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功能区管委会,区属各单位:
《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1日
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2年—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立足海洋优势特色,做好经略海洋文章,通过三年努力,加快壮大我区制造业规模,优化制造业结构,提升制造业效益,奋力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实现跨越赶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典范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围绕打造百亿级临港先进制造、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发展定位,重点做大做强现代船舶与海工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等标志性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海洋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产业规模稳步壮大。到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14.4万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速年均增长10%。
(二)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到2024年,全区拥有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家,“专精特新”企业60家,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设置率进一步提升;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基本覆盖。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现代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
1.发展目标。推进国际一流绿色修造船基地建设,加快提升造船能级,深耕绿色节能船舶、高端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拓展新能源船舶领域,重塑普陀船舶制造优势;持续做优绿色修船,加快绿色修船工艺技术革新,推进绿色修船标准体系建设,打响“普陀绿色修船”品牌。加快推动船配产业发展,提升本地船配装船率和配套服务能力。到2024年,全区现代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外轮修理量占全国28%以上。
2.主攻方向
(1)船舶与海工制造。把握清洁航运趋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油集散三大主流船舶、新能源船舶、双燃料动力船舶、新材料船舶、大型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船型建造。抢抓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等项目推进契机,重点发展海工生活驳船、浮式储卸装置、海工辅助船、深海养殖装备等高端海工装备建造。
(2)绿色修船。持续做大绿色修船规模,全面推行绿色智能修船技术工艺和装备应用,推广应用船舶修造行业产业大脑,主持参与绿色修船行业标准制定。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船、豪华游轮、海工平台等高附加值维修改装业务,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维修配件企业在普陀设立维修服务中心。
(3)绿色修船装备制造。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绿色修造船智能装备机器人基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品牌制造商合作。重点发展智能高空作业平台、超高压水射流装备、自动喷漆装备等涵盖绿色修船作业全流程的装备制造体系,实现更多船舶领域关键核心装备“普陀智造”,全行业应用。
(4)船舶配套。抢抓浙江自贸区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机遇,加快导入国内外船配贸易商、生产商,推动打造动力系统、船舶电子、渔船装备、船用油漆、船用锚链等船舶配套全产业链制造体系,助推船舶与海工产业设计、研发、制造水平有力提升。
3.重点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小干岛东侧片区重点开展绿色船舶修理、高端修船装备制造、新材料船舶建造等,有序推进小型渔船修理企业整合搬迁,加快发展专业化海事服务产业。六横北部片区重点开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绿色船舶修理、船舶配套装备制造;依托六横“清洁能源岛”建设,开展液化天然气、氢能等新能源船舶建造与修理。虾峙西白莲岛重点布局打造新一代绿色海工船舶及运维基地。蚂蚁岛重点开展节能环保集装箱船、散货船、汽车滚装船等主流船型建造。经开区展茅片区、经开区城西片区重点发展船用动力系统、船舶电子、船舶机械等船舶配套制造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优扶劣汰”,加快小型低效船舶修理企业整治、提升、集聚;鼓励骨干船企与中船集团、华能集团等央企名企开展战略合作,提升高端业务比重,实现产能最大利用;强化万邦重工、中远海运重工等绿色修船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绿色修船装备和工艺应用全覆盖;支持中远海运重工、亚泰船舶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有力承接日益增长的大型及超大型船舶修理业务。
(二)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1.发展目标。发挥水产加工资源优势,聚焦柔性化、精深化与智能化发展,着力补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关键环节,打造国内一流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机遇,稳住水产外贸业务,加速拓展内需市场。通过直播带货、微商营销、线上买菜平台、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推动普陀水产品牌“走出去”。打造生鲜电商、中央厨房、冷链宅配等新业态,引导有意向的水产企业向预制菜产品加工等方向转型。加快研发高附加值水产加工新产品,做精做强金枪鱼、鱿鱼全产业链,形成海洋生物肽、婴幼儿辅食等系列产品。到2024年,全区水产加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
2.主攻方向
(1)大宗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做大做强金枪鱼、鱿鱼产业链,推进加工流程自动化改造和关键环节智能化设备应用,拓展高端冷链水产品加工领域、军民共享食品、航空特色食品、海洋休闲食品等新产品。
(2)绿色水产品预制菜。立足水产原料资源优势,聚焦多元化市场需求,开展预制菜营养、风味、品质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特色化、现代化、标准化地方风味预制菜、即食预制菜、半成品预制菜、全营养预制菜等系列产品,培育“直播电商+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新业态。
(3)生物医药与保健食品。突破海洋动物蛋白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提高水产原料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聚焦鱼油提炼、贝藻生物萃取、海洋生物基因技术突破等关键环节,发展深海鱼油、海洋微藻DHA、海洋钙源生物制品、海洋胶原蛋白肽等海洋功能食品、保健食品。
