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滴水景观,走上林荫步道,眺望渔港船舶……舟山国际水产城“空中花园”是沈家门人的观光好去处。
据介绍,这个别具一格的“空中花园”建在水产城楼顶上,添绿面积1.7万多平方米,是水产城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一个“杀手锏”,也是沈家门街道建设绿色家园,共享生态文明的缩影。
近年来,沈家门街道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通过渔港水域保洁行动、净滩行动、护河行动等精心护海、精准整治,千年渔港走上“生态路”。
如今,沈家门街道正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近日,坐出租车经过鲁家峙大桥,进入鲁家峙岛,呈现在笔者眼前的是一份出乎意料的惊奇。
鲁家峙,本是荒草丛生之地。如今,6条美丽的小河载着小岛的新容,含着盈盈的笑意,静静地陪伴在岛的身边。
“翁老师好,难得在这里相见。”本是大蒲湾住户的好友胡老师因城中村改造,现搬至鲁家峙居住。胡老师风趣地告诉笔者:“以前,大家有说‘浦东一套房,不如浦西一张床’。要是过去,阿拉绝不会来鲁家峙住。现在这里环境秀雅宜居,进出岛有公交车,还有海底隧道……真是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好客的胡老师带领下,笔者参观了干净的小区、美丽的公园,游览了蜿蜒曲折的河流。6条河流围绕着一幢幢高楼逶迤,芦苇在微风中摇曳,河里清晰可见一条条河鲫鱼、草鱼甩动着尾巴,几只可爱的野鸭无忧无虑地在河里划水,突然几只水鸟也飞来凑热闹。好一幅韵味悠长的水墨写意画。
河多,自然桥多。6座崭新的桥梁将各个被河道分离的板块连成一片,亭台轩阁,错落有致。桥,不仅使鲁家峙出岛的天堑变通途,也使街道相拥亲和。马路不再扭曲,而是坦荡的线条,或开阔直通,或四射绵延,有宽有窄,空间节奏,疏密分明。
河岸边往日的蜿蜒小路,如今已是平坦的观光道。河道边的广场上,一顶顶花伞下一对对恋人携手而行。身穿白衫红绸裤的大妈们正起劲地打着腰鼓,脸上洋溢着笑容。还有几位老人正舒臂举腿,打着太极拳,一个“白鹤亮翅”凝聚了多少精气神,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
岛上有河道清理制度。河中,保洁员辛勤地清除着垃圾、淤泥,还种植水生植物,使之花卉馨香;岸上,乔灌结合,浓荫洒地,鸟鸣悦耳;河道穿过小区,围栏循水,紫藤蔓灌。你在小区里看风景,风景里也有你的身影。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鲁家峙岛原先常住人口只有5000多人,现在已增加到1.8万人。
“你真有眼光。”临别时,笔者对胡老师说,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会在鲁家峙结出更多硕果。
4月13日,大干新居民志愿服务队组织30多名志愿者,冒着细雨,与小干社区志愿者一起,来到小干岛海滩开展净滩活动。
因受风向、潮汐影响,小干岛海边堆积了不少枯枝朽木、废旧塑料桶塑料瓶、破渔网……志愿者们穿上雨鞋,跳入滩涂,清理堆积的垃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美化环境。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部分。为了让岸绿水清,普陀开展渔港水域保洁行动,投资470万元,购置并改造专用于渔港码头前沿水域疏浚的800立方米抓斗式挖泥船,完成清淤任务;配备全自动水面清洁船,每日在公共水域巡查2次;组织4艘整治船及10多名清运人员,对沈家门渔港水域漂浮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清运,每年累计打捞漂浮垃圾一两百吨。
除了整治,沈家门街道还尝试滩涂整体美化。
3月中旬,小干岛渔港桥滩涂上,工人们忙着进行红树秋茄育苗工作。
据了解,红树秋茄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很高的生态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渔港滩涂是裸滩,如果有了红树秋茄,能起到防风、固堤、抗浪作用。但红树秋茄主要自然生长在海南、广东等地,不耐寒。为让红树秋茄在渔港生长得更好,项目组收集了大量来自海南、福建、广东等地的红树秋茄种子进行驯化筛选,开发了幼苗驯化、盆栽保苗、滩涂改造、红树种植、外围防护等一系列红树秋茄北移驯化技术,提高种子的抗寒性,使其更具生态多样性,适应渔港的气候环境。
如今,沈家门渔港已在鲁家峙、墩头、小干岛等处种植了红树秋茄。春日里,红树秋茄生机盎然,不久便可成林。
傍晚时分,晚霞把整个渔港照得金红,海鸥、渔船、码头、落日……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景象。沈家门渔港也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拍照圣地。
家住鲁家峙的严跃进是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职工。退休后,爱好摄影的他成了渔港美丽身影的忠实记录者之一,至今已为渔港拍摄了大量照片,其中有好多照片在市、区两级影展中展出、获奖。
严跃进告诉笔者,介多海鸟来渔港觅食,是多年来渔港走生态之路的结果,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沿岸巡逻、清理河道垃圾、劝导垂钓等不文明行为……每逢周六下午,身穿红马甲的大干新居民志愿服务队雷打不动地来到大干河开展护河行动。
“每周六下午开展护河活动,已成为我们一项传统。”大干社区新居民党支部书记杨秀青说。
为让河道保持洁净,队员们还分工包干了家门口的河道,每天饭后茶余,大家都会去河边走一走,劝告居民不要往河里丢垃圾、不要洗衣服、不要钓鱼……
连日来,另一群志愿者在大干村的田间地头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整治,从前垃圾散落的村道变得干净整洁,原先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美丽的花坛。这是沈家门街道精准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的一个缩影。
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农田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为此,沈家门街道实施清理堆积垃圾、消除违法搭建、处理公共区域乱堆物、恢复私自开垦林地、整治山间秸秆焚烧、“疏堵同治”流动摊贩6大类主题行动,巩固创城成果,使城乡环境迎来美丽蝶变。
同时,沈家门街道汇聚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团体力量、红色党建引领力量和基层社会团体三股中坚力量,打破以往“谁有时间谁服务”的固有习惯,以“你点单,我服务”模式,重点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常态化工作,形成了“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格局。
“通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变化巨大,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大干村党支部书记陈慧君表示,为防止环境整治出现“反弹”,村里还安排党员干部、志愿者定期巡查田间地头,一旦发现乱搭建、乱倾倒等现象,第一时间整治处理。
据悉,截至4月14日,沈家门街道3个社区12个村,共动员社区、村干部397人,志愿者、党员先锋、义工等1079人,对22个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重难点开展整治,共清理各类垃圾3092吨,整治私垦乱种48处共计12596平方米;提升城乡绿化25处,共计12524平方米;清理乱搭乱建97处,重设围墙、围挡以护林保绿6处,计1826米,开展山林田林春季秸秆焚烧专项行动2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