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场馆名录】
发布日期: 2023-12-25  15: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区文广旅体局

普陀区文化馆

普陀区文化馆前身系定海县沈家门文化站,始建于1952年6月,工作人员2名,1957年搬迁至沈家门新开路,面积400平方米,工作人员4名;1981年普陀县人民政府投资,又在原址兴建了当时全省县级馆屈指可数的917平方米的三层文化馆大楼;1987年舟山建市,遂更名为舟山市普陀区文化馆;2004年10月文化馆馆舍搬迁至东港新区海印路426号,2014年增加一层新馆舍,总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使用面积超过80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到总使用面积的70%。设有办公室、文学戏剧室、音乐室、美术室、摄影室、舞蹈室、艺术档案室、音乐排练厅、舞蹈排练厅、综合培训室和展厅等,文化活动厅室数量10个,设有宣传橱窗,特别是群岛通电子宣传屏。馆内设备齐全,信息网络传输和数字化服务设备、艺术教育培训和资源加工设备、艺术展览和演出设备都配备齐全,特别是文化大篷车,在每一年的文化下乡活动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另有财政投入用于建立专门的录音棚,但因为年数较久,设备均已老化

经费拨款达到标准人均财政拨款金额和专项业务活动经费占财政补贴收入比例都达到了最高标准。

业务门类配备齐全,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文学、理论研究、非遗、音响、灯光等门类。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自身社会职责和功能,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文化水平、职称和业务水平方面均达到最高标准,为群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普陀区图书馆

舟山市普陀区图书馆是隶属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国家级一级馆,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全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提供面向公众的阅读推广、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文创产品开发等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指导全区地方文献、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全区公共图书分馆业务指导;承担全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应用系统开发运行和业务协同集成工作,开展普陀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展全区图书馆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

舟山市普陀区图书馆馆舍面积0.56万平方米,藏书总量41多万册,建有镇街道馆外分馆7个,城区学校图书馆分馆2家,村(社)综合服务中心图书室105家,农家书屋69家,城市书房8家,驻军、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地图书流通站13家。馆内设有少儿借阅部门、成人借阅部门、参考资料部门、采编部门、珍藏书库、多媒体阅览室、综合阅览室、盲人阅览室、培训中心等部门。

普陀区图书馆自建成以来始终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文明接待,有问必答;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设施完好,环境整洁,使每一位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普陀区博物馆

渔都风情展馆建成开放于2002年10月16日,座落在沈家门缪家塘路50号,占地面积365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馆宅为四十年代初期建成的渔业商号四合院改建而成,古色古香。展馆藏品极富渔家特色,内涵浓郁,寓教于乐,有较强的观赏性,分“海边人家”、“渔都史迹”、“繁华渔港”等几大系列基本陈列,生动、详实地介绍了渔民生产、生活习俗,以及渔都沈家门的形成、发展和解放后的巨大变化。

沈院建成开放于2007年1月16日。沈院位于普陀莲花洋畔舵岙村东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7平方米,属仿古宅第建筑,是一座为展示晋朝沈国公和韩国孝女沈清的跨国婚姻故事而修建的博物馆场馆。内有展厅4个,以海丝之路、沈清孝敬盲父、东传观音文化、沈国公与沈清生活场景等为主要载体,展现中国普陀与韩国谷城两地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渊源历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