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司法局筑牢社区矫正“海上监控围墙”,助力平安普陀迈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22-05-20  14:4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司法局

近年来,针对全区在册在管的社区矫正对象中有部分因走私普通货物罪入矫,且这类监管对象又存在刑期长、利益诱惑大、海上监管难等问题,普陀区司法局创新举措,通过共享“监控网”、打通“信息网”、搭建“志愿网”等三项举措,努力打造海岛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普陀样板”。

一、打通共建共享“监控网”,实现信息核查“可靠性”。针对海上作业存在手机信号不稳定、社区矫正对象易出现人机分离等监管难点,普陀区司法局以创建“智慧矫正中心”为契机,有效对接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精准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动态活动轨迹。今年以来处理海上作业请假外出矫正对象“手机信号不佳、漂移”等异常动态130余人次;落实信息化核查核对机制,由专职社工不定时核查矫正对象活动范围动态1000余人次,定期与公安部门核对矫正对象住址、家庭关系等信息20余人次,有效杜绝脱漏管安全隐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管控与帮扶工作”在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为全市出台涉海涉渔外出活动监管监督办法提供了“普陀做法”;“海上+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模式的做法荣获市级创新奖。

二、打造互通互助“信息网”,实现海上监管“安全性”。始终坚持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自2018年10月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海上作业社区矫正对象严防脱漏管和重新再犯罪整治活动。整治期间,请假人数从42人下降至15人,环比下降62.3%。实施“临时监护人”制度,落实企业负责人、船长担任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从业期间的临时监护人。同时,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海上作业社区矫正对象+海上临时监护人”三方微信群,依托联结北斗卫星的“海上通”通信设备,形成了海上作业社区矫正对象日报告、临时监护人日反馈、司法所工作人员日核查的监管体系,实现了面上和点上全线推进的请假外出监管格局。同时,利用全区统一配备的“司法e通”全天候核查、监控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轨迹,对突发情况做好及时应对处理,确保不脱管、不漏管。

三、搭建联动联治“志愿网”,实现人员帮教“针对性”。结合普陀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犯罪比例较多、自身技能限制严重等实际,通过海上作业人员之间的互相推介、主动有为地摸排中介公司、组织技能培训班等形式,为矫正对象转产转业提供就业平台和智力支撑。同时,从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入手,积极对接相关企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送岗”活动,推荐矫正对象转岗转业;主动联系所在镇(街道)、管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帮助确有生活困难的原从事海上作业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庭,落实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政策等,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帮其困、解其忧、安其心。经帮扶、引导,既实现了矫正对象有稳定收入来源,又有效控制了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舟山市青洋社工研究发展中心签订社区矫正社会化精品项目培育协议,深化“一县(区)一品牌”建设,强化教育帮扶的实效性和多样性。统筹各类教育管理资源和社会各方力量,自创《禁渔期违法捕捞》主题普法视频;围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等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自实施社区矫正“修心教育”工程以来,已开展针对性法律宣传1000余场次,走私普通货物罪“矫治”后社区矫正解矫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