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2020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内容 | 完成情况 |
1 | 谋划筹建普陀湾(上海)众创码头。在区发改局牵头协调下,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上海选择合适场地,建立“普陀湾(上海)众创码头”,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展示、交流场所,近距离吸引上海各类创业人才,努力将上海园区打造成为我区创业资源导入口、人才招引新高地。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新建城西普陀湾众创码头,全年新增创业企业共100家,新增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120人以上,培育各类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5家(包括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到资金8000万元,税收2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 | 8月1日,普陀湾(上海)众创码头开园运营,16家企业在普陀注册。 12月16日,普陀湾众创码头(城西园区)开园运营,共入驻企业41家。 今年新培育浙江舟龙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企事佳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2家规上企业。 截至12月20日,新招引企业/项目110个,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110%;全年新增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133人,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110.8%。 新培育海汇海洋工程技术(舟山)有限公司等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 截至12月20日,累积到位市外实际注册资金9911.7万元,完成年度指标的123.9%;预计招引外资300万美元。受今年疫情影响,上海园区和城西园区开园延迟,加上园区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因素,预计完成税收约1500万元。 2020年10月,普陀退役军人创业园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系全省唯一获评单位;2020年12月,普陀退役军人创业园服务中心获评“浙江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 |
2 |
加大高校毕业生招引力度。完善建立基础性人才认定制度,结合全区实际岗位需求进行精准引才。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大学生招聘会,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在普陀创业就业,全年引进企业高级经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高精尖”人才10名、高校毕业生2800名在普陀创业就业。
| 编制《2020年各镇、街道、管委会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任务指标分解》和《2020年区属相关部门、产业平台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指标分解》,今年,全区共引进大专以上人才3119人,完成市定年度考核指标的111.39%,完成区定年度考核指标的101.27%,引才数量和招引率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积极举办线上线下各类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累计举办线上招聘会43场次,共有475家(次)企业推出职位数5680个(次);累计举办辽宁葫芦岛、江苏镇江、西安、兰州、青岛、武汉等市外招聘会22场,共有120家(次)企业推出职位数1650个(次)。全年引进企业高级经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高精尖”人才32名,完成年度指标的320%。 |
3 |
制订新一轮技能人才培训相关政策(细则)。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区培训各类技能人才7350人次,进一步壮大全区技能人才队伍。
| 全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11957人次,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162.7%。其中,参加职业资格培训鉴定3191人,获证3114人;参加渔业船员安全技能培训4104人,获证3588人;参加渔业职务船员培训1059人获证845人;参加创业培训684人,获证196人;参加技能等级认定923人,获证428人;参加疫情期间线上培训1996人,发放培训补贴880520元,涉及31家企业,1370人。 |
4 | 深入推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低收入家庭就业扶持,全年举办12场次招聘会(包括网络招聘会),新增就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 积极搭建企业和求职者互动平台,实现用工信息无缝对接,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0场,进场交流单位362家,推出就业岗位8649个;通过“群岛新区公共招聘网”累计发布人力资源招聘信息1598条,求职登记541条。切实落实困难人员帮扶政策和稳岗补贴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完成2020家困难企业的社保费返还工作,共返还社保费2070.47万元;为3589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00.96万元;为975家企业发放稳定岗位补贴485.01万元。2020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895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5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1.67%。 |
5 |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工程。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举办建筑、交通、水利行业等不具规定学历晋升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全程提供服务,全年培养晋升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
| 积极推行《舟山市教授(专家)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部署对接建立教授(专家)工作室,目前全区完成协议签订企业3家,完成市定指标的150%。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初定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推荐晋升工作。1-11月,全区新增培养晋升专业技术人才1035人,完成年度指标的103.5%,其中晋升高级职称72人,同比增长30.9%,中级职称371人,初级职称592人。开展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晋升职称培训考试,截至目前,共考试合格160人,其中中级61人,初级99人。 |
6 |
实施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全年力争引进机关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8名。
| 发布《2020年普陀区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开发目录》和引才招聘计划,累计招聘23个事业单位紧缺专业岗位26名人员,完成年度指标数的325%。 |
7 | 实施社保参保扩面(企业社保减负)工程。稳步提高渔民养老保障待遇。实施全面参保计划,推进精准扩面,确保我区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
充分运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成果,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五费合征制度,积极引导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巩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做到应保尽保。截至11月,新增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107人,累计参加157713人;新增参加工伤保险-1495人,累计参加92490人;累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3750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43%。 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高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水平的通知》(舟政办发[2019]101号)文件精神,从2020年1月1日起,提高原集体捕捞渔民生活补贴标准,月标准从10元/月提高至16.7元/月;提高原集体捕捞年限账户养老金标准。选择1200元档次的,每一年捕捞年限账户化金额从1575元提高至2627元,选择2400元档次的,从1668元提高至2780元,选择3600元档次的,从1760元提高至2933元。惠及1.7万余人,月均增发250余万元。
|
8 |
积极打造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实施“1518”工程(区域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程)为载体,通过“三方”协同推进,实现全区企业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劳动关系矛盾有效化解,全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
|
围绕监管信息化、监测实时化、巡查日常化、治理高压化“四化”要求,全方位搭建欠薪防处屏障。不断完善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的治理制度,加强巡查力度,强化源头治理。2020年,全区累计完成“浙江无欠薪”六项长效机制建设的在建工程项目33家,其中新增20家;累计巡查在建工程项目68次,“双随机”抽查136次,双随机完成率100%;1-11月,全区在建工程项目为2万人次的农民工支付工资款共计约2.5亿元。以实施“1518”工程(区域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程)为载体,通过“三方”协同推进,实现全区企业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劳动关系矛盾有效化解,全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
|
9 |
继续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全面深化58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下沉事项及15项“部门间跑一次”事项推进工作,扎实推动均等化、信息化、标准化在基层落地,不断延伸服务业触角,提升群众满意度。
|
积极改造线下综合办理服务流程,将原有的22个人工窗口缩减为9个,缩减率达59.1%,超额完成9.1%。 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将58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下沉事项及15项“部门间跑一次”事项纳入到“网上办”、“掌上办”推进工作中。截至12月,累计办结社会保障业务122093件,总量为全市各县第一;实现网办率77.1%,为全市各县区第一。 根据《舟山市深化“减证便民”行动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实施方案》,围绕5个企业、公民生命周期“一件事”事项,精简证明材料54份,涉及事项38项。积极开展“无证明人社”回头看行动,实现了事项申请材料线上线下、台前台后、咨询经办口径一致。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五项审批、经营性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五项审批等事项的证照分离试点工作,截至12月,我局各行政许可事项办件量共52件,承诺时限压缩比均超过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