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书写开放活力美丽的幸福普陀新答卷。截至11月底,全区渔业总产量69.94万吨,同比增长5.04%;总产值78.38亿元,同比增长7.34%。全区渔业船舶领域共发生等级以上渔业水上事故2起,死亡(失踪)2人(不包含自然灾害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50%,未突破省、市、区下达的控制指标。
一、把握形势,推进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
一是引进中水集团旗下浙江丰汇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平台经济产业园两个投资(产值)亿元以上项目以及盛泰海洋牧场科技(舟山)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基地注册企业达到17家(其中8家市外企业),注册资金超过3亿元。
二是成立新材料创新产业园,与多家企业开展洽谈,如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能带来大量产值和税收的企业。另有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展海(舟山)船舶设备有限公司2家正在洽谈,预计年底完成入驻。
三是重点打造玻璃钢船舶及装备产业中心。引进顶鑫海钓专业合作社和正丰渔业专业合作社两家新材料捕捞渔船公司,开展近岸、远洋玻璃钢渔船标准船型研究和设计研发,积极推动全区渔船玻璃钢化。今年建造的3艘玻璃钢示范渔船已出海作业,是我省首批玻璃钢近海捕捞渔船,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另外2艘玻璃钢示范渔船已签订建造合同,因疫情影响暂未交付。
二、攻坚克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稳步提升远洋渔业专业化水平。累计投入资金4.86亿元,更新改造远洋鱿钓渔船18艘;投资3750万元,淘汰更新老旧远洋渔船2艘(因农业农村部政策调整,仅淘汰更新2艘);帮助30艘远洋渔船实施清洁渔船改造;完成4个远洋渔业资源探捕项目。
二是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养护。共投入资金390万元,增殖放流乌贼受精卵、梭子蟹、大黄鱼、黑鲷、海蜇等各类海洋水生生物苗种约2.32亿单位。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围塘养殖面积15200 亩,浅海标准网箱 4500 只。
三是积极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桃花国家级海洋牧场方案设计、环评核准、海域核准等工作,向省农业农村厅申报,于12月2日通过省农业农村厅评审。
三、强化服务,保障渔业生产稳定
一是巩固深化渔业“一打三整治”行动。1-11月累计组织各类海洋行政执法检查988次。其中海上执法检查658航次,检查渔船3024艘次,查处各类违规案件220起,查获取缔涉渔“三无”船(筏)33艘,清理收缴违禁网具2838顶,违规流刺网1.4万余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9起,依法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2人。陆上执法检查234次,检查市场、排挡、酒店1973家次,收缴查获违禁渔获物2370.8公斤,放生活体章鱼、虾姑、石蟹合计425公斤。
二是全面推广“救生雨裤”项目。为全区60马力以上捕捞渔船船员免费配备适合渔民穿戴的新型救生雨裤,并在救生雨裤中安装落水报警定位装置,一旦人员落水,船长能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并根据定位快速找到落水人员,为海上搜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持续推进“三服务”“四进”工作。成立5个工作组,每组定点帮带1家管理服务站、1家企业、1家远洋渔业公司。全年累计解决68件事项,其中现场办结19件,本部门研究办理43件,同级跨部门办理6件,涉及群众5人,基层组织30家,企业33家。
四、对标一流,开展渔港综合治理
一是沈家门中心渔港扩建工程、台门一级渔港扩建工程、虾峙一级渔港扩建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825.12万元。舟山中心渔港维护疏浚工程疏浚26万方,虾峙一级渔港维护疏浚工程疏浚118万方,完成年度投资3091.77万元。
二是完成舟山沈家门港码头美化亮化工程(一期);完成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初稿)编制,年度投资500万元。沈家门渔港休闲渔船停泊基地工程完成测量、编制、评审等前期工作及项目概算审核。
三是积极开展“港长制”创建活动。制定《普陀区全面推行“港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区20个渔港建立“港长制”,并在沈家门中心渔港、舟山中心渔港等9个等及以上渔港完成渔港管理站建设。通过实体化运作和渔业基层管理组织进驻,强化渔船社会化服务,初步实现“依港管船、依港管人、依港管渔”的目标。
四是开展沈家门渔港水域保洁行动。完成沈家门渔港水域港面、边滩保洁服务招投标工作,和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签订渔港污水处置协议,定期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转运处置,并负责渔港油污水泄漏的应急处置,使“源头控制、分散收集、定点上岸、集中处置”的渔港防污染模式首次实现闭环。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沈家门渔港港内渔船油污水(残油)进行检测,制定《舟山市普陀区渔港渔船污染物智能化防治(一期)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渔港防污染设施建设目标,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