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能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进“海上花园城市会客厅”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一是城市道路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提升改造东港至塘头滨海道路等城市道路8条,推进小蒲湾路东向延伸段道路等断头路2条,拓宽普陀兴建路(渔市大街-天吴隧道接线)瓶颈路,完成东港海莲路(东港隧道-海天大道)道路“白改黑”;新增停车位2179个;整治完成城区道路飞线3条。二是城市园林绿化亮化体系提档升级。完成沈家门渔港夜景亮化工程,打造“一港两岸”滨海景观带。加快中央山体公园、江湾滨海公园2个城市公园打造,建成口袋公园5个,全年新增城市绿道8.96公里,让我们的“会客厅”满眼皆是绿,处处皆是景。三是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提升。完成长地爿山塘泄洪渠、东、西河泵站等7个工程,提前完成我区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由住建部门牵头实施的15个项目。四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成立普陀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加快《行动方案》编制,重点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东港城市风貌样板区。同时,以第二批省级未来社区获批为契机,高质量加快推进夏新未来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引领全省的未来社区“普陀样本”。
2.群岛型美丽城镇加快建设。完成虾峙镇美丽城镇建设样板镇创建省级验收(目前虾峙镇综合评分居全市首位)。坚持“三个导向”,落实“强基增效双提标”要求,结合美丽乡村、景区村庄建设,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污水处理出水排放达标率92.37%,处于全省前列;新增标准化运维设施44个,实现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获推2021年度“浙江省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优秀县区”。
3.三改一拆违法建筑拆除取得新突破。把“控新增去存量”作为主线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全年,实施“三改”34.1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52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96.14%。完成“四边三化”整治点位38个。排摸整治涉及防汛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56处。
(二)加快沈家门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奋力书写老城美丽新篇
1.住房保障安居工程纵深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至第三年,今年投入资金2.5亿元,高质量全速推进258幢老旧小区改造,除“规定动作”改造外,对部分有条件的小区增加道路提升、雨污分流改造、智安装监控、健身器材等内容,改造后小区建筑外观好看了,环境好了,屋顶漏水、墙体渗水脱落等顽疾解决了,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倡导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政策,让老城区居民切实享受改革红利、生活便利。今年4月全市首部业主集资建设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投入使用;组织各成员单位完成缪家塘9号楼1单元加装电梯联合审查工作,该项目进入图审阶段,有望加梯成功。交付保障性住房1100套,全区享受公租房租金补贴保障家庭达到1741户,实现“应保尽保”。
2.无卫生设施提升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率先打响无卫生设施住宅“厕所革命”,按照“全覆盖”的原则,经排查确定,沈家门城区内无卫生设施的房屋共667户,按照“一户一案、一幢一册、一片区一规划”的原则,采取征迁安置(355户)、异地搬迁安置(46)户、就地改造(266户)等方式,多管齐下,在两年内分片区、分阶段完成无卫住宅的提升改造工作。完成2021年377户无卫生设施提升改造任务。
3.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961幢老房子有了“新管家”,实现378个无物业管理居民小区实现准物业全覆盖。出台物业服务提质全覆盖考核及奖励办法,将物业小区、物业全覆盖住宅和居民自治小区均纳入考核评价范围,用直观的分数、透明地体现了物业的工作成绩,以实绩论“英雄”,更好地激发了物业企业加大物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数字社区,以中洲社区金鹰海景和金洋花园两个小区为试点,通过集成平台+管家、数智医养、智能安防、社区版房屋租赁、出租房安全管理等子场景,提供满足政府、社区、物业、市场主体、居民等多元对象需求的基本功能单元系统,让老旧小区“变身”未来社区。
(三)落实长江经济带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美丽新普陀生态文明建设
1.强化规划引领。在遵循既有规划方向的前提下,对现状区域内管网进行梳理,分析现存的问题,制定了可操作性强且适用性强的建设和改造计划,高标准完成《沈家门片区污水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加快《沈家门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市政管网专项规划》编制进程。
2.完成排水口渗漏整治。制定滨港路13个排水口提升改造方案,试点启动改造工作,完成沈家门滨港路沿线13个入海排水口密封性提升改造。
3.实施管网提升改造。以沈家门老城区为主,兼顾周边区域,两年计划完成管网改造约14公里,2021年计划实施的14条道路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污水管网改造约6.08公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做好项目牵头抓总工作。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落实专人,负责整改工作面上梳理汇总、上情下达以及与上级部门对接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做好台账收集,项目整改完成后及时申请验收、销号。
