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消息” 实为圈套
俗话说,股市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面对跌宕起伏的股市,一些市民经不住诱惑,纷纷加入炒股淘金的行列中来,但因不太懂股市,不知道怎么选择股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用所谓的内幕消息、“大指点”“权威发布”等方式“推荐股票”,让热心股票的市民落入圈套。近日,家住东港的一刘姓市民就因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被骗25万余元。
9月10日,刘先生刷某短视频APP时,添加了一个好友,两人聊得比较投机,后互加了QQ。对方自称在“招商证券”上班,说公司最近有一只股票要上市,上市前买就是原始股,并提供给刘先生一个网站和账号、密码。
刘先生登录后看到对方的投资收益消息,很心动,就在对方的指导下注册账号并购买了该“股票”。“客服”称,刘先生用的是私户需匹配充值,于是刘先生转了账,并于9月24日至29日,购买了5次股票,共计8万余元。
刘先生转账用的银行卡是在苏州办理的。10月1日,刘先生接到苏州警方打来的电话,提醒刘先生最近存在大额转账记录,风险较高,谨防上当受骗。10月4日,刘先生又往对方的账户转账10万元购买“股票”。10月6日,苏州警方再次联系刘先生,问刘先生最近是不是在投资,银行反馈其转账记录有风险。刘先生逐渐意识到不对,联系“客服”想要卖掉股票将钱取出。“客服”称国庆节休市,要到10月8日才能卖。
10月8日,刘先生将股票全部卖出后想要提现,“客服”称刘先生资金有问题被冻结了,需要缴纳20%的解冻金才可以把本金、利润以及解冻金共计38万余元一起提现。刘先生一听有这么多钱,便抱着侥幸心理又转了6万余元。可“客服”表示,提现需交12%的个人所得税。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落入骗子的圈套了,赶紧报了警。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炒股专家带你股市决胜、理财大神帮你日进斗金、博彩高手与你一本万利……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冷静分析,不要盲目相信;投资时,对超高收益的投资要小心,选择正规投资理财途径,一定要签署正规的理财协议。
警惕添加网络好友,在未确定对方真实身份前,切勿涉及金钱交易;对于网页上弹出的有关投资理财的对话框、网站链接、APP等一律不予理睬;要设置个人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等交易限额,切实防范投资理财诈骗,一旦发现被骗,务必第一时间报警。
裸聊为饵 诈骗为实
互联网飞速发展到现在,衍生许多直播软件、社交软件,伴随而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也层出不穷,夜深人静之时,往往容易落入“裸聊”诈骗陷阱。
10月8日晚,闲来无事的胡某下载了某同城交友软件,想找人聊聊天,没多久便有人主动添加胡某为好友。在交谈中,对方称为了聊天方便互加一下QQ,随后双方在QQ上你一言我一句,两人相谈甚欢。忽然,对方给胡某发了一个网站,声称有他的不雅视频。胡某揣着好奇点进网站,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和对方的邀请码,可网站一片空白,对方岔开话题邀请裸聊,胡某头脑一热便同意了。
裸聊结束后,对方发给胡某二人裸聊截图,威胁胡某不给钱就将截图发给他通讯录亲友,胡某经过思想斗争后最终选择报警。
民警了解事情经过后,告知胡某这是一起典型的“裸聊”类电信网络诈骗,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报警,切不可产生花钱消灾的想法,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诈宣传。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此类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过程一般有四步:第一步撒网捕鱼。不法分子通过各类社交软件发送好友申请,通过之后先网聊铺垫情绪,再发一些极具诱惑力的内容,勾起当事人欲望。第二步获取信息。引起兴趣后便会发来链接或者下载某APP,注册的同时获取通讯录中的联系方式。第三步裸聊邀请。获取信息后,不法分子发出裸聊邀请进行互动,这个环节便会开始录制视频和截图。第四步威胁诈骗。通话结束后,不法分子会以截图、视频和通讯录作威胁。一开始索要金额并不多,但实际上是个无底洞。
民警提醒,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好友请求和各种邀请;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不明软件;不要随意提供自己的手机密码和输入邀请码,保护好个人隐私;洁身自好,不要参与、沉迷网上低俗活动。 如不慎遇到网络裸聊,请不要转账,请保存证据,及时报警。
征信“假”问题 诈骗“真”目的
“您好,请问是周先生吗?我是京东客服,你在京东平台的资料显示您的征信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如果需要解决相关问题的话,需要您先支付一笔保证金,我这边可以帮您操作解决。”10月6日下午1时左右,我区一周姓市民接到一个自称“京东客服”打来的电话。
一听对方报出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周先生想到自己平时确实会在京东平台上购物,便没有核实对方身份。
“我这边给您我们公司保证金收取专用账户,您把保证金直接打到这个账户就可以。我们确认收款后会帮您处理征信问题,之后都会一并返还的。”就这样,周先生按照电话里的指示一共转账8.2万元。
“不对啊,征信有问题,为何不是银行给我打电话,而是京东客服?”转账后的周先生冷静下来,回想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回拨电话再次求证,可电话已经无法接通,周先生这才确定自己是遇到了诈骗,向沈家门派出所报警求助。
目前,我区警方已立案侦查。
此类案件的诈骗套路是:第一步,诈骗分子多以冒充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贷款平台、支付宝客服”等身份实施诈骗,有时还会向受害人出示伪造的证件、营业执照或事先获取的受害人身份、银行卡等具体信息,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让受害人放下戒备心理。第二步,编造理由。骗子往往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征信污点或被司法机关处理的心理,以国家政策、个人信息被盗用等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第三步,当受害人被恐吓并产生慌乱情绪后,诈骗分子会提出解决对策,并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者让受害人在正规网贷平台上贷款后转账至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户。
个人征信由国家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无权删除修改,更不会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的方式,向信息主体告知涉及贷款、金钱或者其被纳入黑名单的信息。因此,所有声称可以“帮助消除个人征信不良记录的”都是诈骗。各位市民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对方的任何说辞,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买游戏币贪小便宜 私下交易被骗千元
玩网络游戏面对氪金的诱惑,很多玩家都会忍不住充值。但官方动不动648元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忍不住萌生去其他渠道交易的念头。打开交流群,只要喊一声马上就会有卖家出现,但这背后到底是真卖家还是骗子就很难辨别。最近就有玩家因为这件事被骗了1500余元。
国庆长假在家的小阳玩《梦幻西游》时,需要一些游戏币,“一次充值后648元就没了,能否找便宜的地方收购呢?”小阳一边想着,一边在经常聊天的游戏微信群里留言要收游戏币。
很快,一个名叫“峰仔”的玩家加他好友,并把小阳拉入了一个交易群。小阳发现,这个交易群里有一个和原游戏微信群里同名的玩家,便放松了警惕。
随后,“峰仔”在交易群向其发送微信转账二维码。小阳扫码转账505元用于购买游戏币。“峰仔”便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给了小阳,让小阳登录后直接在游戏里把游戏币拿走就行,不过要交1000元押金,小阳立马把1000元转了过去。待转完账,小阳发现自己被“峰仔”拉黑了,便报了警。
最近因游戏增值业务进行私下交易而被骗的发案量呈上升趋势。这类诈骗案件,骗子就是瞄准了玩家想贪便宜的心理,利用玩家QQ群或微信群,实施诈骗。民警提醒,游戏交易一定要在官方平台进行,一是保证安全,二是有些游戏公司一旦查到玩家线下私自交易,收回账号或被封号现象也时常出现。玩了多年培养的感情和心血,带着钱财一起消失在网络世界里,真的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