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他担任过街道综治办主任、司法所长、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后,他受聘进入区社会治理中心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深耕调解工作“责任田”,为守护平安普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区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员薛洪民。
前不久,薛洪民成功调解了一起长达数月的群体性讨薪案件。某物业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20名员工近三个月未拿到工资,无奈之下向区社会治理中心寻求帮助。薛洪民接手案件后迅速联系了该物业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却表示,因收缴不到物业费根本发不出工资。
为打开症结,薛洪民联系了部分欠物业费的业主,同时与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代表协商分期支付事宜,经多方奔走、联合处置,案件达成调解协议。“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多方联合解纷终于圆满画上句号,这是我们作为调解员最希望看到的。”薛洪民感慨道。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想法和心情。”抱着这样的心态进行调解,薛洪民收获了许多当事人的赞赏。几年前,市民张先生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将几间商铺出租给该公司用于超市经营。然而由于超市生意不佳,该公司一直无法按时支付租金。为此,张先生多次找该公司协商解除合同,但双方一直未就解约细节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张先生来到区社会治理中心寻求帮助。
鉴于张先生提交至法院的诉讼请求多,标的将近300万元,开庭审理不但耗时耗力,损失也将进一步扩大。为此,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区社会治理中心将这起案件引导至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薛洪民拿到案件后,当即联系被告了解情况。被告表示,由于超市生意不佳,还要每天支付租金,其实也有意向尽快解除合同,但希望原告能考虑公司的实际状况,尽可能减免违约金。确定双方在大方向上意见一致后,薛洪民凭借自身多年担任陪审员的丰富经验,组织双方进行多次面对面协商,最终在一周内促成双方和解。
刘某曾是某公司一名工人。2019年,他在普陀区某处干活时不慎从高处摔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长期的治疗使刘某家庭的生计难以维系,虽然公司方垫付了部分费用,但赔偿事项一直悬而未决。辗转多年,刘某来到区社会治理中心寻求帮助。薛洪民受案后立即和刘某进行沟通,并邀请刘某所在公司的负责人也赶到中心,共同参与现场调解。
在薛洪民的主持下,双方当场达成一致意见,并就达成的调解协议向驻中心法官申请了司法确认。受理审查后,区人民法院驻中心法官于当日裁定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从诉前调解成功到法院受理依法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仅仅花了一天时间,纠纷便得以圆满解决。
作为一名老党员,薛洪民以一颗赤诚之心尽力发挥余热,在平凡中成就自我。在日常调解工作中,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他总能胸怀大局意识,找准根、把准脉,巧妙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9年至今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886件。“调解工作琐碎而繁杂,要在法理依据中顾及情理,作为一名调解员,我有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薛洪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