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普陀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2023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普陀于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且全省排名第11名,已连续5年(2018-2022)获此殊荣。并获得首个神农鼎-铜鼎,全市唯一。一是全力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及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工程。印发《普陀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23年工作要点》,召开城乡提升工作推进会”;截至5月底,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49%;和美乡村建设覆盖率1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季度增速3.6%;城乡居民收入第一季度倍差1.45。二是开展“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创建。印发《关于2023年高质量建设海岛和美乡村聚力打造共富海岛样板的实施意见》,计划新增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三是持续推进“红动蓝湾•和美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2023年续建11个项目,截至5月底,完成计划任务的8个,其中蚂蚁岛红色门户入岛景观提升、十里红韵红船体验船项目已完工,未完成计划任务的2个。累计完成投资2837万元,年度形象进度推进至57%。
(二)高标准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上半年承办全市渔农村环境全域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和全区迎亚运盛会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完成塔岭下美丽田园和林吴美丽乡村2个现场考察点打造。一是坚持高标高效,靶向发力抓整治提升。推动整洁田园大整治,美丽田园大提升。拆除各类简易农业生产辅助设施468处,更新改造设施棚、生产管理用房838处,清理垃圾废弃物2000余吨。结合“乡村特色精品路”打造,开展补绿增花添彩行动完成570.85亩抛荒地整治。农村垃圾分类数字化“E网扫净”场景建设不断推广应用,今年以来在5个镇(街道)19个渔农村拓展垃圾分类数字化场景应用。已完成E网扫净软件平台的迭代升级,研制的舟山市地方标准《渔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规范》已通过市级立项。二是坚持全域协同,品质为先抓乡村建设。实施海岛乡村“八个一”工程,抓好白沙美丽小岛、桃花美丽乡镇、登步美丽风景带创建和葫芦岛“空心岛激活”。实施产村融合项目试点,打造螺塘线城乡融合示范带。全力打造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东极岛中街山特色街、虾峙河泥漕风情馆、黄杨尖共同富裕村落样板、多肉主题茅洋精品村以及“仙人掌+藤本”主题东福山岛,打造品牌主题。推进第二批3个未来乡村和7个精品村建设,打造“和美庭院”示范片区。三是注重长效,创新机制抓运维。制定“一张网格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积分奖到底”等“四个一”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例会制、问题销号制、排名通报制、奖惩约谈制等制度,每年安排环境卫生绩效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绩效奖补。将渔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综合考核内容,设立“红黄蓝绿”垃圾分类四色牌考评体系,形成合力助推的管理模式。
(三)党建引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攻坚。一是多举措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拟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大力实施飞地抱团项目,谋划引导相对薄弱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以“共富联合体”的形式培育具有抗风险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目前4个项目进入市级竞争性立项,其中包括一个跨乡镇飞地抱团项目。累计成立强村公司4家,注册资金2520万元。深化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上半年盘活闲置农房63套,建设对峙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二是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标准地”试点,目前三块农业标准地地块正在积极运营中,其中桃花茅山村农田基础设施项目1300亩已于3月开工。推进“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试点,收储东极大树湾42户78幢房子,桃花乌石子35户已达成收储意向。三是强化村级资产管理利用。开展全区村级债权清理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共核实各村债权1.2亿元,追回长期拖欠资金739余万元;清理无效债权357万元;向法院起诉债权案件30起,金额达512万元。四是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召开全区清廉村居建设推进会,全面部署清廉村居建设工作,并印发《普陀区村居六廉指数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和《普陀区村居六廉指数考评细则》,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普陀辨识度的清廉村居样板,南岙村今年计划进一步提升改造南岙廉政主题公园。
(四)增量保质推进农业生产再迈新台阶。一是做好农产品增量保供。上半年我区小麦种植面积达6200多亩,早稻播种面积约1800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当前单季稻在有序种植播种及插秧当中。根据今年预算安排,我区拟开展蔬菜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有3家种植主体申报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偏远海岛设施农业建设,完成白沙岛连栋蔬菜大棚项目的询价手续。2023年能繁母猪保有量任务为不少于650头,积极推动和鼓励养殖场在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范围内,增加生猪存栏,挖掘和释放产能。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00亩,其中新建项目300亩,改造提升项目1700亩。目前,新建项目位于展茅晓辉村和大使岙村,已完成设计方案评审,正开展招标前期准备工作。桃花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已于4月中旬施工,目前正有序推进中。抓好市级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展茅北向疏港公路沿线项目已接近扫尾阶段;桃花镇茅山村农田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进度过半,2023年东港农田基础设施项目正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三是抓牢农业“双强”工作。涉及农业“双强”项目4个,其中2个为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1个为展茅标准化农艺农机示范融合基地,1个为围栏智能化养殖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均有条不紊推进中。四是开展抛荒整治工作。出台《关于开展耕地抛荒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整治任务和整治时间,落实包干人员,并附上各地整治图斑,有针对性开展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面积857亩,占总任务的88.6%。
(五)积极做好渔农民帮扶。一是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根据省农险办文件通知,开展农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2023年度预算编制、2022年度农险保费结算和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做好渔农民技能培训。上半年已完成农村实用才培训4期154人,已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年计划的100%。“浙派工匠”民生实事技能培训6期,技能考证216人,完成计划任务42.78%。“千万农民素质提升”普及性培训2期,培训人员63人。三是持续推进低收入渔农户增收行动。加快创新帮扶手段,完善帮扶机制,对2272余户、3116余个低收入渔农民,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每月日常走访机制。落实公益岗位开发管理,计划推动全区公益性岗位设立100个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渔农村环境动态性问题依然存在。田园棚架乱搭建、生产工具乱放置,房前屋后无序堆放等问题,存在动态性反复。部分区块整治后未及时复种。重建轻管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镇、村,在项目建成后缺乏对绿化、景观节点等管护,建设成效未达预期。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有待激发。相对薄弱村因自身缺少资源和资产,缺乏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责任未落实到位,内生动力难以激发。闲置农房在激活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审批政策不够灵活,同时部分闲置农房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为闲置农房盘活工作带来一定的投资压力。
三是渔农民参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受训渔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一些渔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滞留在家的,就业竞争力差,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渔农民总体数量少,高素质农民培养任务困难,效率偏低。
三、2023年下半年计划
一是力争保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做好迎接省、市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准备,争取乡村振兴考核走在全省前列。做好乡村振兴考核工作。做好迎接省、市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准备;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是持续抓好环境洁化和全域美化。持续抓好以整洁村庄、整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提升,以“星级村”达标创建为抓手,实现村庄田园干净整洁。在美丽普惠的基础上,突出主题、特色、品质,持续抓好海韵禅乡共富示范带、东海极地共富示范带、星辰大海螺塘线特色精品路、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示范村)、历史文化重点村等一批项目创建打造,展现好“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标志性成果。
三是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跟进高标项目、农业“双强”项目的进度,保障项目完成。定期督促实施单位按照施工进度安排建设项目,实地查看项目施工进展情况,保障相应的资金扶持到位。督促有关乡镇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抛荒地块的整治任务,并落实作物的种植。定期回头查看整治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进行整改。组织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配合第三方完成耕地、园地、草地等表层样点的质控等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及《普陀区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建设项目竞争性立项实施办法》,明确的财政、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扶持,对各地申报实施的相对薄弱村项目和通过竞争性评审确定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加强项目指导、检查,督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五是进一步深化清廉村居标杆培育。做好南岙村重点区域打造,通过重点打造区域的引领,深入挖掘一批“一村一品”的清廉村居建设典型,营造清廉村居浓厚氛围,推动清廉村居建设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