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投资带来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决定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投资结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与地区发展的均衡度。以往经济发展过度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略经济增长的效率质量,导致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状态给地区经济带来极大压力。在此种背景下,加快传统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地方推动自身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2019年普陀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践行发展新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加快我区产业投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动能是实现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我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举措,更是实现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力量。为此,研究我区产业投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研究意义
目前,普陀已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特殊阶段,面临的发展困难和矛盾会更加突出,研究我区产业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对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优化我区产业投资内部结构,提高产业投资整体效益。研究我区产业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有利于优化我区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投资效率,实现我区产业投资资金优化配置,减少无效低效投资,从而更好地发挥投资在提高经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
2、有利于增强我区地方竞争实力,提升产业科技水平。研究我区产业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我区各行业加大产业的科技投资力度,提升我区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在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发展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投资结构,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增强我区地方经济竞争力。
3、有利于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科学健康发展。研究我区产业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问题,有利于优化我区产业投资结构,促使产业投资结构渐趋合理,实现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二、研究内容
(一)普陀区产业投资结构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1、普陀区三大产业投资结构总体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区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加大资源环境改善力度,减少海洋石化污染,优化产业投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我区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现阶段,我区经济已取得迅速发展,GDP连续攀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产业投资结构已日趋合理化。但是,我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投资比例不协调,第二产业投资相对不足,产业投资结构呈现不合理性。
本报告选取普陀区2017~2019年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全面深入分析普陀区产业投资结构发展状况。
表1 2017-2019年普陀区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计量单位:亿元、%
年份 |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 | 比重 | 增长率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17 | 151.38 | 1.7 | 14.7 | 83.6 | - | - | - | |
2018 | 152 | 2.1 | 14.5 | 83.4 | 26.7 | -0.9 | 0.1 | |
2019 | 157.58 | 3.6 | 12 | 84.4 | 79 | -14.3 | 4.9 |
数据来源:2017~2019年《舟山市普陀区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普陀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为 151.38亿元,而2019年则达到了157.58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中,2019年全区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0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126.8%;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8.90亿元,比2017年下降15.0%;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32.98亿元,比2017年增长5.0%。从三大产业投资比例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占全区投资比重最小,第二产业投资比例占全区投资比重适中,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占全区投资比重最大,整体比例保持稳定。从三大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来看,一产和三产投资逐年扩大,二产投资逐年缩小,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率变化较第一、二产业变化较小。
在维持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基础之上,我区积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但道阻且长,现阶段仍存在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各产业投资比例不协调。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应有重点地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例,创新提高投资效率,有目标性地发展第三产业投资,确保一定规模的第一产业投资。
2、普陀区三大产业投资结构横向比较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推动全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舟山市亦围绕水产品加工、临港装备制造、电机电子、化纤制造等重点传统产业,实施《舟山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0年)》,努力提升我市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品牌质量、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而我区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全市、全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可见如下表格:
表2 2017~2019年普陀区、舟山市和全国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产业结构 | 年份 | 普陀区 | 舟山市 | 全国 | |
第一产业 | 2017 | 1.7 | 0.7 | 3.3 | |
2018 | 2.1 | 2.1 | 3.5 | ||
2019 | 3.6 | 1.2 | 2.3 | ||
第二产业 | 2017 | 14.7 | 31.4 | 36.8 | |
2018 | 14.5 | 36.9 | 36.8 | ||
2019 | 12.0 | 39.4 | 29.1 | ||
第三产业 | 2017 | 83.6 | 67.9 | 58.5 | |
