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陀分局深入贯彻市局党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疫情防控、数字化改革、助力共富、除险保安等工作重心,砥砺奋进、干在实处、强化作为,为建设现代化新普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破题为先,以更宽视野深化数字化改革内涵
一是打造普陀区食品药品安全数字化管理系统(阳光食药一件事)。完成指挥中心监控大屏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安装和调试,完成阳光工厂100家、阳光厨房160家的前端设备安装,完成前端监控上墙并接入指挥中心260家,实现AI智能抓拍、智能预警等功能,接入外卖在线1200家左右,覆盖率92%,于12月完成项目验收。二是打造“普惠e企”小微企业精准培育数字服务平台。目前已归集数据30.2万条,建有6类培育库,共筛选出可培育企业4930户次,搭建2个信用评价模型,共评出信用A级以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240户。该项目被列入2022年普陀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改革项目。相关工作简报、信息被《浙江政务信息(每日要情)》《舟山数字化改革》等录用。作为普陀区唯一入选项目参加舟山市信用应用场景路演会议,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示范推广项目”,并被推荐参加全省数字经济“最佳应用”评选。三是打造“普药惠民”药品监管服务综合平台,结合市局“舟药在线”药品监管服务综合平台被纳入2022年全省药品流通监管创新试点项目。完成10台24小时“数智药柜”建设工作,共产生订单2385笔,成交金额8.78万元。在浙里办上线终端寻药应用“普药智搜,提供药品查询、药店查询、药柜查询三大功能模块,自7月份上线以来,累计搜索药品27239次,搜索药店24123次。优化“自动式”监管预警应用“云驾驶舱”,提供辖区内企业及检查人员数量、企业全景图像、防疫药品销售预警等多方信息,实现对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时监控,加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试点后共接收预警提示41次,根据预警情况对零售药店责令改正13起,处罚5起。“普药惠民”相关工作作为全市典型先后在2022年全省药品监管工作培训班和2022年全省对口支援培训会上作汇报交流。《普陀区上线“舟药在线”应用助力海岛共富》被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第191期刊登录用,并获省药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肯定。四是打造普陀区电梯运维管控一件事纳入全省现代社区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试点。通过传感、控制、通信、云平台等技术建设电梯物联网,实现全区乘客电梯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困人解救、维护保养、乘梯行为识别、安全预警等全方位的智慧监管,有效降低电梯使用故障率,提高维护保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乘梯安全,这项改革试点同时被列入全国市场数字化试验区特种设备改革试点。
二、坚持创新驱动,以更实举措优化共富裕发展环境
一是力促商事改革提升赋能。在自贸区范围内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证照分离”2.0改革,累计办理证照分离事项3010件。打造容缺受理信用服务制度体系,梳理容缺受理行政许可事项34项,可容缺的申请材料88个,共144家市场主体享受此便利,减少群众跑动次数300余次,压缩办件时长700余个工作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将简易注销公告期提速至20天,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累计办理企业简易注销514件。截至11月底,辖区共有市场主体31157户,市场主体增加率7.41%,位于两县两区首位。二是力推质量标准引领赋能。梯次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1家,发放专项奖励资金280万元。广泛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32家水产品企业完成对标达标,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指导舟山市慧达水产制品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并发布全市第一项国际标准。截至目前,普陀相关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标准74项。积极推动政府质量奖工作,兑现2021年度政府质量奖励资金60万元,并提前启动2022年度普陀区政府质量奖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工作,准备试点验收。三是力抓知识产权品牌赋能。发放省、市、区级知识产权专项补助资金142.91万元,1家企业通过省级专利示范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认定,9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做好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帮助10家企业获得专利及商标质押近2亿元。通过保护和运用好地理标志“金字招牌”深化禅农富农,助力共同富裕,今年共有31家水产企业被许可使用舟山海水产品地理证明商标,10家茶叶经营单位被许可使用普陀佛茶地理证明商标,2家登步黄金瓜种植合作社被许可使用登步黄金瓜地理证明商标,1家水仙种植合作社被许可使用普陀水仙地理证明商标。截至目前,普陀辖区共授权专利345件,申请商标627件,注册商标591件,目前,有效注册商标5290件。四是力扶个体工商户纾困赋能。主动承担“护好市场主体基本盘”牵头责任,为辖区内免费安装阳光厨房视频监控系统715户,共计减免43万元;订制外卖封签250万张共计金额6万元,现已下发个体户320家,为9家市场主体成功办理歇业备案登记。联合普陀农商行实施“信用换信贷”纾困模式,对全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授信总额达到209.66亿元,授信户数7413户,贷款余额75.09亿元,贷款用信户数6221户。个体工商户纾困工作获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普陀纾困信息被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第105期录用。
