律事务。快速调处汽油污染货损、船员海上失踪赔偿、租赁合同解除等法律纠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截至目前,律师共参与调解22起,成功调处13起,成功率59.1%。三是全面整合调解资源。充分融合打造县域社会治理共同体,新建“老杨新居民调解室”“老章海上调解室”等2个个人调解工作室;打造4个“东海渔嫂”调解员工作站,切实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往基层走。
三、优化做法,推进复工复产落地见效。一是发挥“驻企服务员”作用。依托“双月十日”公共法律集中服务日活动品牌,由局领导班子带领“区应急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组织30余名司法行政干部主动下沉到企业开展驻企服务员“回头看”,为辖区内近200家企业提供发放普法手册2000余册,现场答疑解惑法律问题20个。二是发挥“行家”作用。聚焦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组织全区12家律所40余名律师全面排摸民营企业在合同签订、债务追偿、物业租赁、劳动用工、工伤赔偿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隐患;依托展茅党群服务中心、普陀湾众创码头等园区法律服务点,免费为入驻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截至目前,已为22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排查涉企矛盾纠纷58件,成功调处8件,提供解决方案88个,撰写法治体检报告1份。三是发挥“专家团”作用。组织45名社区法律顾问通过实地走访和线上服务等方式,排摸疫情后期村(社区)矛盾纠纷隐患,解答群众关于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关系、社保缴纳等法律问题,协助社区干部稳妥处置基层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走访服务(村)社区1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