3.重点平台。经开区展茅片区重点发展金枪鱼、鱿鱼加工,延伸拓展下游海洋生物肽、婴幼儿辅食研制等产业;谋划打造集生产、冷藏、加工、包装、销售、冷链物流一体的预制菜产业园,有力承接经开区城西区块水产加工企业转移;加快推进万洋众创城建设,引导有条件的水产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上楼。经开区城西片区重点推进老旧、低效水产加工企业整治、征收、搬迁,布局培育现代化小微产业园,导入海洋健康食品、海洋保健营养品、海洋生物制品等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区块的有机更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明珠浔味中央厨房、渔尚预制菜及海洋肽产业化、欣悦海食品中央厨房及供应链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冷链物流、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产业链。
1.发展目标。深化周边区域产业对接合作,抢抓绿色石化、甬舟铁路、六横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以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风口,持续做精做优紧固件、汽车零部件、食药品机械等优势领域,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装配水平;以金钵盂临港产业园,以及高端铝、球团矿产业链项目等为依托,加快延伸下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临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24年,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主攻方向
(1)汽车零部件。支持传统汽配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车配套转型,持续做大与一汽、上汽等国内重点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量,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接协作,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模具、轻合金底盘架构和汽车内饰件、紧固件等零部件。
(2)食药品机械。持续巩固我区在食品机械、药品机械领域的制造优势,重点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瓶装包装联动生产线、高效全自动数控冲床、高速全自动组合机等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金属制品加工。依托青山金钵盂岛年产70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及配套精加工、有色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高端铝产业链等项目,延伸拓展汽车板材、家电板材、智能设备硬件、铝基新材料等衍生配套制造产业。
3.重点平台。经开区展茅片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机械、药品机械制造产业;推动相关小微机械制造企业向万洋众创城转移,实现工业上楼。经开区城西片区通过腾笼换鸟,打造现代化小微园区,主动承接上海、宁波等周边地区制造业企业转移,引进相关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六横小郭巨、凉潭岛等片区重点发展高端铝、球团矿等有色金属精加工产业。虾峙岛及周边岛屿重点发展不锈钢制造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快推进正源集团科技研发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鲨鱼制药机械改造提升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技术改造项目;强化正源标准件、金鹰食品机械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山智能等未来工厂试点企业示范带动,加快打造一批行业“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
1.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能源大区建设,大力发展蓝碳经济,打造集煤电、液化天然气、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氢能产业于一体的区域能源基地,成为全市能源绿色转换枢纽核心区。围绕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坚持“资源+产业”“资源+项目”模式,谋划和引进一批清洁能源产业联合体项目,培育壮大风电紧固件、风塔制造等现有优势能源配套产业。到2024年,初步形成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规模达到70亿元。
2.主攻方向
(1)能源配套装备。围绕绿色石化、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能源项目生产配套服务,重点发展石化装备、风机紧固件、塔筒叶片、光伏支架等装备制造产业,拓展集设计、制造、安装与运维等于一体的服务型制造。着眼能源储运等项目建设,推动船舶企业拓展储油罐、钢浮箱建造等非船钢结构业务。
(2)液化天然气应用。以中石化、浙能LNG接收站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天然气化工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展液化天然气冷能在液化二氧化碳、空气分离、深度冷冻、深冷粉碎、海水淡化、冷能发电等方面的应用。拓展液化天然气在交通领域使用,大力发展开发液化天然气重卡、船舶等新型交通工具。
(3)氢能装备及应用。依托六横氢能全产业链示范试点建设,加快氢燃料汽车、船舶示范应用;依托能源资源优势,推动低成本制氢、氢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储运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制造,以及膜电极、双极板、燃料电池升压转换器等零部件制造,构建氢气“制、储、运、加”产业链供应链闭环。
(4)新型储能部件。围绕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配套需求,重点发展锂/钠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核心结构件,发展新型储能电站及储能系统产品。
3.重点平台。六横小郭巨片区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及下游应用产业;谋划引入氢燃料电池公交、中卡、重卡等商用车等制造项目,培育制氢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经开区城西片区重点发展大型海上风电塔筒叶片制造,谋划打造氢能产业园,引入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与部件研发制造企业。经开区展茅片区重点发展风电紧固件、光伏配件、新型储能部件等制造产业。加快推动永加能源年产1GW光伏支架、中科立德硅碳负极专用新型水性环保粘结剂开发等项目建建成投产,加快对接华能集团、浙能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联合体,联动开展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围绕打造海洋特色先进制造体系,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强化重大项目谋划招引。紧盯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其他大型央企、国企、民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院所,瞄准北上广深等产业高地,主动承接高端优质资源。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支持“链主型”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激活本土企业投资动力,支持本土企业新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每年新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中心、区发改局、区经信局、经开区管委会、区城西公司。首位为牵头单位,各镇、街道、管委会为责任主体,下同)
