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浙江省全面开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年。一年来,普陀分局紧紧围绕市局党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市局《关于做好2021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一是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分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制定下发普陀分局关于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局党组抓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季度召开1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工作,制定下发《普陀分局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班子成员任务要求和责任分工,切实履行起“一岗双责”。三是及时召开2021年度普陀分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分局全面从严治党及党风廉政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四是落实分局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制定分局《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二)提高政治站位,高质量做好巡察整改工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党组班子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时刻牢记“自然资源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根据市、区统一部署,2021年4月2日至5月21日,普陀区委第二巡察组对普陀分局党组开展了巡察工作。分局党组把本次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先后召开5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巡察整改工作,并组织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研究巡察整改工作,逐条分析问题根源,逐项明确整改措施,同时把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当前局里重点工作的推进结合起来,以严实的作风和纪律推动整改工作取得成效,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见效。对巡察反馈的3个方面11类25个具体问题,已经完成整改17个,完成阶段性整改8个,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文件21个,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上级各类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一是成立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召开全局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动员大会。二是分两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对全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重要论述进行研究部署。三是党组书记给全体党员上了《胸怀梦想、立足本职,在时代浪潮中扛起我们的担当》专题党课,交流思想,提高党性。四是充分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机关支部定期学习党的历史和传达各类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的内容和精神。五是制订普陀分局关于开展“我为发展做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方案,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四为”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六是当前正在全面开展的“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四)抓好党风廉政,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是根据巡察反馈的各类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分局各类业务的招投标、资金安排使用、矿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大了制度规范和人员的廉政岗位风险教育。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的廉政风险意识,扎紧权力的笼子,规范权力的运行。三是建立健全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及时做好档案更新工作,完善局中层以上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四是把握运用“四种形态”,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党组书记和分管领导及中层干部,分管领导和分管科室人员能做到经常谈心谈话。积极开展机关作风督察,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五是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宣教计划,将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工作重点。举办警示教育专题讲座,邀请普陀区纪委区监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做专题授课;向中层及以上干部分发廉政书籍,强化廉洁文化熏陶;给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分析廉政形势,作集体廉政谈话教育;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为榜样,以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教材,经常性在局微信群、钉钉群通报市、区二级违纪违规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五)加强党建引领,创新载体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一是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分析研判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基层党建工作任务。二是重视基层支部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上党课、谈心交心、思想汇报等制度。三是开展疫情防控服务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与“汇聚爱心、共抗疫情”爱心捐款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当地“兼合式”党支部,投入各小区疫情防控值班值守活动当中。四是持续开展创城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投入到站马路、扫垃圾、进社区、下基层、入企业等行动中去,切实发挥党员作用,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五是规范党的阵地建设,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模范机关”建设。
二、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一是结合普陀区“十四五”规划,完成了《普陀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各片区总体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完成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方案划定工作,完成生态红线等三区三线二轮试划工作。二是为推动城西传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滨海沿线城市空间二次提质发展,作为产城融合规划的创新,基本完成了《普陀城西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工作。规划以片区产城融合发展为重点,综合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创新规划和土地利用理念,用更混合多样的用地模式和城市设计的手法为城西智创城下阶段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规划依据。现已完成成果稿,待修改完善后进行上报。三是开展了东港山坡地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舟山市普陀区东港沿山单元 (ZS-PT-10)茶壶甩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报批。同时,对于剩余山坡地片区,我局开展《舟山市普陀区东港沿山单元(ZS-PT-10)武岭隧道南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舟山市普陀区东港沿山单元(ZS-PT-10)武岭隧道北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四是结合沈家门旧城更新和重大项目编制了一批重点开发地块的控制性规划。五是牵头和组织编制了一批专项规划和各类规划研究。
三、强化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保障各类自然资源要素。2021年,普陀区本级共出让土地11宗(其中经营性用地8宗,工业用地3宗),出让面积约483亩,土地出让金23.71亿元;划拨土地38宗,面积约422亩。同时,全年完成各类项目选址26件,规划许可102件,海域审批36件,海域出让3件,林地审批8件,完成6个批次共计283亩指标申报,完成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发证约27776件。有效保障了夏新未来社区、茶湾住宅地块、市民中心、金融大厦、普陀海洋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南侧城市次干道一期工程、东港至塘头滨海道路工程、沈家门茶湾新建学校项目、东港新建初中等一批区级重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二)抓好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2021年,普陀区本级共完成批而未供消化372亩,其中09-18年批次334亩;完成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656亩;完成闲置土地处置280亩;完成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99亩。同时积极推动历史围填海问题的分类处置。