三、坚持除险保安,以更严要求固化全领域安全防线
一是常抓疫情防控。开具全市首张农贸市场因防疫不到位关停整改通知书,今年来共对5家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商品市场进行处罚,关停农贸市场2家次。创新“ABC”三级分类监管模式对辖区进口水果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监管,全市首创在医药连锁总部配送中心按照省局专业市场进口商品管理要求设立进口产品消毒专区、暂存专区、贮存专库,严防进口产品疫情传播风险。全市率先启用“云监管”平台,安排专人通过电脑、手机“云监管”客户端实时监测药店小门管控等落实情况。二是严抓食药安全。以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为工作主线,有机结合食品领域除险保安专项行动,纵深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今年以来,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024家,排查风险隐患1172个,排查覆盖率111.21%、问题处置率100%,查处食品相关案件231起、罚没款42.69余万元,移送公安6起。“依所连岛”提升海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工作专报获孙小晓副市长批示。以疫情防控为重点,严格落实药品监测防控措施,责令关停因防疫不当的药店9家次。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暨打假治劣“药剑”行动为载体,部署开展药品经营和使用、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医疗器械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不断强化渠道安全。目前共立案16起,当场处罚8起,向卫健部门移交案源线索2条。三是狠抓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设备、重点风险隐患排查,充分应用“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线上线下联动,持续开展月初问题隐患提醒1126余台,基本杜绝超期未检。严厉打击叉车无证驾驶和违章操作,确保240台桥、门式起重机“双限位”安装(加装)率达100%,全面完成729台电梯鼓式制动器拆解保养工作,推进燃气管道定期检验,49.08千米燃气压力管道入库、定期率100%,全力做好节假日、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开展旅游景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今年来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0家,抽查特种设备438台,排查一般隐患14项,排查严重隐患17项,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6份,立案7起,处罚金额9.5万元。重点关注“十类产品”质量安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共抽检各类品牌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电瓶等10批次,抽检结果全部合格。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经营秩序,累计立案查处经营单位11家。
四、坚持有效监管,以更大力度强化促公平执法手段
一是事中事后监管纵深实施。对非重点领域、非重点对象探索柔性监管(触发式监管)模式列入全省工作试点,建立有普陀特色的“二次触发”机制,今年来共触发暑期旅游市场、涉梭子蟹和舟山海鲜直播带货整治2次。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发起或参与跨部门双随机抽查任务45件,跨部门监管率53.57%,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50%、108%,跨部门联合检查共计100户次。“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监管率达到24.17%,信用规则运用率93.67%,任务按时完成率、掌上执法率和公示率均达100%。在2022年企业登记事项、公示信息抽查中首次试用“智联查”大数据监测模式,以线上“多做”有效取代基层执法人员和企业的线下“多跑”,相关案例《普陀巧用“数智”为监管添翼,探路“无感”为企业减负》获区长批示。有序开展市场主体年报及主体出清工作,截至6月30日,全区企业年报率94.19%、个体户年报率89.95%,分别较去年提升2.81%、3.49%,创近年来新高,农专社年报率继续保持100%。吊销长期未经营企业114家、依职权注销个体户69家,上报《普陀自贸试验区内企业2021年度年报情况分析》获区长批示肯定。二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落细。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引入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以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向区委组织部、区经信局等单位出具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建议9份,共提出修改意见16条。