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陀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污染防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示范创建绿色引领,积极打造美丽中国普陀样板。今年我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6%,PM2.5平均浓度18µg/m3,全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100%达标。
一、主要亮点工作及实绩
坚持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普陀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获评第十三批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普陀经济开发区(展茅工业区)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白沙岛白沙港村、桃花镇茅山村入选浙江第三批低(零)碳村(社区)试点创建单位,普陀区荣获美丽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工作考核优秀县区,《舟山市普陀区全力打造绿色修造新标杆案例》入选省生态环境厅改革之声典型案例。
坚持污染防治攻坚,以“七张清单”问题管控力提升统领督察整改,2023年度我区“生态环境”管控力指数为99.34分,位列全市第一,全省排名结果尚未公布(第三季度位列全省第15位)。我区三度捧回“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区治水办获评2023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普陀》在浙江日报专刊报道并且入选全省《美丽浙江富民惠民十大优秀案例》,《普陀区海洋垃圾污染综合治理》入选2023年一、二季度“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典型案例,普陀区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舟山市普陀诸湾入选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建成单元,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普陀参与)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坚持高质量服务,舟山市普陀生态环境行政保护执法队被授予“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单位”,2名执法骨干参加生态环境部第九轮大气帮扶工作(对江苏省镇江市),取得该轮次积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干亮亮同志在本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应急大练兵技能比武中荣获三等奖。《智慧监管,破解广场扰民难题》列入生态环境部噪声污染防治优秀案例。普陀生态环境监测站在2023年实验室能力考核中,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考核评价结果为满意。在重大项目落户如中远扩建、鑫泰新建等项目的排放指标方面多次向上对接积极争取,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在重大工程如医院扩建、老办证中心装修等赶进度方面容错担当,敢于承担被督办责任;在重大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勇于护航保驾,在船舶修造作业VOCs整治和亚运政企协商错峰生产等方面创新方式,担当作为;在重大应急处置和敏感问题,如中石化半升洞油库、桃花镇污水处理厂等工作方面高站位、强沟通,统筹协调处理好规范有序与地方和谐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另外普陀区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舟山建设推进会、全市美丽舟山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例会等市级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先进或经验交流发言。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我区获得省级健康友好型城市试点资金300万元、省级美丽海湾建成单元资金100万元、其他省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429万元,另外海港中奥码头改扩建工程油气回收设施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资金510万元。
积极向上沟通对接。今年7月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第二次现场拍摄东港一期截污泵站排口问题、11月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的中弄河整改不彻底问题、12月份鲁家峙河道返黑返臭问题,在区委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局积极与督查组、上级部门对接汇报,以翔实的数据台账支撑,避免事态严重化,最终东港一期截污泵站排口问题和中弄河整改不彻底问题未进行面上通报,鲁家峙河道返黑返臭问题未纳入生态环境部整改清单。
二、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培育绿色转化试点项目5个,提炼“两山”转化模式3种,编写“八八战略”绿色发展典型案例1个。刊印《普陀灵韵—海岛珍稀物种撷趣》生物多样性专著,填补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生物多样性科普读物空白。实施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延续调查观测,安装高清视频5个,发现普陀新记录种12种,县域生物多样性丰度指数增至1381种,今年发现形似虫草真菌新物种,命名“普陀绿僵菌”。全省浙里生物多样友好小程序管理端增录我区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桃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湿地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信息数据。落实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区人民政府3月27日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5月30日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环境保护法(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专项报告;9月30日提交《关于全区2022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
三、污染防治攻坚,护航亚运环境质量
值守备勤。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我局采取领导每日带班巡检、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工作模式,值班巡查550余人次,依托“零点行动”“绿剑行动”等巡查企业300余家次,严格落实9家政企协商企业减排措施,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了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生态环境安全。蓝天保卫战。完成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2家,整治低效VOCs设施3家,关闭世创建材工业炉窑1家;编制普陀区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挖潜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培育飞鲸漆业申报大气污染防治B级绩效企业;淘汰拆解老旧柴油叉车55辆;建成展茅工业园区展茅核心区异味气体智慧监测平台,安装臭气异味监测分析设备31台。碧水行动。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实施桃花镇、虾峙镇“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建设。