2018 | 83.4 | 60.2 | 58.1 | ||
2019 | 84.4 | 57.9 | 67.0 |
数据来源:经2017~2019年《舟山市普陀区统计年鉴》、《舟山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2可知,从横向比较来看,普陀区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高于全市及全国投资水平,表明我区在第三产业投资方面愈发注重。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与全市、全国投资水平无明显差异,且2019年呈现超重趋势,表明我区第一产业发展较为稳定。相反,我区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远低于全市全国水平,就2019年而言,分别低于全市、全国第一产业投资比重27.4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区第二产业投资不足,发展缓慢,需引起重视。从纵向比较来看,普陀区投资结构呈现“三二一”态势发展特点,大方向上与全市及全国的投资结构态势吻合,但由以上分析可见,我区三大产业投资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继续加大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3、普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表3 2017~2019年普陀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情况
计量单位:亿元、%
年份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占全区投资比重 | 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额 | 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投资额 | 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 | 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 |
2017 | 2.19 | 1.4 | 0.29 | 1.90 | 13.2 | 86.8 |
2018 | 1.63 | 1.1 | 0.95 | 0.68 | 58.3 | 41.7 |
2019 | 3.10 | 2.0 | 1.48 | 1.62 | 47.7 | 52.3 |
由表3可知,从结构上来看,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仅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的13.2%,服务业占比高达86.8%,内部结构分化严重;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2.3倍,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下降64.2%,内部结构渐趋合理;2019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47.7%和52.3%,内部投资结构较为均衡。但从总体来看,2019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仅为3.1亿,占全区投资比重不超过2%,远低于全国水平,不利于我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需着重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
(二)产业投资内部结构发展情况
1、渔业投资偏高,第一产业结构单一
表4 2017~2019年普陀区第一产业子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计量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2017 | 2018 | 2019 |
农业 | 0.03 | 0.12 | 0.01 |
林业 | 0 | 0 | 0 |
畜牧业 | 0 | 0 | 0 |
渔业 | 2.48 | 3.06 | 5.69 |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0 | 0 | 0 |
普陀拥有世界四大渔港之一——沈家门渔港,渔业发展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由表4可以发现,我区第一产业投资主要以渔业投资组成,2017~2019年,渔业投资额逐年增加,发展较为稳定;受资源影响,我区农业、林业、畜牧业及相关辅助活动投资额几乎为0,发展进度缓慢,第一产业投资结构单一。
2、工业投资呈下滑态势,行业发展不平衡
表5 2017~2019年普陀区工业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计量单位:亿元
年份 | 工业 投资额 | 采矿业 投资额 | 制造业 投资额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017 | 23.65 | 1.71 | 7.04 | 14.9 |
2018 | 23.55 | 0 | 6.25 | 17.3 |
2019 | 22.96 | 0.45 | 12.44 | 10.07 |
从表5我们可以发现,我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2017~2019年之间投资波动较大,工业投资绝对值2017~2019年呈现逐年减少态势,其中,制造业作为工业行业的重中之重,其投资力度仍需加强,内部结构仍需继续优化。由此可见,我区第二产业投资内部结构发展较不平衡,工业作为影响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投资比例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应合理调整结构比例,优化工业投资内部要素,努力实现工业投资均衡发展。
3、房地产投资偏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表6 2017~2019年普陀区第三产业主要子产业投资情况
计量单位:亿元、%
指标 名称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批发和零售业 | 住宿和餐饮业 | 金融业 | 房地产业 | |||||||
绝对值 | 占比 | 绝对值 | 占比 | 绝对值 | 占比 | 绝对值 | 占比 | 绝对值 | 占比 | 绝对值 | 占比 | ||
2017 | 28.02 | 22.1 | 0.07 | 0.1 | 0.56 | 0.4 | 3.18 | 2.5 | 0 | 0 | 65.26 | 51.5 | |
2018 | 34.68 | 27.4 | 0.04 | 0 | 1.43 | 1.1 | 1.66 | 1.3 | 0 | 0 | 58.75 | 46.3 | |
2019 | 25.19 | 18.9 | 0 | 0 | 0.59 | 0.4 | 0.98 | 0.7 | 0 | 0 | 69.11 | 52.0 |
第三产业是衡量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产业。近年来,我区在促进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同时,重点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助推我区产业投资实现转型升级。但是,从表6可以发现,我区三产内部投资结构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2017~2019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比例均不到1%,投资严重不足,而房地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比例均超过2/5,投资比例偏高,内部结构两极分化明显,亟需加以改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作为国民先导产业,可通过电子商务、大数据网络等新兴业态促进我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软件技术应用于教育、卫生、医疗、交通、城管等领域,更能促进我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健全,因此,我区需加大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力促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
三、研究结论
近年来,我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44.49亿元,相比上年增长6.6%。伴随我区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投资结构也正得到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投资正有意识地往技术研发方面注入,人均GDP及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在产业投资结构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相关成效仍微乎其微。
