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300263914XX/2021-141510 公开日期 2021-10-20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文号
组配分类 统计信息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21年普陀区开放合作工作任务
8月份完成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2021-10-20  15:5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功能区管委会,区属有关单位:

1-8月,各有关单位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放合作”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数字政府系统建设,稳步推进17项工作任务。其中打造油气全产业链、推动经济产业平台建设两项工作成效明显;树兰医院建设,实际利用外资两项工作进度落后既定目标。现将具体完成情况通报如下:

一、高水平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

1.积极争取政策突破。在港航物流、医疗健康、金融财税等领域取得政策支持,争取在海事金融、方便旗船舶回归注册、大宗建材交易交割及运输中心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在产业投资准入、特许资质配额、国际航行船舶通行、互联网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探索,新增制度创新成果30项。

责任单位:区自贸中心、区发改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港航分中心(责任单位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完成情况:做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落地工作,梳理创新案例,并形成复制推广清单,目前新增制度创新成果24项;经对接争取,将“融资租赁外债便利化试点”纳入《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举措的通知》国发〔2021〕12号。

2.推动赋权方案红利释放。在区级行动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推进完善油气全产业链、健全船用低硫燃料油供应市场、培育氢能产业、支持航运业务创新发展,加快大宗商品期现市场联动发展等方面制定落地见效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季度跟踪机制。探索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责任单位:区自贸中心、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港航分中心

完成情况:完成油品码头水工部分工程量的50%;跟踪《自贸试验区普陀区块重点任务清单》月度落实情况并进行通报;完成《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可行性研究》;已初步形成《普陀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工作方案》。

3.全面落实浙江自贸区扩区方案。谋划建设油气等大宗商品特色自贸港,探索开展船用LNG加注业务,深化与6个联动创新区合作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数字自贸区。

责任单位:区自贸中心、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港航分中心

完成情况:上线并完善浙江天然气线上交易系统,做好官网和交易系统开发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性管理,完成官方网站、交易系统的电信ICP备案、公安网站备案,并顺利通过了3级等级保护测评。截至目前,实现天然气交易额49亿元;形成《以舟山视角探析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路径》课题研究,提出7个方面的联动“+”建议:机制+载体,顶层设计强化产业引导;集群+基地,共建全球第四大炼化基地;港口+金融,共建全球第二大加油港;数字+自贸,共建全球最大海事服务互联网生态圈;文化+康旅,打造特色健康产业示范带;大宗+大众,共建“一带一路”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项目+政策,发挥“1+4”合力政策攻坚优势。

4.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做强中石化船供油业务中心,推动海外供油结算回流舟山。推动区域能源贸易结算中心建设,制定出台招引政策,重点招引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实现油品出口额突破30亿美元,力争增长10%以上。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区港航分中心

完成情况:推动海外供油结算回流舟山,1-8月实现海外结算业务回流3016万美元;做大油气贸易企业服务中心,累计新注册油气贸易企业230家,推动长云石油、物产化工等落地企业释放产能,截至目前,油气企业贸易额约175亿元;推动中石化船供油业务,1-8月预计供油达602万吨,同比增长39%;1-8月预计油品出口额达到28.1亿美元,同比增长51%。

5.构建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打造国家“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节点,谋划建设“双循环经济海上丝绸之路特别示范区”。融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通江达海的江海联运节点,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加快建设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文旅消费试点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网络零售额增长15%。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港航分中心

完成情况:已完成《普陀双循环经济海上丝绸之路特别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1-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6484万吨,增长3.9%;截至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网络零售额增长16.5%。

二、高质量发展优势新兴产业

6.加速建设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出台海事服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中远等龙头企业招引,力争引进企业30家,扩大供油船队规模;打造全球重要的低硫油加注基地,完成邮轮港码头并购,推动西岙区块一体化发展,实现内外锚地24小时常态化开展外轮供应作业,力争船用燃料油加注量增长30%;完善综合海事服务体系,建设国际船员轮换基地,完善口岸通行、监管等便利化措施,推动长三角区域临时入境许可互认机制。全年实现燃料油供应、外轮修理、航运服务、物料供应等海事服务产值20亿美元,增长18%以上。

