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丽普陀建设工作简报第3期
发布日期:2023-04-12 09: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第 3 期(总第250期)

联系电话: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录

工作动态

l 我区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l 我区获评建筑工业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双优秀县区

l 我区念好“三字经”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生态视野

l 野火对全球变暖有何影响

工作动态

我区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在推进层面聚焦发力促成效。实行“专班化”推进,建立“一个重大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抓到底”攻坚机制,加快推进中石化和浙能LNG接收站、六横电厂二期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二是在谋划层面精准发力强支撑。抢抓清洁能源发电、“煤改气”“气化长江”以及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等机遇,谋划推进六横电厂三期、东白莲油储项目三期、中奥水封洞库等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虾峙万亩光伏直流制氢工程,争取落地“海上风电+实体制造”产业联盟体等重大项目。三是在保障层面持续发力强服务。抓好项目用地用海、银项对接、专项债券发行等保障工作,切实保障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土地、资金等“要素池”。有效承接省“8+4”政策体系,安排400万元财政奖励资金,重点扶持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示范应用等项目建设。                                (区发改局)

我区获评建筑工业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双优秀县区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财政厅公布了2022年度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考核结果,我区成功获评建筑工业化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双优秀县区,为全市唯一获评县区。

近年来,我区围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目标,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在新落地项目上广泛应用,其中,茶湾地块新建学校项目就是一张比较亮眼的“成绩单”。茶湾地块新建学校项目,是当前我区建筑领域在探索低碳环保中的“集大成”,该项目为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60%,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该项目还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两个可再生能源系统,用于解决食堂和体育场生活热水及校区办公照明、景观道路照明问题。

近年来,我区严格落实《舟山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2022年,我区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100%,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8.63万平方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3.044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10兆瓦,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1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0.4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0.3万平方米,确定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和近零能耗建筑项目各1项,新开工装配式项目8个,各项指标均名列舟山地区榜首。             (区住建局)

我区念好“三字经”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我区严格按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相关要求,全面扎实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全区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统筹兼顾“全覆盖”。聚焦辖区内重点风险源企业进行全方位排查,围绕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危废是否依法处置转运、应急预案是否修订备案、应急物资是否储备到位、应急演练是否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防范制度是否建立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展开详细检查。已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70余人次,检查风险源企业60余家次。

二是精准施策“卓成效”。严格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台账,针对不同隐患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到期现场核实整改情况,确保每条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整改到位,同时督促指导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共计排查环境风险隐患97个,已完成整改41个,其余隐患正按时序推进整改中。

三是铁拳出击“强震慑”。增点扩面,举一反三,对全区风险源企业开展一次地毯式排查,严厉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实施力度,综合运用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移送环境犯罪等手段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威慑环境违法行为者,倒逼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起,拟处罚金额4万余元。(普陀生态环境分局)

生态视野

野火对全球变暖有何影响

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目前“低碳”“双碳”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要求。但你知道吗,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除了广受关注的人为活动和工业生产,还有另一个极易让人忽略的因素——野火。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郑博团队携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团队以及十余名海内外科研合作者,向世界揭示了这一气候“隐形杀手”的神秘面纱。研究发现,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水分亏缺加剧,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北纬50°以北)极端干旱事件显著增加,使得该区域逐渐成为全球野火活动及碳排放的热点地区。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创历史新高,占当年全球野火碳排放量的23%,而20年前这一比例通常仅为10%左右。

上述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并被遴选为当期的亮点研究。“它作为一个生动的案例,提醒人们注意高北纬地区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气候-碳循环正反馈在破坏该地区碳储存稳定方面可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该刊一位国际审稿人说。

野火,即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2GtC(即2万亿千克碳)。野火过后,植被重新生长,可以将其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碳完全和部分吸收,形成碳循环。

“野火碳排放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全球野火碳排放约相当于人为源碳排放的20%。其中森林火灾在野火碳排放中尤为重要。”论文共同作者、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介绍,如果野火侵入了泥炭地、森林等富含碳、具有较强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不仅直接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还会导致泥炭地大火、毁林、森林退化等严重自然灾害,甚至会阻碍生态系统的迅速恢复与重建,削弱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使野火燃烧过程释放的碳难以被完全吸收。极端野火不仅会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还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有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将对全球气候与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中,植被茂盛生长,相当于为自然储存了更多“燃料”。与此同时,气候变暖会加剧北方地区的干旱程度,土壤中的水分进一步减少,高温热浪等一系列问题将自然界中储存的“燃料”变得异常干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野火发生风险增加。同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则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变暖,二者从而形成气候变暖-野火排放之间的正反馈,相关风险因素也将会进一步增多。

“随着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加剧,这颗‘碳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会爆炸,它的严峻程度不可小觑。”研究团队表示。

正是由于野火的极大破坏力,加之近几年来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极端森林野火现象屡见不鲜,如今,野火已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郑博介绍,目前有关野火排放定量研究主要通过卫星观察野火燃烧面积或辐射功率,结合生物量、排放因子等参数计算碳的释放量:“但这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有时可能无法精确监测到面积过小的火点或者闷燃等现象,以及生物量、排放因子等数据均存在不确定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