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使命担当,围绕“开放、活力、美丽的幸福普陀”建设总体目标,立足核心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着手推动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向高质量、高品质跃升。
(一)围绕经济高速发展,做实产业集聚文章。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着力宣传东港禀赋优势,想方设法攀亲带故,不遗余力发扬“店小二”服务精神,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招商引资项目的数量、质量和体量“三量”齐头并进。
加速盘活存量土地。创造条件盘活区域内存量闲置土地,以城西未来智创城发展为契机,统筹谋划观碶头及部分芦花片区开发建设以及329国道汽车产业集聚区打造,探索实施企业“联合上楼”模式,集约高效放大土地供给。加大浦西工业园区空间腾挪和优化利用,导入大数据、新能源、海洋智造、海洋生物、健康医疗、中央厨房等新产业、新业态,有效拓展海洋产业发展新空间,缓解当前发展空间规模不足的困境,进一步提升用地保障能力。
加码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有效投资带动作用,围绕5G、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速推进东部塘头莲花洋养生度假项目、南部杉杉普陀天地商务大楼项目、中部普陀水街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西部观碶头产业提升项目和东奥舟山芦花地块(AI)小微企业科创园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以及新塘、上戚家、陈家后、永兴安置房保障项目建设。以优化项目落地环境为目标,集中精干力量推进“清零”专项行动,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二)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做精城景共荣文章。
着力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优化立项流程、引入第三方代建、完善共建共管长效机制等举措,逐步推动9个老旧小区167幢楼栋改造项目。坚持推动垃圾分类有效运行,重点从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制度创新、文明风尚等方面进行攻坚。
着力提升综合环境。以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常态化巩固为着力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强化精细管理,落实长效机制,确保“后创城”时代持续发力。持续推进“三改一拆”“治水治污”,全面清除影响城市环境、拉低城市品质、阻碍城市发展的“瓶瓶罐罐”,大力完善接轨国际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内湖商圈、商业邻里中心、城北特色商业水街等建设为契机,突出东港海上花园会客厅的核心地位。
(三)围绕城市幸福指数提升,做优社会治理文章。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探索“下沉”“增效”双向考核模式,统筹各类资源,进一步为网格服务质量减负增效。积极发动东海渔嫂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探索跨城结对模式,通过与杭州“武林大妈”、北京“朝阳大妈”结对互动,全力打响“东海渔嫂”品牌,全方位、多领域涵养家庭文明、推动创业创新。
持续强化民生服务。强化社会保障,切实提升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常态化走访联系、地毯式问题排摸、一站式问题解决,切实帮助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加强文体团队、文化阵地、群众活动规范化建设,依托“文化礼堂”平台广泛开展培训交流、文化走亲、文化旅游等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四)围绕党建格局提升,做强基层党建文章。
坚持把党内教育作为抓党建的重要职责,结合“O2O”初心课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改进深化“三级联动”体系,创新兼合式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共管共治模式。将“书记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项目出成效。以理顺基层组织结构、强化村党组织核心作用为基石,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后的融合工作,针对性开展村社主要负责人专题培训和青年后备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活动,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要求,提高依法依规从政意识,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继续围绕“九项举措”抓好落实,建立完善小微权力流程和简易工程管理,持续优化“三务”公开模式,提升清廉文化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打造一个清廉小区示范点,加强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推动清廉村居全覆盖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