责任单位:区港航分中心、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区交投集团

完成情况: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5000吨级码头技改工作正在市港航局审批中。舟山邮轮港区海堤建设及回填工程已通过实施方案评审。继续跟进万泰集团投资产业园相关事宜,目前投资方正在起草投资事项初步方案;针对将水产城附楼建设成为海事产业大楼事宜,已与水产城公司进行多次洽谈,因租金过高暂时放弃附楼,将继续与震洋大厦负责人进行协商洽谈;积极推广修船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鼓励企业提升高压水除锈等绿色修船装备的应用率。中远海运重工、鑫亚船舶、普陀长宏等企业今年纷纷启动绿色修船技改项目,其中鑫亚船舶已实现2号船坞高压水除锈设备应用全覆盖,累计投资1500万元;长宏已采购一批绿色修船装备,累计投资1000万元。1-8月,完成船用保税燃料油加注量173万吨,实现海事服务产值94.9亿元,其中保税油产值53.9亿元,外轮维修25.3亿元,外轮新造产值15.7亿元。

7.加快建设国际健康旅游先行区。打造大健康产业品牌,探索“健康+旅游”深度融合,打造若干条健康旅游精品线路。积极争取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试点,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合作,谋划建设舟山肿瘤医院。打造细胞技术“产学研医”基地,加快树兰医院项目工程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大中药药效评价中心。出台健康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继续举办“普陀论健-高峰论坛”活动,招引标志性健康类项目1个。全年实现大健康产值2亿元,力争增长 100%以上,实到注册资金1.5亿元,完成税收12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文广旅体局

完成情况:对接杭州柏医健康、八脉科技等创新创业项目,洽谈合作意向。加快谋划普陀健康旅游先行区、“自在”健康养护中心、健康主题酒店和餐厅等项目;以邵逸夫医院专业力量为支撑,开展“普陀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完善与邵逸夫医院、上海胸科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专家团队的联合诊疗、学科共建机制。协调树兰(普陀)医院项目房屋加固方案,项目方正持续推进加固和装修设计工作。

8.提升金融小镇发展能级。加大外资银行招引力度,筹建海洋科技产业基金,挂牌海洋科技银行。做大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等产业,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开展飞机、船舶、油库等租赁业务。全年实到注册资金20亿元,力争实现年融资租赁业务余额超50亿元,增长20%。推动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天然气交易额50亿元以上。积极开展QFLP试点。

责任单位:区自贸中心、区发改局、区商务局

完成情况:推动空港、信安、永宁等融资租赁公司等为区内提供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六横政府平台、金塘围垦工程等累计投放7亿元;赴上海对接德力西集团,明确海洋科技银行落地事宜,赴杭州对接融资租赁政策事宜,拜访浙能集团对接浙能绿色科创基金项目;撮合落地融资租赁企业和本地银行开展业务,积极推进华夏银行和府城融资租赁开展相关业务。截至目前,实现年融资租赁业务余额超62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实现天然气交易额49亿元。

9.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市场化运作主体,支持具备开展会展业务企业做活做优,切实提高会展企业的展会策划、组织、执行能力。持续培育海洋特色大型展会活动,引导会展企业举办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会展活动,继续打造海稻音乐节、帆船跳岛拉力赛、全国矶钓名人精英赛暨休闲船钓赛、越野东海等海洋海岛特色IP节赛活动,完善会展产业链。鼓励高星级酒店提高展会承载能力。探索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文旅集团

完成情况:开展全国矶钓名人精英赛暨休闲船钓赛、帆船跳岛拉力赛前期策划工作;与省、市对接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甄选区内特色文旅企业于9月赴义乌参展;海稻音乐节方案正在进一步深化中。

三、高能级构建开放合作平台

10.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链接上海自贸区,系统开展“海陆普陀”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招才引智、园区共建、产业承接等合作。深度融入甬舟一体化,完善普陀-北仑共建机制,加快建设圆山车客渡码头,加快打造六横梅山甬舟一体化示范区。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人才发展中心、六横镇

完成情况:因疫情影响,原定金东文旅推介会取消,通过网络、电话形式推进旅行社与长三角旅行社的深度沟通交流;支持校企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工作,推荐扬帆集团“绿色环保智能海洋运载装备开发”、常青海洋食品“水产蛋白下脚料制备生物活性肽机能食品开发”等8个校企合作项目申报省重点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加快推进“水下直升机”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完成“5313”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文旅集团组织相关专家对白沙岛海上消浪清水综合体项目开展评审;宁波北仑圆山车客渡码头部分召开通航安全评审会,对接渔船渔网政策处理;站场部分深化设计方案。

11.推动经济产业平台建设。整合形成城西未来智创城、海洋生态创新谷等经济产业平台建设,在产业培育、企业集聚、资产投入等方面作出贡献,力争完成固定投资40亿元以上、新招引企业/项目400个以上、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4.5亿元。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经开区管委会

