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3778298477X/2022-147226 公开日期 2022-02-28
发布机构 区应急管理局 文号
组配分类 年度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应急管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普陀区应急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02-28  11:1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应急管理局

2021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区应急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盯遏重大、降较大、保安全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构建全面覆盖、一贯到底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为抓手,深入实施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统筹开展自然灾害防御,不断提升应急处突水平,有序有力做好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前两年平均数分别下降21.1%24.1%

一、全力以赴打好遏重大攻坚战,提升风险防控力

(一)持续健全基层应急体系,密织责任网推进落实全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重点任务,全区各镇(街道、管委会)全部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政法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的基层应急管理委员会,并挂牌成立应急管理站;明确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四大类纳入全区镇(街道、管委会)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制定《普陀区安全生产述职制度》,推进安全生产述职工作。

(二)聚力打好遏重大攻坚,紧绷安全弦确定渔业船舶、道路运输、水上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工业、旅游和城市运行”9 大重点领域开展遏重大攻坚行动。全年召开全区性会议部署推进会9次,定期组织碰头会,编辑发放工作简报、专报20期。聚焦突出隐患及难点问题,梳理出三无船(筏)、小型休闲船艇等7项全区重点整改问题、遏重大风险链关键节点管控责任清单293项;全区共开展检查8666家次,停产停业14家,处罚563.37万元

(三)细化七张问题清单部署,把牢风险关部署区委七张问题清单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排查整改工作,研究制定报送制度。以条块结合方式,督促重要部门和属地每月一次梳理问题至对应专委办,各专委办每季度组织一次风险研判,区安委办及时汇总问题工作清单和开展情况,确保行业领域问题精准报送,问题隐患及时落实整改。今年对城镇燃气和涉渔三无船(筏)隐患整治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协调海洋渔业部门完成省级渔业问题清单的销号工作。

二、千方百计推进本质安全进程,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狠抓隐患整改。组织开展全区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区各单位开展排查918次,整改隐患471处,停产、罚款、立案188起,责令停产停业7 家,罚没款66.36万元。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覆盖全区2684家企业。实施年度重大事故隐患挂牌整治,全区17项省、市、区三级重大事故隐患已整改12项,其余5项正在按节点整改。紧跟时事需求,组织开展全区工业厂房防范坍塌事故大检查、瓶装液化气专项整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专项检查、防范路面塌陷专项检查等工作。

(二)严格行业监管。围绕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矿山、危化品及船舶修造领域开展严肃严格执法。111月,全局做出行政处罚罚款149万元,其中非事故处罚39起,罚款127万元,非事故处罚比例较去年提升约20%。紧跟全市油气贸易发展需求,对油气贸易(批发无仓储)企业实行全环节监管。率先全市成立油气贸易企业服务中心,引入服务平台10家,企业301家,截至10月营收超10亿元,税收超600万元;全市首创对违法经营、不守承诺企业实施依法撤销经营许可流程,整改企业229家,办理注销125家,撤销经营许可94家;针对异地执法难题,办理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首例远程数字执法案件,有力维护油气贸易企业发展环境。

(三)广泛宣教培训。组织双休日课堂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委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讲座,区四套班子领导等160余人参加。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日宣传活动,现场400余人参加,发放资料5000余份。做好“5.12”防灾减灾周和“10.13”国际减灾日宣传,联合相关部门和东海渔嫂赴安康社区、北安公园、东港社会服务中心及东极镇开展5场现场宣传,发放宣传册4000余份,宣传品5600余份。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特色安全体验点,在冠素堂有限公司打造全区工厂安全小学生体验基地,在沈家门街道西河社区打造全区首家社区安全体验馆。明确将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纳入各镇(街道、管委会)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周督导、月通报推进培训工作落地,完成线上平台注册1.4万人,线上线下培训9305人。

三、持续深化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提升灾害防范力

(一)自然风险普查有序推进。高度重视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照统筹安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全部覆盖原则,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发挥第三方机构技术优势,调动各部门和乡镇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应急、交通部门及水旱、地质灾害、气象调查基本完成,住建部门及地震、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城市内涝调查正稳步进行。