四、注重调查确权,夯实自然资源底层基础
(一)推进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在完成国土三调的基础上,启动桃花岛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的统一登记确权试点工作,以桃花风景名胜区为登记单元,利用国土三调数据形成自然资源状况属性层,结合生态红线、取水权、排污权等数据关联形成自然资源管制属性,探索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模式。目前已形成调查底图,同时已对前期完成的数据进行数据检查入库,提取各类权属面积、自然资源面积等,建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的基础数据库。
(二)全面完成普陀海岛海岸线修测工作。自2019年8月开始,我区开展了海岛海岸线修测工作。调查海岸线长度700余千米,测量点近8万个。全面掌握了普陀区海岸线形态,明确了海岸线类型、岸滩冲淤变化、整治修复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等。2021年6月,修测成果通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审查以及海域海岛司检查。2021年12月20日,普陀分局在此项工作上获得省自然资源厅全省通报表扬。
(三)全面完成了林业基础数据的修测工作。结合国土三调数据,全面启动了林业基础数据修测工作,基本完成了林业数据和国土三调数据的数据融合和统一。
五、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全域生态整体修复
(一)积极谋划蓝色海湾整治和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牵头做好申报2022-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蓝色海湾整治修复项目的前期工作。编制完成舟山普陀蓝色海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初稿,计划通过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海岸带生态廊道,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升舟山本岛东部的减灾防灾能力,为普陀区的近岸海洋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生态基础、为海陆统筹的综合性保护开发提供普陀样板。
(二)继续开展全域增绿五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年度国土绿化美化工作。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建设,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全年完成国土绿化2400亩,开展“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900亩。深化“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完成六横镇梅峙岙村、东港街道舵岙村两个“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林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展茅街道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推进一批国土绿化及林业相关重点工程,多维度提升城镇绿化。12月6日,展茅街道成功获评浙江省森林城镇。
(三)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实施全区垦造耕地三年(2021年-2023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完成垦造耕地3000亩。当前正在实施推进项目有5个,其中2个项目63亩已完工验收,2个项目347亩已进场施工,另有六横小郭巨造地项目,拟垦造耕地2200亩,已完成立项,争取尽快完成施工招投标。全面完成全区3000亩永久基本农田成片整治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区本级耕地功能恢复任务共4150亩,现已全面完成整改工作,进度于全市四县区处于领先位置。
(四)推进地质矿山整体智治工作。一是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启动县级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系。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4处,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2处;建成山区雨量监测站2个。二是绿色矿山建设。做好普陀区六横镇大岙村后沙洋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于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申报工作。做好六横燕子山、六横豁蛋岙等2个矿山的绿色矿山质量再提升工作。三是中央环保督察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共6处,其中2处已经通过交工验收;剩余4处已经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准备近期进场施工。
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改革
(一)全面启动自然资源全领域数字化改革。紧密依托市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全面启动普陀区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完成了一张图框架结构的建设,初步完成了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领域的数据仓建设。上线运行了“浙政钉”——“自然资源掌上查”的功能模块。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并结合自然资源协管员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实现地面与高空、线上与线下、后台与现场的立体式、大范围、多方位监测监管的阶段性目标。
(二)开展各类自然资源领域的创新研究课题。一是以沈家门一港两岸为空间载体,牵头组织启动编制沈家门一港两岸沿线所有的码头岸线和后方腹地的陆海统筹的综合性规划,作为规划职能整合后陆海统筹规划的创新尝试。二是积极探索自然资源领域山水林田海综合生态修复在普陀的空间选择和实践模式。三是全力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完成普陀区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水、湿地资源资产实物量数据提取整理,建设资产清查数据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报表,探索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三)探索新时期自然资源基层站所的工作模式。以展茅街道为试点,全面开展天人合一监管模式和自然资源协管员制度。目前协管员已全部上岗,结合信息化手段,强化了对属地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日常巡查、发现、劝阻和报告,更好地建立起了自然资源领域属地化管理的工作机制。
七、聚焦“最多跑一次”,打造便民惠企营商环境
(一)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的最多跑一次。现有企业审批手续基本已全部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合并机构改革后的审批职能,积极推进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完成规划选址和土地预审合并,完成土地验收与规划验收合并等事项合并办理。
(二)不断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水平。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与区人民法院建立共享协作机制,实现查询、查(解)封登记业务全程网办;开设疑难杂症专窗,形成疑难杂症办理流程;推出非工作时间预约服务机制,错峰错时办理;设立自助打证机,实现不动产登记自助打印服务,多项举措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件满意度和便捷度。
八、其他重点专项工作
(一)持续做好各类专项重点督察工作。认真做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国家土地督察、国家林业督察、全省自然资源专项审计等各类重大专项问题的督察整改工作。同时做好扫黑除恶、大棚房专项整治回头看、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回头看等各类专项工作。
(二)抓好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全局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成立局安全生产委员会,理清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海洋灾害防治等方面工作对上、对内和横向联系的各种关系。积极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安全防治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动地质灾害的整体智治工作,开展普陀区火灾数字预警系统建设。
一年来,普陀分局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还有不少差距。还是存在例如单位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升,职能融合和数字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提升,耕地补充的有效渠道不足、山水林田湖海全域生态修复还未全面开展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锐意改革的坚定决心,攻坚克难的工作干劲、 转变作风 、狠抓落实,全力做好普陀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