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300263906XA/2024-139759 公开日期 2024-01-22
发布机构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号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2024年区人力社保局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1-22  16:5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劳有岗位、劳有技能、劳有优得、劳有体面、劳有保障”五大任务为主线,以推进全区人社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感可及和优质共享为抓手,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普陀篇章贡献人社力量。重点聚焦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根魂共筑”谱写人社事业新篇章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促发展、一门心思抓落实”的原则,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上,切实将人社业务工作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相结合,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相结合,做到在服务中心大局中锚定融合发展导向、在健全制度机制中深化融合发展保障。二是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延伸拓展“人者同舟·5G领航”主题党建品牌内涵,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复制推广”的工作思路,培育更多清廉单元“新细胞”,致力打造“一支一品一特色、全局全健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亮点、痛点”巧妙融合,在争创“清廉社保建设”省、市级示范点的基础上,优化“党建+重点项目”“党建+特色产业”“党建+为民服务”等模式,激发党建与业务相匹配的乘数效应。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建立局党组领导、机关党委推动、党支部落实的三级责任清单,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人社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同时,增强党务干部力量,培养造就一批既懂业务又懂党建的复合型干部队伍,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善抓党建的内行人、推动业务的执行人,切实带动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二)锚定乡村振兴,“和而不同”开创城乡发展新局面

一是以乡创基地为载体。依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引资引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按照“园区无围墙、项目无边界、政策无差异、服务无盲区”的原则,持续推动“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行动,在形成以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退役军人创业园为中心,展茅、东极、白沙、六横等乡村基地为协同的“2+N”创业空间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尽快尽早建设完成覆盖全区的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乡村创业基地网络,探索普陀特色“携手共富路径”,延伸拉长农民致富增收链条。二是以返乡入乡为渠道。加大“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践行力度,聚焦双创能力提升、双创平台培育和双创环境优化,按照“育龙头、强链主、补链条、保要素、建集群”的思路,结合营造就业创业服务“生态圈”、开通就业创业培训“直通车”、打造政策进村入企“加油站”等措施,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聚集一群的“葡萄串”效应,开创“村集体有收入+村产业有出路+村民就业有岗位”的共享共荣共创共赢模式。三是以劳务协作为抓手。探索“稳外阔内”的就业服务方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跨区域、有组织劳务输出,吸引和稳定外来务工人员来普就业,形成“全区稳就业专班推动+劳务协作站一体运营+企业点对点高质量订单培训”多方合力的省外劳务精准输出模式。同时,贯彻实施全市“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落实支持山区26县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新一年努力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控制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四是以“三心”服务为突破。持续开展尽心耐心暖心“三心”服务,大兴主题教育活动调查研究之风,围绕精准服务特殊群体、提升窗口服务质量、“面对面”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推进全区人社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感可及和优质共享等重点课题,聚焦偏远海岛基层发展实际需求,组成对口专业领域专家帮助团,以下沉海岛乡镇的方式,力争破解一批基层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培养一批基层急需紧缺人才、转化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

(三)锚定共同富裕,“多点开花”拓宽致富增收新渠道

一是建成辐射全域零工市场。聚焦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以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为导向,以形成区域经济新支点和新增长极为目的,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全力构建以主城区零工市场为枢纽、镇(街道)零工驿站为前端、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为末梢的“1+N”综合服务矩阵,计划全年再建“零工驿站”若干个。二是实施就业精准帮扶行动。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场景和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结合常态化重点用工监测,加强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长效跟踪帮扶,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密切关注研判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创建若干就业见习示范基地,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三是推动园区发展提档升级。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头号工程”,根据普陀特色定位,重点招募海洋科创、海洋生物和健康、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项目。紧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凤凰涅槃”、新兴产业裂变增长,形成从单一项目到企业集群裂变式发展的“虹吸效应”。四是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探索基层调解工作规律,全面铺开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企业用工监管的联动机制,健全欠薪应急处置机制,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机制,在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做到“速裁、速送、速调、速审、速结”,提升办案效率。五是探索公共服务一体化海岛模式。深入实施《关于建设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海岛试点的实施方案》《舟山市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公共服务一体化先行示范市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文件要求。立足海岛“多、小、散”的分布特点,秉持“服务跟着需求走”的理念,全力打破岛与岛、城与乡间的政策、服务界限,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技能提升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谐劳动关系、“三心”服务、数字赋能等具有普陀特色的海岛样板。

(四)优化营商环境,“弯道超车”擦亮人社惠民新品牌

一是激活基层人社治理“神经末梢”。将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抓手,以“幸福生活与便民服务共同缔造”为目的,以改革落地薄弱环节“点对点”整改为举措,按照“谋划系统化、管理法制化、业务标准化、应用智能化、队伍职业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打通“市、区、乡(街道)、企业、项目”五级贯通的信息网络和“治理端—窗口端—用户端”三端融合的数字网格,打造具有普陀辨识度、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人社治理体系。二是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增值改革。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关键一招,充分发挥“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业务经办”等综合效应,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构建惠企利民服务新生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快现有特色应用平台和业务系统迭代升级,围绕人才全流程引培、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发展、人社全天候服务等内容,打造一批有普陀特色、适于复制推广的人社数字化改革成果。三是全力提供人才资源治理支持。将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智力支撑,推进“优化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全面落实《舟山市技能型社会建设实施办法》,推进先进制造业技能强基、一老一小技能支撑、技能大赛锤炼等举措落深落细,并以“产业匹配、就业关联”为导向,破解全区企业培养人才内生动力不足、劳动者技能价值较难体现等问题。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精准搭建校、地、企对接平台,持续释放重点企业带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效应。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