完成情况:1-8月份,八大产业平台完成投资26.4亿元,引进企业525家,实到市外资金26.5亿元。

12.加强招商引资实效。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点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引领强的重大项目,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00亿元以上,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其中力争落地20-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个、10-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加大外资招引力度,突出对重点外资企业的“再招商”,鼓励运用股权并购等方式吸收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增长11%。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中心、区商务局

完成情况:预计1-8月份全区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70.00%,累计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

13.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抓好人才飞地建设工作,扩大上海人才飞地效应,新建上海(或杭州、宁波)人才飞地1个以上。全年引育省部级领军(C类)及以上层次人才、新引进落户“5313”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新认定各类人才、兑现各项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人次均增长10%以上。全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3800名。

责任单位:区人才发展中心、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健局、经开区管委会、区国资办

完成情况:做好科创企业意向引进人才排摸,8月新增C类人才1名,截至目前共引进“高精尖”人才14名;累计完成新认定各类人才194人;截至7月,累计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268名。

14.提升外贸进出口能级。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契机,迭代升级稳外贸政策措施,出台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政策,强化“订单+清单”系统监测运用,培育一批外轮绿色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品牌,稳住油品、船舶、水产品出口基本盘。加大进出口企业招引力度,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服务贸易。积极融入浙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谋划建设茶叶交易中心,常态化开展对台小额贸易,推动进境水果和活体水生动物进口贸易。全年实现外贸出口额增长12%。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经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

完成情况: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政策已完成司法审核,待常务会议审核;指导华兴、海士德申报2021年度省级出口品牌,材料已完成初审并上报市局;帝王蟹项目已完成暂养池、配电房、蓄水池、科研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等待完成外围配电,预计9月全部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于月底投入运营;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跨境电商金融支持新政宣讲解读会,帮助企业提升贸易和融资便利度。累计进出口企业新注册15家;预计1-8月实现外贸出口额256.23亿元,同比增长14.7%。

四、高能级构建开放合作平台

15.实施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深化审批受理无否决、执法监管无偏见、服务提升无止境“三个无”行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力促企业项目投资高效审批,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普陀特色的突破性改革举措。制定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年度任务清单,落实营商环境工作追责免责机制、社会化监督机制、问题推进机制、常态化宣传机制等,做好营商环境的评价工作,建立以评促改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司法局、区审招办、区市场监管分局

完成情况:编制形成《我区2021年上半年营商环境自查情况分析》并呈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区委书记张立军亲自批示“逐项整改提升,比学赶超,争取最优”;根据省、市数字化改革工作部署,启动数字政府“浙里营商”2.0迭代升级。

16.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政务服务2.0建设,加快“网上办”“掌上办”和人机联办,线上受理率达90%以上。打造“无证明城市”,推出智能秒办事项50项,清理无谓证明100项。推动“一件事”扩容,将新基建、综合执法、金融风险防范、人才创业创新等纳入“一件事”攻坚,加快“一件事”改革从办事领域向各方面各领域拓展。

责任单位:区审招办

完成情况:将药品许可事项和企业开办纳入“一窗通办”,全面实施市监窗口“一窗通办”,前台受理窗口实现市场监管事项100%“一窗通办”。创新企业注销“一件事”,提速“简易注销”流程,将简易注销原45天的公告期压缩至20天;8月完成企业综合服务平台2.0招投标流程,确定中标单位,签订项目合同,完成项目启动。同时启动平台开发,梳理现有典型政策类型及信息、企业分类信息等,了解相关部门对新平台的功能需求、业务操作流程、系统数据来源及对接方式等;完成智能秒办事项50项,清理无谓证明100项。

17.健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加大“三服务”工作力度,强效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各项减负降本政策。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力争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5%以上、信用贷款增长10%以上。出台产业工人评级奖励政策,引进培育高技能人才1500名,缓解企业用工难。

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人才发展中心、区金融办、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

完成情况:深化企业网格化零距离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直接联系人机制,并开展人员不定期下企宣传制造业新政,截至8月底,已走访企业100余家;已兑现省级中小企业资金675.81万元,并全面启动区级工业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深入落实企业用工难题,完成引培高技能人才1150人,并已出台《普陀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截至7月底,全区小微企业(包括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226.2亿元,比年初增加34.24亿元,比年初增长17.8%。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4.47亿元,同比增长44.65%。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0日

附件: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1年普陀区开放合作工作任务8月份完成情况的通报.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