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沙岛管委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对表抓落实、结合实际造亮点,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引擎”。一是经济指标逆势增长。1-10月份,预计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58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9.6%。固定资产投资4707万元,完成年度目标94%。二是渔业发展稳步推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码头、岙口点位长制并加强巡逻,完成渔船职务证书、六小证培训工作。及时召开渔业安全工作会议,组织渔船老大面对面教育,加强安全培训。落实专人负责海上疫情防控,对休闲渔业进行登船检查,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三是旅游效益显著增强。陌领·佑舍众创小镇后期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25%,民宿规模经济效应不断提升。新增同心巷,打造红旅地图,引入小岛胶片冲印馆,提升大众休闲钓场,旅游业态全面升级。完成整岛标识标牌更新,开展“厕所革命”、村庄外立面修复、杆线序化工程,提升整体旅游视觉环境。完成主干道垃圾桶栅栏布置,海钓氛围更加浓厚。完成旅游宣传片拍摄、旅游地图更新,实现旅游公众号第三方运营,旅游促销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淡季游客数量明显提升。1-10月份,预计累计接待游客6.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020万元。四是项目招引有序有力。落地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海岛游乐中心项目、海岛婚庆基地;中草药基地正在稳步推进中,海岛游乐、体验项目提质增效。柴山岛整岛开发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方已与200户签订房屋租赁协议。
(二)聚焦小岛你好,打造共同富裕“样板”。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第一时间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实地考察,编制完成以《舟山白沙岛特色风貌控制引导规划》《白沙港村村庄规划》为基础的白沙岛“小岛你好”的专项规划。以“海上运动岛”为功能定位,依托白沙自然资源禀赋,聚焦特色海岛、温情海洋、悦动海湾、风情渔乡四大板块,力争示范岛创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二是细化目标任务,推进项目实施。重点实施总投资约2.2亿元的18个项目,预计年底累计完成投资约6000万元,进一步打响“浪舞白沙·海钓乐园”宣传口号。投礁放流、改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4个项目10月底均已完工。打造旅游新业态、果木育苗基地等8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5个项目预计年内完工。综合文旅驿站、道路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正在前期准备情况。三是积极向上对接,提前谋划项目。与市商贸集团结对,建设集会议、民宿服务、餐饮游乐、咨询展示、直播平台、文创产品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围绕方案设计,双方多次进行研究商讨。另外,计划与市移动公司共同打造海钓数字化试点。同时,超前谋划2023年底完工项目9个。
(三)聚焦民生改善,织牢民生保障“网底”。一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投入使用“移动灵瞳”数字系统,值班组长带班加强码头值班管理。加强对沿街店铺、公共场所等地的“小门”管控,确保疫情防控举措落到实地。稳妥处理“东方59”油船停靠小沙头渔用码头相关事宜。常态化推进全员核酸检测,贴心服务助力老年人接种疫苗,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实现疫苗接种率为99.5%。二是村民办事更加便捷。投入20万元提升柴山岛便民服务点及村口景观,设置2个综合业务受理窗口,明确2名村专职干部负责开展村民事务全程代办。修订《白沙岛管委会机关工作人员下沉村社实施方案》,深化逢五进格。针对柴山岛至白沙本岛之间交通往来仍不便利的问题,在原有航班基础上,增加白沙至柴山的对开航班两次,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朱家尖-白沙-柴山的输水管道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完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白沙港村文化礼堂列入区级精品特色文化礼堂,依托“礼堂家”“浙影通”等,累计开展点单服务10余次,村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在“我们的村榜”张贴抗台先进事迹、洪德荣救人事迹等,发挥榜样力量。开展义诊、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20余次,依托“共富方舟”“海岛支老,一起安好”专项行动,提升养老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村民老年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
(四)聚焦基层治理,创新海岛治理“模式”。一是强化平安体系建设。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格,深化平安建设系统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提升网格治理水平能力。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完善梳理全岛监控系统,新增8个点位,监控16只。强化自然灾害防治,积极抵御“轩岚诺”“梅花”,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深化法治白沙建设。扎实做好全国两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事件节点期间综治维稳工作,全年领导干部接访群众10余次,确保无一人赴省进京上访。强化归正、社区矫正人员和吸毒人员动态管理,做好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全年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立强村公司,实现晾晒卖渔鲞一体化,包装旅游伴手礼,壮大村级资金。依托陌领·佑舍、国际民宿村项目,继续盘活闲置农房。四是夯实现代化社区建设。深化网格智治,设置一村一个网格,下设三个微网格,一个网格党总支。根据“1+3+N”模式要求设立专职网格员、网格长、党小组长、网格指导员各1名,有N力量34人。2022年已开展集中走访41次,走访联系群众1400余人次;协同助力“浙里康养”。
