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现代化新普陀决策部署,围绕“共富共治的现代海洋城市后花园”定位,实干争先、砥砺奋进,指标运行稳步提升,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稳中添色,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基层党建全面夯实,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稳经济保发展,激发富民强镇内生动力。
综合经济稳健发展。全力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发展动能不断积聚,13个区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其中万洋众创城二期、现代智能冷链物流、海欣精深加工及海洋肽等8个项目建设完成。实行靶向培育和重点帮扶,元海物流、蓝润水产等7家企业完成“小升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26家低效企业整治工作。鱿鱼产业持续壮大,展茅作为全市唯一乡镇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渔农产业快步提升。全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春雷行动”。渔船宽带和天通电话安装全覆盖,构建渔业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新格局,切实提升渔船安全率,增强渔民获得感。一年来,累计实现渔业产量2.4万吨,渔业产值2.7亿元,分别增长9%和12.5%,实现稳产高效发展。对农田进行集中整治和流转,整治“非粮化”“非农化”1100亩、抛荒地466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38亩,改造提升粮食功能区1200亩,实现4000亩良田连片经营,“低散农地”变为“高效农田”。实施农业“双强”行动,谋划打造农旅科创智慧农场、蘑菇方舱工业农场、农灿科技都市农场、梯田鱼稻共生效益农场和游戏交互智享农场等五大未来农场。2022年,街道实现农林牧业产值6956万元,增长率2.2%。
文旅融合提质增效。启动全市首个乡村创业基地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元棋马术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展茅,携手共迎“星辰大海”。开展乡村专业化运营,打造“乡创未来、共富市集”数字化平台,入选浙江省2022年度城市大脑场景应用优秀案例。完善“公司+业态”的共富机制,新激活闲置农房20多套,新引入公路咖啡、禾马西餐、日料馆等新业态10多家,目前汇聚文创、餐饮、民宿等特色业态近40家,2022年业态总收入1350万元,增长35%,直接带动就业100多人。打造“展小田”“茅小匠”等展茅特色文化IP,推出观音米、莲花茶、米酒等展茅特色农产品及五匠咖啡、五匠文创等衍生品。打造乡村电商直播平台,30多个农户通过直播带货,累计销售农产品约2000万元,同比增加35%。路下市集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举办15场,整体营收420万元,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收入超600万元。打响乡村研学游品牌,常态化组织飞行模型、自然探索、农事体验等各类研学活动100余场,参与学生超2万人。
二、建美镇靓村庄,描绘海岛气质美景画卷。
城乡环境增彩添靓。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拳实施村庄、农田、河道三大美丽行动,统筹推进渔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整治田间乱堆乱放570处,完成拆违5825㎡。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总长度10公里,整治展茅流域水系11.8公里,打造品质河道。实施展茅“三大线”提升工程,主干线绿化美化12公里。启动螺门片区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美丽乡村提质扩面。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镇原有纹理,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展呈海岛花园魅力新颜。打造黄杨尖片区美丽经济共富带,完成黄杨尖二期提升改造、庙后—林吴通道等工程,建成产村融合的主题型未来乡村。围绕“大隐林吴”定位,结合茅洋红色文化,建成茅洋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乡村文化多点开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3个。守好红色根脉,建成茅洋会议纪念馆。涵养文化养分,建设乡村生态博物馆、字画馆、佛茶文化体验馆、欢喜书店、石雕艺术馆等一批乡村文化新地标。擦亮特色品牌,举办农民丰收节、海稻音乐节、“妈妈的味道”等特色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定期举办方言走书、快板、舞狮等系列乡土文化活动,实现“送戏下乡”常态化。举办乡村摄影大赛,建成具有海岛风情、田园特色的省级摄影之乡。
三、重民生优福祉,勾勒共同富裕和美图景。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持续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创新实施“113”工程,建立一套赛马机制,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形成乡村创业、“飞地抱团”、企业助力三大模式,八个村联合成立全区首个强村公司,实施全区首个“飞地抱团”项目,落地烧炭湾生态采摘园、乡村808BASS等一批集体经济项目。2022年,街道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22万元,同比增长9.2%,街道获评全省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成绩突出集体。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累计完成常态化核酸检测127万人次,80周岁以上老人疫苗全程接种率90.72%,未曾发生防疫安全事件。适时调整优化防疫措施,有序推动疫情防控从“防传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为居民提供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等服务2373人次,发放抗原1万余支,有力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社会保障更有温度。坚持教育优先,展茅中心幼儿园和螺门幼儿园分别创成省一级和省二级幼儿园。聚焦“一老一小”,实施助学、助老、助医三大工程。组织企业认领困境儿童呵护、困境老人关爱、困难人员重大疾病帮扶项目,帮扶资金近200万元。推进“老有所依”,建成横街省级无障碍社区,完成敬老院公建民营和提升改造,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9.3%。发放各类临时救助金59.37万元,累计救助764人。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茅洋小坑生态公墓建设。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工作机制,完成街道478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工作。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59人,发放慰问经费7.23万元。坚持军地需求“双清单”制度,全力支持部队练兵备战,积极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攻坚突破成效突出。坚持问题导向,破题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强力推进渔农村危房解危,螺门半塘区块16户住户完成签约并搬迁腾空,十年难题一朝破解。军地合力齐抓共管,解决田公岙部队营房内挪道路拓宽历史遗留难题。聚焦村民出行难问题,解决偏远村落翁家岙、田公岙不通公交的困境,破解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深改革强治理,推动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治理能力加快提升。健全党建统领“1+3+N”网格体系,持续深化“四治”融合,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成立乡贤理事会,搭建民生议事堂,推行乡贤参事制度。凝聚妇女力量,成立巾帼共富工坊队伍,开展文艺下乡、矛盾调处、公益服务、庭院建设等活动。通过“逢一进格”党员联户提前化解小微矛盾689件,接待反映问题群众150多人次,受理12345热线问题405件次,调解成功率和办结率均达100%。实现省级善治示范村全覆盖,创成黄杨尖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成区级首家诚信街道。
平安建设不断巩固。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优化重点人群、重要区域、隐患风险排查机制,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建设,成功经受“轩岚诺”“梅花”台风考验,农田抗旱工作得到央视宣传报道。八五普法、扫黑除恶、社区矫正、禁毒、反邪教、反诈骗等工作持续巩固。
安全底线持续筑牢。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外业排查9700户,房屋安全隐患实现闭环整改。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完成土地卫片执法整改任务48处。从严抓好安全生产“遏重大”专项整治,共检查企业156家、民房3000余栋,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05条,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4起。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年累计检查各类涉食单位170余家,巡查涉食单位550次,查出问题隐患90条,整改率100%,辖区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五、讲政治重实干,展现廉洁高效的基层形象。
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强化头雁领飞,完善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考核体系,加大在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增收、信访维稳等工作的激励力度。实施党建统领共同富裕十大行动,搭建渔农村书记擂台,比方法比落实比效果,形成了“一地生五金”“五联五强”等一批展茅党建特色模式。完善帮带体系,梯级培育村级后备人才29人。
把稳意识形态“方向盘”。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班子成员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8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46次,累计覆盖群众6000余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平稳。立足茅洋红色资源,建成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教育基地,累计接受教育2.5万人次。
构建廉政建设“防火墙”。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四风”问题整治,全年开展廉政谈话187人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1件,党纪政务处分党员干部10人,实施提醒和诫勉谈话9人,清廉展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开展基层党支部清廉建设,深度拓展“七个一”清廉研学线,全方位打造“展茅清廉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