首先,一方面,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投资占全区投资总额比重仍然较低,这将成为制约我区经济质量增长、投资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现阶段,随着现在高端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新兴设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企业生产环节的技术化相应提升,传统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势所趋,但就普陀而言,三大支柱产业的用工成本不降反升,其中,规上水产加工业、船舶修造以及海运业的人均工资总额分别上升42.5%、 36.5%与11.8%,用工成本增速过快,这表明在当前“三新”经济高速发展、各类技术手段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我区传统企业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结合分析可见,在我区,以工业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产业没有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度缓慢,以上因素均不利于我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其次,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占比过高,2019年分别占全区投资总额的35.0%和43.9%。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由交通运输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产业组成,整体投资质量不高;第三产业中,房地产投资占据极大比重,但必须注意到,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房地产项目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5.9%,部分项目如东宸府等已处于竣工结算阶段,剩余可开发项目数量不多,结合现今房产企业拿地困难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作用不大。
四、研究建议
(一)合理扩大第二产业投资规模,提高产业投资效益
一直以来,第二产业投资是拉动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力量。近几年,二产投资的增长带动了我区实体经济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投资增长的同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是否跟上了投资整体规模。投资规模与生产力、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便会导致资源大量浪费,投资效率降低,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区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整体投资,扩大第二产业投资规模,在投资占比上,努力跟上全市、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传统的产业发展道路早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打破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在关注投资规模的同时,有效提升投资质量。为此,我们应在扩大二产投资的同时,保持适当的投资增长速度,关注产业投资效益,加大对工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深挖产业内部优势和特色行业,比如:我区水产加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现今大多企业仍是安于现状,粗放经营,故可加大对水产工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助推企业及早进入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我区船舶修造业为工业增加值主要贡献行业,但在整体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故可加大对船舶修造业设计研发等创新技术投入,大力引进外资,积极扶持民资,加强其与央企的合作,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互相吸收借鉴先进技术,实现多种形式的资本共赢,有效促进我区船舶修造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加快设计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形成完整海洋资源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调整第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投资质量
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大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产业,优化产业内部投资结构。
首先,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目前,我区第三产业发展仍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但传统服务业在推动经济质量增长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当前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业优势的基础之上,着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的新兴服务业,加大对金融、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比如:发挥普陀深水岸线资源、港湾优良等优势,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和海上运输业,结合《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地理载体,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其次,加大对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投资,深挖我区产业文化,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我区位于中国南北海运与长江黄金水道“T”型交汇口,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洋资源禀赋,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我区应突破单一的景点观光限制,开发契合普陀当地风土民情的渔家乐特色游、岛礁游、休闲垂钓、品海鲜、赶海等旅游项目,培育新兴旅游景点,形成旅游集群效应。
最后,从长期来看,依靠房地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故需合理规划房地产投资规模,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防止投资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若社会资本过多集中在房地产业,可能会导致其他行业产生挤出效应,进而抑制经济增长质量。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我区当地实际出发制定相关配套投资政策以有效带动经济健康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推动二产和三产深度融合,创新产业投资内部结构
第一,可利用板块培育、集群发展等方式,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通过出台相关惠企减负等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团队,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保护、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区企业科技活动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的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
第二,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技术、云资源和大数据分析,重构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改造和创新生产经营和融资模式以及企业与外部的交流协同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协同发展的目的。
第三,可依靠我区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租赁”产业,将海洋背景与融资租赁相结合,在光伏发布式电站、海运船舶、厂商租赁等重点行业进行业务拓展,在基础之上,继续健全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为主体的金融产业体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流动性,为企业破解融资瓶颈,优化融资结构,进而扩大业务规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