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筑牢稳产保供基础地位,构建现代乡村农业体系
一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坚决守住粮食生产和重要渔农产品保供底线任务,现已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02万亩,其中早稻种植1300亩,小麦1900亩。蔬菜播种面积0.92万亩。
二是守住土地生命线。通过粮食功能区划调整,落实补化优化地块3277亩。加强抛荒地整治,现已完成整治290亩,已完成60%。结合前期非粮化整治的成果,积极抓住全市农田提标专项行动契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落实建设面积860亩,已完成设计,进入招投标程序。
三是打响产品特色牌。编制“普陀水仙”和“普陀佛茶”等振兴计划。成功举办普陀佛茶文化节,打响普陀特色农产品金名片。加强展茅高标准RFS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建设,计划引进以色列无水栽培技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完成设计及概算,场地平整已完成,并进入招投标采购程序。
(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推进渔农村全域秀美
一是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坚持一岛一品、一村一景,争取新增一批具有普陀特色的省、市级美丽精品村,开展蚂蚁美丽小岛、六横美丽风景带、虾峙美丽乡镇创建。截至目前,已下达启动资金共计1135万元至各相关镇(街道、管委会)。蚂蚁岛美丽小岛项目除三八海塘二期刚进场施工外,其余工程均已完工;六横美丽风景带项目完成施工图审图进行项目招投标;虾峙美丽乡镇各工程项目均在收尾阶段。
二是开启未来乡村建设新篇章。首批2个未来乡村试点村黄杨尖、东极村各主体项目已基本完成。第二批3个未来乡村创建村蚂蚁岛、白沙岛、桃花镇塔湾村已明确项目清单,总体进度推进至30%以上。同时,未来乡村作为数字社会乡村服务的基本单元,黄杨尖村和东极岛片区已上线数字社会治理端综合应用,完成治理端(浙政钉)门户页面指标展示和服务端(浙里办)我的家园上线,塔湾村、蚂蚁岛村和白沙港村完成(浙里办)我的家园上线。
三是深化数字赋能。建设垃圾分类“E网扫净”、海岛e间房、农民建房“一件事”等一批实战管用、有辨识度的适渔适农多跨应用场景。海岛e间房市区联建,被省厅确定为"浙农富裕”盘活带富场景应用试点市,已在浙政钉、浙里办上架。
(三)深化集成改革,共享强村富民发展红利
一是开展改革试点。开展“红动蓝湾•和美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构建共富型就业创业联合体,把示范带培育成为共富共享带、产业兴旺带、最美景观带和城乡融合带,截至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741.82万元,形象进度推进至34.8%。
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类分档逐村建立集体经济年度增长目标,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截至目前上报9个集体经济项目,其中“飞地抱团”项目1个、薄弱村项目2个,合计总投资2750万元,预计增加村经营性收入250万元。
三是深化闲置农房激活。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东极岛大树湾盘活闲置农房项目,收储开发石屋群42幢闲置房屋,建设集“海岛味、海洋风、渔村韵”于一体的海岛风情渔村。平均每户村民一次性获得财产性收入40万元。
(四)抓好规划设计,确保水利重点工程项目落地。
一是以项目推进为关键,力争早日取得实效。编制完成《沈家门城区水系规划》、《芦花、舵岙流域水系修编》等规划。重点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扩排重点工程1项、舟山市海塘加固工程-普陀区项目6条、舟山市普陀区海塘安澜工程(乡镇海塘)6项等项目,合计完成投资11856万元。加快实施省级水利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溉泵站提升项目已完工,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山塘整治项目、农饮水提升项目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分别完总进度的75%,、75%、70%和40%。
二是以城乡一体为目标,提升海岛供水品质。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上半年已完成东极岛地区供水一体化管理工作。积极谋划普陀岛际管网联网工作,在已实施朱家尖至白沙海岛管网的基础上,继续谋划登步岛—桃花岛、虾峙—六横复线、普陀山—葫芦岛等海底输水管道联网工程,力争列入省水利重点项目并取得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