着力清理和废除影响公平竞争的各类补贴保护政策,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各单位共审查增量文件31件,清理存量文件17件。三是重点领域执法雷霆出击。开展2022 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和“亮剑 2022”保障民生安全综合执法行动、网络直播营销专项治理、打击养老诈骗专项整治、商品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和蟹卡蟹券等问题集中整治等行动,共查办各类案件507起,罚没款255万余元。其中积极探索水产品网络直播领域“全周期闭环监管”新模式,促进网络直播营销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阶段成效,查处梭子蟹网络直播案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央广播电台、《钱江晚报》等媒体录用,获得转发评论超百万。《普陀“因地治鱼”全面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获区纪委区监委书记批示肯定。
五、坚持民生至上,以更高品质细化可感知的民生实事
一是主动有为抓好民生实事项目。放心消费行动有力推进。共培育放心消费单位1500家,放心消费商圈2家、放心消费乡村2个、长三角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家,建设消费维权联络站(点)14个。实事利民行动加力推进。实现8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阳光厨房”全覆盖,完成辖区47家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实现在线外卖商家“阳光厨房”建设率90%以上,实现辖区1500余家(150平米以下)取得合法资质的餐饮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以及公办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批农贸市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等重点主体公益险全覆盖。发挥“舟山渔场”名优海产品特色优势,以“码”为核心要素,围绕关键技术改造、深度创新应用、品牌标识推广等方面实现二维码在地理标志海产品的深度应用,形成具有普陀鲜明地域特征和海洋文化特性的改革成果,推动我区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卤肉食品安全“一件事”集成改革,多点发力提升普陀海洋生态创新谷食品安全水平被列入区示范引领项目及全市唯一的省考“创新性工作”重点培育项目。市场提升行动接力推进。完成昌正农贸市场“五化”市场改造验收,续创放心农贸市场及三星级农贸市场4个。二是依法分类处理企业群众诉求。累计接受各类咨询投诉举报2413件,受理2322件,其中咨询办结率100%;受理消费者各类投诉1238件,已处置1232件,投诉处置率99.5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3万余元;受理各类举报1037件,办理人大建议9件,政协提案16件,为企业出具无违规证明27份。三是积极组织拓展社会共治活动。推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红黑榜”10期,进一步压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结合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时机,开展“你点我检”食品安全“四个你我”和“四进”等活动,浓厚共治氛围。在全市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云课堂”进校园和渔农村文化大礼堂保健食品科普“点单配送”活动,发送食品安全宣传短信超15万条、宣传资料8000余份。开展节能减排和双碳宣传,发放节能宣传册300余份。此外,还开展了“世界认可日”“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质量月”等活动。
六、坚持内外兼修,以更优机制硬化强能力履职保障
一是构建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延伸末端、覆盖全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将廉政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深化系统内部效能建设,完成7个在职支部书记约谈工作全覆盖,开展廉政风险点明察暗访5次。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干部理论储备,提升政治意识。二是构建基层能力保障机制。在全区系统深入开展“实干争先·跨越发展”活动,先后组织系统换装仪式、征文和各类党日活动,首次以论坛形式组织开展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实干争先•跨越发展”青年论坛,修改分局公务员职级晋升管理办法,进一步引导激励系统干部拼搏赶超、改革创新。结合全省系统基层建设工作“揭榜挂帅”活动,探索实行编外人员“2+4”管理模式,进一步解决奖勤罚懒问题。以“双百所”创建为契机,组织开展“一所一品”特色党建活动。三是构建系统法治建设机制。组织干部参加省局基层所长轮训、基层一线干部全员轮训、初任转任公务员培训共16人次,省局学法考法活动全局参与率100%。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共审核规范性文件3件,各类项目合同文本22份,对适用普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终结后均提交法规部门进行法制审核,今年来共审核行政处罚案件282件。坚持“审慎监管”原则,认真做好“首违不罚”工作。全年共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178份,对违法轻微、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