(五)聚焦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颜值”。一是持续深化环境整治。投入20余万元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前全岛共清理陈年垃圾21处,乱堆放点32处,清理垃圾65吨。并聚焦田间地头,疏堵结合,在田间地头重新做栅栏美化,打造“一米菜园”,设立竹篱笆、购买风车并整治窝棚等田间地头脏乱差现象96处。完成白沙环卫站提升改造,更新污水处理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垃圾处理水平进一步扩容。二是持续建设美丽小岛。投入50余万元,完成小马鞍、停机坪等重要节点绿化彩化、主干道花箱花卉更换。完成全岛春秋两季花草播种及病媒体防治工作。依托美丽庭院、中草药基地建设,将中药材植入主干道、庭院等地的绿化工程,既节省苗木投入,增强观赏性,突出特色,还兼具经济效益,创造绿化新模式。
(六)聚焦党的建设,稳定基层组织“根基”。一是强化思想武装,提升政治维护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认真全面学习党史、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袁家军书记在舟山讲话精神等17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共开展基层宣讲9次;专题学习小微权力,每季度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二是聚焦多维同心,提升党建统领力。抓党建促“七张问题清单”落实,建立健全“问题闭环”机制,截止10月份,录入系统问题45条,提交区级蓄水池问题8条,承接问题3个,实现办结率100%。贯通落地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落地应用,优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设置,推动“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和网格等智能应用使用。开展“白沙红·同心圆”党建重点项目,以“组织共建”“区域共治”“资源共享”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设立民生连帮、矛盾联调、环境联治、困难联帮等服务,共开展民生连帮12次、矛盾联调7次、环境联治26次。推动党建联建机制落地,与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银行舟山普陀支行成为党建联建单位,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共同发展”校地、企地联建模式。三是规范阵地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力。以“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创建为引领,完成村干部异地办公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和落实下沉服务、监督机制,实施“红旅地图”项目,改造党群服务中心,打造2处党建微小品和1处党建微阵地,以点带面,丰富白沙红色内涵,打响“浪舞白沙,幸福渔乡”的党建品牌;村党总支规范开展发展党员工作,2022年度发展党员1名,无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全面开展渔农村党员档案核查和党务工作突出问题自查,针对发现问题,积极落实整改。四是扣紧任务链条,提升责任守护力。制定村级年度工作清单24项,将壮大村级经济、助推乡村振兴考核与年度绩效评估挂钩;根据规定落实村“两项报酬”和“三项经费”,建立村干部亮诺践诺评诺擂台比拼机制,对照“五拼五争五抓”要求,开展“履诺”述职擂台比拼,压实压紧村社主体责任。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激活经济发展潜力。一是提升景区综合承载力。继续对接白沙阁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标志性海岛景观建筑。落地海洋之星、南部港湾脚屋群落、停机坪露营基地、星空餐厅等旅游项目,挖掘本土景点。二是新增海岛特色旅游项目。做强做精省级特色疗休养基地,适时调整疗休养政策。积极打造主干道风情街、网红打卡地、网红店,新增百年灯塔景观打卡点,丰富白沙夜生活。规范化管理皮划艇、青少年帆船等海上运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三是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启动交通码头提升改造工程,大沙头村口景观设计,打造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的海岛最美入口。深化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推出白沙特色的LOGO、吉祥物,文创产品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四是浓厚钓岛浓厚底蕴。擦亮“中国第一个主题钓岛”名片,提升改造主题钓岛,打造海钓基地。将海钓元素运用于墙面彩绘、码头亮化、节点打造等,浓厚钓岛底蕴、美化海岛形象。引入专业海钓赛事,加强与浙江海洋大学的校地合作。
(二)推动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推动柴山岛整岛开发。谋划白沙-柴山连岛工程,启动柴山岛全长4公里的森林消防道路建设。继续做好柴山岛房屋收储工作,将柴山岛打造为“文化+”小众海岛,打造柴山岛开发展示性窗口。二是叠加项目集聚效应。以“小岛你好”、美丽小岛、未来乡村建设为三大抓手,持续推进小岛会客厅(海岛商贸交流体验中心)、综合文旅驿站项目、渔家傲-白沙饭店段环岛车道和亲海游步道工程、数字白沙等主客共享项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三是持续改善民生保障。以农房改善、空间治理为抓手,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实施污水治理攻坚、生活垃圾治理增效、海岛风貌整体提质、长效管护机制创新等行动。规范化建设卫生院发热门诊楼,更新提升院内设施设备,补齐岛上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短板。探索以房养老、集中养老模式,提升养老水平。编修《白沙故事》,增加海岛凝聚力。
(三)改善民生民力,凝聚社会发展力量。一是紧抓文明提素质。开展文明家庭、“最美白沙人”、“最美东海渔嫂”等各类评比,带动白沙整体社会新风。以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逢五进格等机制,加强政策宣讲、知识传授、价值传播。引导村民参与基层治理,传播社会正能量。二是服务群众践初心。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警务站、城管中队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矛盾调处“最多跑一地”综合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挥东海渔嫂、网格员及文化团队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三是优化结构激活力。依托“人才之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定期开展机关内部轮岗轮训,给年轻干部创造施展才能的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专业精通、结构合理的年轻干部队伍。以梯度培养为目标,严格闭环考核,提升村社干部队伍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