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展茅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现代化新普陀建设主线,锚定“现代海洋城市后花园”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全市农业发展看展茅、农村游学逛展茅、农民创客聚展茅,先后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全省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成绩突出集体和省农村工作指导员先进单位等荣誉,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单位,“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展茅模式”获省部级领导批示肯定。
一、实干攻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聚力产业赋能,提振综合经济。2023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3980万元,同比增长5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7.98亿元,同比增长16.9%;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267万元,同比增长15.8%;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同比增长72.45%。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新成立展茅海辰渔业公司,压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打造全市首个产供销一体化的国内捕捞现代渔业企业,目前渔船规模50艘。全年实现渔业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43.8%。大力推进农田集中整治和流转,整治“非粮化”“非农化”1100亩,改造提升粮食功能区1200亩,实现4000亩良田连片经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打造现代农业科创园、蘑菇方舱、农灿都市农业、梯田鱼稻共生效益农场和游戏交互智享农场等五大未来农场。
(二)聚力品质提升,深化产村融合。建立专人统筹、班子包村、干部联村工作机制,专班化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顺利举办市、区两级环境整治现场会。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完成螺门片区风貌提升工程,创成晓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黄杨尖省级卫生样板村、茅洋市级花园村庄和螺门、梁横市级精品村。深化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获评全市唯一乡村类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聚集乡创客200名,带动老兵客栈等10余家本土创业典范,《匠心筑梦 乡创展茅》短视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典型案例。创新“村集体+公司+业态”的利益共享机制,新盘活农房30余套,招引乡井食府、禾屋咖啡等特色业态20多家,业态年总收入超1500万元。常态化打造路下市集,先后举办全市首届乡村智享生活节、全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大市集等主题活动,荣获首批省级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和省级精品乡村市集。构建“村播达人+农产品+流量带货”的村播营销体系,直播带货年销售额约2000万元,获省商务厅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专项激励项目。打响海稻音乐节、乡村咖啡生活节等IP品牌,带动旅游年收入超1亿元。建成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造农事体验、非遗制作等研学特色品牌,年接待学生超3万人,“乡村儿童研学乐园展茅案例”获全市一等奖。深化村集体经济“113”工程,实施强村公司“飞地抱团”项目,招引落地元棋体育综合体、乡村808Bass、月亮湾生态采摘园等一批共富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和18.2%。
(三)聚力民生保障,增进群众福祉。坚持教育优先,启动展茅中心学校拆扩建工程,展茅中心幼儿园获省一级幼儿园。实施“一老一小一病”帮扶行动,改造提升敬老院,开展养老送餐服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29人,对29名困境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圆梦微心愿等活动。完成螺门36户D级危房解危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晓辉村开通微公交,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展茅实现村村通公交。实施全域生活污水改造提升工程,受益居民2600户。完成翁家岙美丽山塘等一批水利工程,有效提升蓄水、防汛能力。举办农民丰收节、520邻里文化节、回乡过大年、舟山乡贤周、展BA、乡村好声音等特色活动,建成1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浓厚乡村文化氛围。坚持移风易俗,实施茅洋小坑公墓建设,举办全国婚俗改革现场会。创新“滴滴用工”模式,促进低收入农户灵活就业100余人,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
(四)聚力除险保安,强化社会治理。严格落实“逢一进格”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夜访民情活动,全年共化解矛盾纠纷113起,调解成功率100%,涉及金额260余万元。接待反映问题群众300余人次,书面答复率为100%。紧盯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745人次,检查单位、场所353家,排查整改一般问题隐患188条,责令停止作业60条,立案查处30次,行政拘留4人,确保社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挥乡贤、渔嫂力量开展理论宣讲、平安巡防等活动,提高基层自治能力。组织开展邻里之星、孝敬媳妇、妈妈的味道、美丽庭院评比,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营造向好向善浓厚氛围。
二、党建统领,战斗堡垒坚强有力
(一)坚持大抓基层,夯实组织基础。建立村书记擂台比拼机制,通过基层专题培训、村书记揭榜挂帅、现场擂台等形式,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多途径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从国企中层选任全区首位“90”后本科生担任黄杨尖村一肩挑书记;通过“镇聘村用”形式,为工作推进落后村配备专职副书记;从街聘、国企干部、乡贤人才中选派10人到村挂职,破解乡村人才发展后继乏力问题。书记领衔完成螺门片区综合提升和路下市集共富工坊集群打造两个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路下市集共富工坊获首批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坚定不移抓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严把党员发展观,2023年共发展党员15名,35周岁以下占比66.7%。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以“四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三访联心”专项行动。走访联系群众6900余户,覆盖群众2万人次。围绕基层干部群众所思所急所盼,动态更新两张重点问题清单,制定措施46项,有效破解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出行难、环境整治、业态运营等难题。开展“红飘带”党建联建创建,重点打造黄杨尖村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和茅洋会议纪念馆2个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点,黄杨尖村获评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
(二)强化意识形态,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2023年,街道党工委专题分析研究意识形态工作3次,开展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讲座1次,组建网评工作专班,针对敏感时间节点,如城乡环境整治、杭州亚运会、安全生产大排查等,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风险点,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选派一名自媒体运营乡贤人才挂职螺门村委会主任助理,重点开展网络舆情、民风民俗引导等工作,街道意识形态整体平稳可控。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2023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两个重要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开展中心组学习11次,班子成员带头宣讲18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60次,开展群众性宣讲活动80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近6000人。区域影响力持续提升,一年来,街道工作累计被各级媒体报道超400篇,20多条展茅案例在央媒、党报等省部级以上媒体刊发。
(三)深化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四责协同”。一年来,党工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工作4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9份。扎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党工委会议、书记办公会议等多种形式,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分析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做到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问题集中讨论、重大事项集中决策。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对联系村、分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谈话提醒教育,全年共开展各类廉政谈话38次。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廉政考核,对渔农村干部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推动监察工作联络站规范化运行。高质量推进村级巡察整改工作,立案3人,诫勉谈话4人,书面检查1人,提醒谈话(批评教育)10人,已追回资金9.17万元,追收回租金8.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