(二)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行动。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低效区块改造腾挪的空间资源优先支持重点制造业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用能、排放、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建立项目“招、投、落、服”一体机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推进计划”的工作体系,对制造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履约监管等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力争每年新招引制造业项目落地率50%以上,投资完成率达10%以上。(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投资促进中心、经开区管委会、区城西公司)
(三)实施产业平台提质行动。高标准打造六横-虾峙离岛片区、经开区展茅片区、经开区城西片区三大产业发展主平台。其中,六横小郭巨区块重点构建综合能源试验平台;六横北部区块重点构建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平台;虾峙及周边岛屿重点打造金属制品及配套产品、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平台。经开区展茅片区海洋生态创新谷构建高端机械装备、新能源配套装备、海洋生物产业区;经开区展茅片区北部区块构绿色水产预制菜、海洋生物肽等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区。经开区城西片区海洋生物园区块构建海洋健康食品、海洋保健营养品、海洋生物制品等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区;浦西工业园区块构建海洋高端智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区。围绕平台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空间要素保障,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做大规模、做强链条,持续提升平台发展能级。打造提升万洋众创城、舟山网驿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制造业小微园区,形成与高能级平台相互衔接、互为联动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投资促进中心、经开区管委会、区城西公司)
(四)实施市场主体提升行动。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战略,构建工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遴选一批规模大、拥有自主技术、具有行业生态引领作用的企业,“一企一策”支持企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政策组合拳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壮大规上企业规模,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实施重点帮扶和靶向培育。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推动优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到2024年,全区产值10亿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6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80家和60家。力争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取得突破。(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分局、区金融办)
(五)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奖补等激励政策;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企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高能级创新载体。聚焦主导产业链薄弱缺链环节,组织实施制造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揭榜挂帅”攻关,联动东海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加速形成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到2024年,力争突破1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及新装备30项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分别达到80家和45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六)实施智改数转提速行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在船舶修造、水产加工、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大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对标行业领先水平,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示范带动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整体提升。推动规上工业智能诊断服务全覆盖,构建“问诊需求—个性化咨询—建立诊断成果数据库—开展企业数智化改造”闭环工作体系,推进船舶修造行业数智运管平台建设,水产加工行业全流程自动化和关键设备智能化改造,机械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到2024年,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家以上、绿色工厂6家以上、工业机器人200台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基本覆盖。(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七)实施要素统筹保障行动。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持续推进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低效区块改造更新。加快推进城西区块整治提升、腾笼换鸟,推进东港观碶头、沈家门翟岙区块项目招引,抓紧建设未来智创城科技产业园、舟山网驿产业园等现代化小微产业园,加快导入海洋高端智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老旧工业园区空间形态、产业结构、亩均效益、安全等级的迭代升级。坚持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重点产业链企业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优先支持产业链优质项目列入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所需的用海用地政策以及土地、能耗等关键指标。(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资源规划分局)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经信局牵头做好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建立并落实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各司其职、明确责任,按时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机制,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定期通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二)强化财政扶持。推动财政资金精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工业、科技、数字经济等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数智赋能。加快涉企财政资金下达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经信局)
