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打造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和现代品质海岛大花园等目标,实干争先、砥砺奋进,荣获2022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区。
一、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优势产业突飞猛进。船舶修造向绿色高端领域攀登,高附加值船型订单增长34.5%,绿色修船占比65%,完成全球最大的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带气修理。水产加工向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方向延伸,精深加工率提升至60%。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跻身全球亿吨大港行列;保税燃料油结算量超900万吨,稳占全国半壁江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二是数字经济厚积薄发。聚焦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服务等重点领域,招引电信海洋云数据中心,落地星辰海洋等54家数字企业,推动中科立德、通源电缆、新鲨机械等企业产能释放,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9.7%,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三是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着力打造“红动蓝湾·和美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带,5个岛屿入选“小岛你好”建设名单,80%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实施“扩中”“提低”行动,低收入渔农户年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5,位居全省前列。
二、以污染防治攻坚保障环境质量
一是蓝天碧水保卫成果稳中有进。整治6家工业企业臭气异味。VOCs源头替代和低效设施治理10家。淘汰国三及以下车辆42辆,高频车辆新能源化比例提升至65%。城区年度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8.0%;细颗粒物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整改率达98%。完成沈家门海洋生物园区和33个小区“污水零直排”创建,实现集镇区全域“零直排”。各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100%达标,再次捧回“大禹鼎”。二是治塑清废战果累累。多领域开展限塑专项行动。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1100余家商户签订限塑承诺书,70家餐饮单位和88家零售药店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各宾馆、酒店、等级民宿基本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邮政快递网点全面禁止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特快业务和快包电子面单使用率均达99%以上。建成浦西EMS绿色示范网点,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到45%以上。24个无废细胞通过市级验收,1个案例入选省级“无废巡礼”典型案例。三是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陆海统筹推进海域污染防治。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所有问题排口。创新推行“海洋云仓”,自动生成可视化产废、收集、运输、处置和监管电子五联单,织就“1+5”渔业水污染物防治网。开展“千船联动、治塑海洋”志愿大行动,建立等级以上渔港污染防治综合管理办法和渔船环保三色码管理办法等制度,闭环管理全区1400余艘24米以上渔船,规范处置渔船水污染物1859艘次逾583吨。2022年管辖海域一类海水和二类海水占69.1%,同比上升13.9%。
三、以自然生态保护丰富多样生物
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精准定位自然保护地边界。开展4轮“绿盾”系列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组织森林、草地、湿地动态监测和自然保护地图斑核查,建立自然保护地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林长制”,2022年新增国土绿化410亩。二是持续修复海洋生态。制定年度增殖放流计划,分时段分区域放流海蜇、三疣梭子蟹、大黄鱼等各类海洋生物苗种12批次约1.8亿单位。巩固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成效,积极推进白沙、桃花、六横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创新“百长共治、千船联动、万船协同”护海模式,精心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三是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率先全省完成海岛全门类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并通过专家评审,查明境内包含28种中国新记录种的各类物种3244种,发现“普陀条孢牛肝菌”全球新种、省内多年罕见的中华穿山甲和小灵猫稳定野生种群。发布《普陀灵韵—海岛珍稀物种撷趣》,填补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生物多样性科普读物空白。
四、以能源结构变革推动低碳试点
一是低碳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进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积极打造“海上氢岛”,进一步完善风光氢及油气等于一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16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进入测风,海上风电、光伏装机容量35万千瓦,年产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40%。投运全省首个“不拆瓦”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谋划氢能产业园并加强项目招引,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建成全市首个撬装式加氢站,投用氢能车7辆。二是打造全域绿色低碳的海岛样板。围绕“1+N”工作体系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降碳。整治完成省级高耗低效企业23家,腾出用能820.0吨标煤,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2%。全区新出让(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75%低能耗设计标准。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 1 个、市级绿色工厂 2 个。三是积极推进低(零)碳试点建设。展茅街道黄杨尖村、东极镇分别列入省级低(零)碳试点村社、乡镇。结合海岛旅游特色,打造1家低碳民宿试点。正山智能获批省级“未来工厂”试点。舟山市正源标准件有限公司、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获评市级低碳试点工厂。
五、以城乡风貌提升扮靓花园客厅
一是城市面貌增彩添靓。东港城市新区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百里滨海大道临海界面焕然一新,茶湾、墩头片区产城融合形象初显,沈家门夜排档重新开市,“一港两岸”城市品质不断升级。扎实推进增绿添彩行动,完成海莲路、海洲路等花园道路转型,提升城北、东港等入城口绿化彩化水平,建成江湾滨海公园、应家湾樱花绣球园、青龙山公园,新增口袋公园5个、城市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二是美丽乡村扩面提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新增美丽乡村精品村7个,成功创建展茅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东极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增“四好农村路”7.8公里,螺塘线获评2022年全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创成黄杨尖、东极2个省级未来乡村。三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推进旧城改造,全面清零无卫生设施住宅。基本完成沈家门地下管网综合治理,新增污水管网19公里、防洪排涝设施4座,根本性解决老城区污水收集和积水易涝问题。城镇化率提升至70%以上,普陀海岛公园获全省十大海岛公园考核优秀,普陀诸湾建设获评全省优秀,沈家门渔港生态示范创建成果获《人民日报》头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