(二)防汛防台工作扎实有效。针对乡镇、村级换届,组织开展全区防汛防台责任人培训,落实防汛防台责任人培训全覆盖。有力防御烟花”“灿都台风,严格落实预案+指南+规则制度体系,层层压实防汛防台责任,形成县、乡、村一体工作格局;搭建“112X”指挥专班,台风期间进驻指挥中心联合值守、研判风险。烟花台风应急响应持续171小时,全局人员连续作战、全程值守,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全市防台工作获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肯定。

(三)地震、森防基础不断夯实。重新修订《普陀区地震应急预案》,细化区、镇(街道、管委会)两级政府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方式,建立局地震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协调桃花“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项目落地,完成新台站征租地签约;扎实做好东极、浦西两个台站管理维护,落实台站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制度, 东极地震台荣获浙江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第二名。做好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预警,针对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秋冬季森林火灾风险防范连续下发6个风险预警通知;组织开展全区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专项行动,各地组织检查组186支,检查人员349人,排查整改隐患147项。强化人员能力提升,连续6次组织各地和森防指成员单位参加国家森林火灾扑救业务培训。

四、探索实施数字赋能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力

(一)做好规定+自选动作,迈出数字应急新步伐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区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并投入运行。整合气象、城管、海洋渔业、水利等单位自建系统数据资源,接入全区视频监控平台和公安、水利、城管等多单位共13000多路视频点位,实现数据调用一网连接。结合防汛防台实际梳理出低洼地、河道、水库等8518个重点视频点位,建设应急指挥三防指挥主题,实现全区防汛防台应急一张图。开发全省唯一、普陀特色的烟花爆竹在线应用场景,依托浙里办浙政钉客户端,实现烟花爆竹运输、销售、购买、燃放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与监管,应用已覆盖全区10个乡镇24家经营点,包含42项烟花爆竹指导价格、100余个禁燃区域,浙里办访问量超2万次,有力助推烟花爆竹服务监管数字化。

(二)提升应急力量建设,迈上应急调度新台阶以桃花、六横2个全市试点区域为牵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目前所有镇(街道、管委会)全部建立30 人以上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区97个村(社区)全部组建应急突击队。着力推进城镇建成区、工业园区“135快速救援圈和农村“15分钟快速响应救援圈建设,以沈家门、东港、虾峙、展茅为试点,加强应急物资配备,完善物资管理维护制度,建成10个综合应急救援站。积极推动可视化指挥建设,实现市、区、镇(街道、管委会)三级视频管理平台对接,落实基层可视化移动指挥设备(移动单兵)配备应用,每月全覆盖测试偏远乡镇可视化设备运行情况,查找问题补足短板,持续推动指挥效率提升。

(三)强化预案编制管理,实现应急保障新提升编制指导村(社区)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督促各单位按照省、市要求落实预案修订工作,全区49个区级专项应急预案预计年底完成修订36个,达成市定要求。组织开展舟山市暨普陀区防汛防台应急综合演练,市、区领导及区防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共计出动参演队伍19支,参演人员368人,全市各镇(街道、管委会)近千人通过网络平台收看直播。组织全区森林以水灭火技术比武,各镇(街道、管委会)、消防、武警、公安等14支森林防灭火队伍、共70余名队员开展灭火实战竞技,有效提升基层队伍森林火灾扑救综合作战能力。

五、坚持不懈锻造应急铁军队伍,提升履职专业力

(一)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中心组学习10次,三会一课”35次,主题党日活动11次,知识竞赛1次,三服务实践活动28次,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利用政务公开平台公开信息515条、普陀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320条,组建由副局长带队的10人网评员队伍,其中2名队员入选区级核心网评员队伍。

(二)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全体干部制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学习。推进出台《舟山市普陀区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案卷定期评审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律师为我局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诉讼、重大事项决策等工作提供法律服务。

   (三)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专题研究、认真落实巡察问题整改,3个方面11个类别35个问题基本完成整改。统一采购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全面应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大力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掌上执法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开设铸安学堂,由各科室轮流牵头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行政处罚、应急预案等新时代新课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