(四)强化行业监管,推动建设领域平稳向好发展
1.促进建筑业产能提升。实现建筑业产值约57亿元,恒尊集团、银誉建设等3家企业被评选市、区先进企业,获得奖励资金131万元。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永兴村(黄沙湾地块)安置房建设工程等2个项目被评选为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完成可再生能源利用26.3万平方米。新开工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4个,面积28.38万平方米。
2.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开展建筑市场行为、招投标行为、建设工程合同履约检查等专项检查及扫黑除恶线索排摸25余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500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起,移交违法施工案件9起。巩固“无欠薪”创建成果,基本实现在建工程“六项制度”全覆盖,实现智能化考勤项目60个,占全区大中型建筑项目100%以上,建筑企业拖欠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和处置欠薪长效机制全面落实。
3.巩固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日常监督和巡查力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督检查方式,以“督”“查”促进责任制落到实处。今年以来,组织综合执法检查以及建筑起重机械、支模架脚手架、防台防汛等各类专项检查共计160余次,共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5份,停工整改通知书4份,共发现和落实整改问题1300余条。2021年我区共有5个工程获2021年区级、市级文明施工标准化优良工地称号,5个工程参评2021年省级文明施工标准化优良工地。
(五)强化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稳定商品房价格指数。全年已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7万平方米,全市5个行政区域内排名第一。全区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波动幅度控制在±3%以内。盘活低效商业(办公)用房6.38万平方米。
2.强化全装修住宅质量管理。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住宅全装修项目质量监管办法(试行)》,对预售、施工、分户验收、交付等环节进行了细化规定,并对办法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在建工地79个/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4份,停工整改通知书4份,对5家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2家单位予以行政处罚。并加强合同和程序的管理,会同市场管理部门,组织律师对新开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进行联合会审,防范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3.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全面开展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防范和化解专项行动,依据职能分工,全面排摸全区内在建、在售、已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环节可能引发信访的风险排查,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时提前介入,力争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较好地化解了金麟府因卫生间渗漏水问题导致竣工验收备案被撤销的交付风险。针对因恒大资金链问题,导致御海庄园项目停工问题,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实施“一楼一策”,主动做好深度沟通,组织召开针对恒大御海庄园复工复产专题会议20余次,想对策、解难题。建立了政府帮扶账户,目前,账户内资金已基本到位,原施工总承包单位中铁建不愿承担后期施工,我局督促建设单位重新选择实力强、品质好的施工企业来实施后期扫尾交付工作。近期,待施工企业谈妥后,即可复工。同时,针对部分低于备案价一直未网签的业主焦虑情绪,我局主动担当,在不大幅度影响房价指数的情况下,经工作专班研究并报市专班同意,对该部分房源予以网签,有效化解了社会风险。
(六)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网上办件比例达到100%。今年共受理办结申请件1309件,即办件1245件,即办比例达到95%。全年28个项目实现竣工图电子化,平均每个项目为企业节约图纸扫描时间5天,共计节省图纸扫描和打印费用110余万元。积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开展“我来办”服务50余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获得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强化人防工程建设管理使用,人防实力大幅度提升
全年完成竣工“结建”地下人防工程项目5个,总面积3.36万平方米,全区已竣工人防工程面积达到69.8万平方米,城区人均掩蔽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名列全省前列。5.12、9.18期间全区防空警报鸣响率100%。顺利完成“浙江金盾-21(舟山-普陀)”全市人防实战化演习,得到省市领导好评。对全区已竣工的130个防空地下室项目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对存在问题分类分步整改。确定普陀区DT-07地块作为试点,实质性推进人防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项目已经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