投入东极镇、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白沙岛管委会提质增效项目资金3400余万。实施“找寻查挖”治水行动,清理疏通城区300公里排水管网,改建污水管网2.8公里。排查村级以上156条河道入河排口。无废城市建设。编制无废城市建设评估工作报告,建成无废工厂、无废机关、无废岛屿、无废油库等16个无废细胞。危废产生量30吨以上企业均完成浙固码申领应用,安装、上线视频实时监控;8家危废重点企业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安装温感、烟感、可燃气体报警器。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并印发了《2023年普陀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计划》,2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监测方案评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噪声治理。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编制《舟山市普陀区2023 年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有效破解沈家门滨港路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和中亿水产噪声扰民问题。辐射安全。完成辐射许可证持证单位2022年度评估报告,确定2023年舟山市重点监管辐射工作单位名录。开展“迎亚运、除隐患、保安全”辐射安全保障攻坚行动和普陀区2023年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四、狠抓突出问题整改,筑牢环境安全防控底线
抓好“重大生态环保问题清单”。按照面上管控、主动发现、整改到位的要求,一体推进各级生态环保督察与整改工作。督察在线平台累计上报省级问题22个,已完成17个问题的整改销号。据最新统计,普陀区管控力指数位列全市第一。抓好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牵线中国环科院专家团为展茅经开区“诊断把脉”,秉承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从污染治理问题、综合管理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等方面提出对策和方案,推进区域整改目标完成。坚决亮剑违法行为。以“绿剑2023”为主线,以保障杭州亚运会环境安全为重任,多元化的执法手段相结合,违法行为打击与环境污染整治并举,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震慑力,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1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700余家次,下达责改文件18份,限改4份,企业服务提醒单18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起,下达处罚决定15份,处罚款102.2万元,移送公安行拘1人,轻微违法不处罚2起。
五、坚持高质量服务,保障能力更加全面
优化审批服务。协同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服务笤帚门航道扩建项目、普陀医院扩建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电子化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备案共42个,其中报告书10件、报告表13件、降级登记表备案19件;核发排污许可证4件,核发、延续、变更辐射安全许可证14本,初审1件;组织海洋工程验收1个。监测环境质量。对市控地表水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五水共治河道、声功能区点位、降尘、酸雨等进行常规监测,出具5500多个监测数据;对重点氮磷污染源、直排海污染源、辐射源等进行监督性监测,出具1500多个监测数据。
六、数字赋能智慧监管,环境治理体系提档升级
加强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河道管控。芦东水库、沙田岙水库、应家湾水库等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芦花河、展茅河等2个市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自动站站房建设完成,有效实现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河道保护。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做好重点单位自动监控安装联网工作,结合排污许可管理名录,完成45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任务;积极推进工矿监控建设,推进6家排污许可简化管理VOCs有组织排放企业工况监控安装;扎实推进在线监控标准化建设提升,完成监控设施自动质控10家、门禁建设11家、计量检定14家。加强对水产企业的信息化监管手段,完成“污水预处理设施”视频监控43个。持续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完成芦东、应家湾和沙田岙3个省级水站前端站点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服务。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常态化巡检,发现并处置网络安全隐患5个,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
七、坚持宣传引导,全民参与意识更加广泛
多方位主题宣传。精心筹划组织生态环保主题节日活动,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6.30浙江生态日等系列宣教活动,承办舟山市“8•15”全国生态日暨首届“生态商圈绿氧生活”生态节启动仪式。普陀生态文明研学中心、田园综合体环保展区完成建设,普陀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获评第十三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举办1次公开研学活动,参与2023年舟山市普陀区科技活动周开幕活动,科普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全媒体宣传矩阵。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辐射”优势,放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主流声音,切实讲好普陀生态环保故事,增强群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认同和支持。举办普陀区生物多样性新闻发布会,发布调查评估概况和成果,介绍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的应用。今年来累计在《中国环境报》《今日环境》《浙江日报》《舟山日报》等主流媒体及中新社、学习强国APP、浙江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布和网络转载相关新闻报道130余篇。
八、坚持清廉绿盾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强化廉洁教育。开展廉政专题讲座、案例学习和“环保大讲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廉洁教育、环保政策法规等知识,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与中国环科院清洁生产中心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形象。以廉促管。全面梳理、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聚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加强重点项目环评事后监管力度。聚焦突出环境问题,科学谋划储备高质量生态资金补助项目,组织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检查,加强项目管理严格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