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陀分局将围绕市局党委和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践行“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理念,带着“让谁有感?如何无感”的思考找跑道、抓具体、提效能、增价值,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营商有感”,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一是创新“一类事”断点续办服务。聚焦企业和群众分时分次办理“一类事”的实际需求,依托政务服务网历史数据模块,建立线上断点续办资料库,先行储存申请材料,推行一类事断点续办服务,使政务服务历史申请材料在多个时间节点、多个申请事项中“即用即取”,实现材料内循环。二是全面推广应用“企业码”服务。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作为政务服务事项的主要企业身份认证载体,关联归集展示企业相关信息数据。梳理普陀特色纳入“企业码”应用体系,依托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的应用体系,实现企业办事“一码通行、一码通展、一码通办”。三是滚动谋划打造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链开办增值服务。加快推进“一类事一次办”,实现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全面升级,结合普陀辖区特色推动海鲜产业相关行业开办便利化,开展海鲜销售一类事改革,实现海鲜产业全景集成办理。
二、围绕“企业有感”,拓展产业发展维度
一是坚持“质量强区”“标准强区”战略,打造特色行业金招牌。以标准+认证方式提升沈家门夜排档“金名片”,持续推进沈家门海鲜排档HM认证工作。指导普陀桃花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省级水产品标准化试点建设,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制定全市首个海上加油技术规范,规范海上加油秩序,确保海上加油安全,建立海上加油长效机制,维护渔民利益。二是坚持“知识产权强区”战略,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实施“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推荐一批”梯度培育路径,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险因素领域试点,实现驰名商标保险零突破,地理标志、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商标保险进一步扩面。配合市局积极推进辖区修船行业绿色双碳认证工作。三是坚持分型分类培育,精准滴灌新型产业。根据个体工商户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培育帮扶措施,借助普陀电商产业园、直播间等平台作用,推动个体工商户实体店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相结合,将“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纳入重点培育对象。
三、围绕“无感监管”,完善新型监管机制
一是探索叉车物联智控一件事改革。在船舶修造业试点推进叉车物联智控建设,实现叉车人脸识别扫码上岗、超速报警、驶出电子围栏报警、安全带管理等功能,规范叉车作业人员操作,预防叉车事故发生,助力企业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不断提升特种设备监管能力和水平。二是打造AI巡查无感监管链。贯通“阳光工厂”与普陀区食药安全数字化管理系统,归集日常监管、智能分析、线上巡查于一体,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监管自动化和智能化,做到不打扰式的打铃监管。三是推行水产品行业融合监管。结合普陀区政务服务特色“一类事”场景,对近年来水产品企业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数据及日常监管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编制水产品企业合规指引,并梳理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各监管条线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任务要求,能融尽融、应联尽联,提升特色行业监管集成度,为企业减负。
四、围绕“群众有感”,提高民生保障品质
一是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确保群众“食有所安”。巩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成效,持续整顿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以农村连锁便利店、小食杂店为重点,从证照管理、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管理、进货查验、贮存与运输管理、经营过程控制和制度落实等方面开展规范化建设,至2024年底共建成11家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目前该项目已上报2024年度区级民生实事。二是以“规范有据、服务无距”作坊开办指导服务助推小作坊产业提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助企服务为目标,聚焦小作坊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问题和难点,积极探索“有感服务”新路径,健全作坊开办指导服务工作机制,畅通各部门内部流转环节,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并予以推广,形成一套具有区域各色、可持续的小作坊开办一体化、全链条帮助指导监管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岛际药械化科普基地提高群众对药品安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依托桃花所大综合培训基地建设,同步建设药械化专项科普教育基地,集监管人员培训、法律法规宣传为一体,进行岛链式推广,以民生实事数智药柜为载体,搭建户外宣传平台。
五、围绕“刀刃向内”,健全集成规范体系
一是从“个案处理”向“类案处置”转变。完善职业举报人投诉举报处置规范化建设,优化处置流程,进一步明确处置时限,在历年处置职业举报人投诉举报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分局处置投诉举报工作实施规则,进一步规范科所队对职业举报人投诉举报的处置,形成依法处置、程序规范,依法答复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处置效能。二是从“注重案件数量”向“强化案件质量”转变。优化分局执法办案考评标准和行政执法程序办法,每月对案件情况进行公示通报,把案件评审和办案时间纳入个人职级晋升考核当中,力促执法办案效率与办案质量同步提升。三是从“单打独斗”向“融合治理”转变。针对目前辖区内小餐饮单位面广量大、点位分散、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考核措施,力促第三方服务机构实现独立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辅助监管,打造小餐饮监管的普陀样板。
六、围绕“基层有感”,实现队伍蝶变升级
一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系统氛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创新亮点特色党建工作。纵深推进“清廉市场监管”建设,以各基层所现有党建品牌的内涵提升为抓手,培育市级优秀品牌,争取1-2个所创建清廉示范所。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系统履职尽责能力。打造“海岛无距·‘市’事有我”海岛基层服务品牌,以海岛市场监管指导点、“直达室”为载体,聚焦破解海岛群众和经营主体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不见面、零距离”线上服务,努力打造海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普陀样板”。针对沈家门所、东港所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监管半径过长、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等问题,计划在普陀城北区域设立市场监管所,进一步平衡基层监管压力,提高基层监管效率。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市场监管铁军形象。制定分局纪律作风问责办法,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以铁的手腕铁的制度着力整治系统不良风气;健全完善公务员员职级晋升积分管理办法,以其为杠杆,激励干部职工争先争优争担当。在2023年《副股级后备干部遴选上岗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建立股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进一步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分层分类抓好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培养,切实解决干部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加快培养一批能当善任的专才、干才,确保圆满完成明年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