(三)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贷款规模,对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融资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创新“专精特新”企业信贷产品,探索推广各类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责任单位:区金融办、区人民银行、区银保监组)
(四)强化人才保障。落实《关于实施海洋人才“普汇”行动的若干意见》,实施海洋领军人才领跑、海洋技能人才托举、海洋青年人才筑梦等行动计划,加快汇聚临港先进制造、清洁能源及装备、海洋生物和健康食品等现代海洋产业人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拓展提升企业家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高标准开展人才飞地建设,打造普陀制造业企业拓展长三角市场和招才引智的前沿阵地。(责任单位: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
(五)强化精准服务。深入实施助企纾困行动,建立区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助企服务员帮扶重点企业机制,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回应解决企业诉求。强化惠企政策靠前发力,优化制造业扶持政策,重点在支持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实施高精制造、更新安全防疫设备、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推动相关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免审即享”。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省级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附件:1.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主要指标
2.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项目清单
附件1: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1 | 规上工业产值(亿元) | 250 | 280 | 350 |
2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9 | 21 | 25 |
3 | 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8 | 2.0 | 2.2 |
4 |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万元) | 13 | 14.5 | 16 |
5 | 制造业投资增速(%) | 10 | 10 | 10 |
6 |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家) | 10 | 10 | 10 |
7 | 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 | 40 | 60 | 80 |
8 | 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引(项) | 10 | 10 | 10 |
9 | 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累计家数) | 4 | 4 | 6 |
10 | 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家数) | 155 | 165 | 180 |
附件2: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限 | 建设 地点 |
实施类 | ||||
1 | 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项目 | 719000 | 2022-2024 | 六横 |
2 | 中远海运重工四号船坞及八号、九号码头新建项目 | 120000 | 2022-2025 | 六横 |
3 | 舟山海奥可再生资源利用项目 | 27400 | 2022-2025 | 六横 |
4 | 舟山市润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资源化处置项目 | 10000 | 2022-2024 | 六横 |
5 | 金钵盂岛临港产业园项目 | 200000 | 2022-2025 | 虾峙 |
6 | 西白莲修船基地配套工程 | 60000 | 2022-2025 | 虾峙 |
7 | 正源集团科技研发和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 42000 | 2023-2026 | 经开区 |
8 | 正山智造二期厂房新建项目 | 6000 | 2022-2023 | 经开区 |
9 | 融创食品新增预制菜生产线及厂房扩建技术改造项目 | 5000 | 2022-2023 | 经开区 |
10 | 舟山欣悦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新建工程项目 | 10000 | 2022-2023 | 经开区 |
11 | 舟山瑞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建设项目 | 5200 | 2022-2023 | 经开区 |
12 | 舟山海勤智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新建项目 | 6000 | 2023-2024 | 经开区 |
13 | 船舶动力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新建厂房工程项目 | 4500 | 2023-2024 | 经开区 |
14 | 电力配套装备制造项目新建厂房工程项目 | 3000 | 2023-2024 | 经开区 |
15 | 海洋工程系泊装备制造项目 | 2500 | 2022-2023 | 经开区 |
16 | 登步岛213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 100000 | 2022-2024 | 登步 |
17 | 国能浙江舟山白沙岛2.695MWp近海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 2100 | 2022-2023 | 白沙 |
合计 | 1322700 | |||
谋划类 | ||||
1 | 新力三汽车液压阀精加工项目 | 13000 | 2023-2025 | 六横 |
2 | 鑫晟汽车底盘连接件生产项目 | 12000 | 2023-2025 | 六横 |
3 | 旭工工程机械部件生产项目 | 11000 | 2023-2025 | 六横 |
4 | 华隆高性能新能源汽车电控模块及船舶关键配件生产项目 | 12000 | 2023-2025 | 六横 |
5 | 弘烨金属拉紧器生产项目 | 11000 | 2023-2025 | 六横 |
6 | 森泰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及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项目 | 17000 | 2023-2025 | 六横 |
7 | 虾峙岛小虾峙开发区块项目 | 200000 | 2023-2026 | 虾峙 |
8 | 小干岛新材料船舶基地项目 | 20000 | 2023-2025 | 沈家门 |
9 | 舟山(新螺门)万洋众创城中央厨房(预制菜)专业产业园项目 | 260000 | 2023-2026 | 经开区 |
10 | 上海渔尚预制菜及海洋肽产业化项目 | 15000 | 2023-2024 | 经开区 |
合计 | 571000 |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普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20230703175828792].o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