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2023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内容 | 完成情况 |
1 | 深入推进“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建设,加快创业园区向乡村、小岛延伸拓面 | 今年以来,全力克服海岛地区新兴产业链集群效应较弱、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留较难,“空心化”“老龄化”“闲置化”等现象较为普遍等不利因素,按照“一核多地、全域全创、多创融合”的思路,一岛一品打造了“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2家(白沙、六横),因地制宜延伸拉长了“和而不同”的农民致富增收链条。截至目前,挂牌的四大乡创基地共集聚新消费业态、精品民宿群落与电商业态140余家,累计培育乡创客720余名,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1800余人,村民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该项工作经验入选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2023年制度创新成果,《打造“没有围墙”的乡创基地探索构建“海味”创业新机制》入选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最佳实践(第二批)名单,现已在全市各县区复制推广。 |
2 | 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总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有力支撑,做深做实“人者同舟·5G领航”党建品牌,推动清廉机关建设,积极谋划高质量推进“亲清社保”建设的有效路径 | 持续拓展“人者同舟·5G领航”主题党建品牌内涵,优化“党建+重点项目”“党建+特色产业”“党建+为民服务”等多种模式,形成优势叠加放大效应。举行“人者同舟·轻帆远扬”系列主题研学活动,全年形成青年研学报告7份,切实为人社工作齐头并进、争先进位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清廉机关”“清廉单元”建设为契机,打造“暖心服务+清廉守护”的“亲清社保”品牌。制定《普陀区社会保险数据筛查稽核经办规程》等内控管理文件,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点;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健全“日常排查+数据分析+分类查处”监管模式,处理异常信息3400余条,稽核整改医疗诊所7家;逐项逐条比对疑点数据,推动违规领取社保基金“颗粒归仓”,现已核查疑点数据2292条,发现问题数据123条,追回各类资金近30万元。该项工作获得了市纪委和市局的高度肯定。 |
3 | 探索“1+3+N”的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海岛共富新模式 | 加大“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的推广力度,邀请专家结合全区实际,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及技术指导,形成“村集体有收入+村产业有出路+村民就业有岗位”的共享共荣共创共赢模式。2023年,组织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班2期,参训群体达80人次。 鼓励引导乡村振兴领域创业者参加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确保优质项目平稳落地、特色化建设方案落实落细,在全省第二届返乡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中,展茅街道黄杨尖村参赛项目“乡创未来 共富市集”获优胜奖,普陀区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代表夏子喻获评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典型个人。普陀区展茅街道黄杨尖村获全省2023年度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绩突出单位。 |
4 | 加大高校毕业生招引力度,精准掌握供需端需求,梳理整合已有高校资源和用人单位拟拓展高校渠道,打造一批符合普陀产业特色的“定制化”校园招聘招引路线 | 梳理整合已有高校资源和拟拓展高校渠道,覆盖主要企业80余家,打造“定制化”普陀特色校园招引路线,推动碎片化、粗放式引才迭代升级为系统化、组团式引才。全年组织前往山西、江苏、辽宁、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开展招聘19场,累计参与企业87家次,推出岗位270个。 坚持“政府+企业+高校”优势互补、互通共赢的原则,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今年建立引才工作站2家,新认定就业见习基地3家,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93人次。 今年以来,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4503人,引进总数为四县区第一;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家,引进青年博士13人,并列全市第一。 |
5 | 继续深化“普有众扶”,推动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实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改革 | 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12月,全区社会保险参保单位6160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25万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08%。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涉及人员57700余人,月平均增资109元/人;2023年机关保调待人数3705人,月平均增资221.44元/人。 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实现人社54项业务“全省通办”、8项业务“跨省通办”、8项业务“一件事打包办”、44项业务“就近可办”。今年以来,人社事项累计办件15万件次,窗口办事好评率近100%。分析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焦点问题,全年被省厅录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工单5条,位列全区第一。 引入“社银合作”机制,逐步完善社保卡制卡、发卡、补卡,金融账户激活与注销等服务,98个银行网点全覆盖承办服务。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集中统一发放到指定账户,实现补贴资金全程监督,截至目前,全区社保待遇入卡率达90%。 |
6 | 以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为主线,聚力重点群体就业更稳定、企业用工服务更全面、城乡创业氛围更浓郁 |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向全域海岛乡镇、产业平台拓面延伸的就业增值服务新模式。今年建成零工市场2个,累计发布零工岗位数3709个,登记求职人员1286人次,相关经验在《浙江日报》上获专版刊发。 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场景和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结合常态化重点用工监测,建立健全常态长效跟踪帮扶机制。全年帮扶援助3627人、帮扶回访363人。 探索“稳外扩内”的就业服务方式,今年建成劳务合作站1个,组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9场,提供岗位1672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6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1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9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39%。 |
7 | 持续深入推进“浙江无欠薪”行动,加大日常监督、处理处罚和信用惩戒力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 以构建“管、调、罚、打”综合闭环处置体系为抓手,保持对欠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顺利通过浙江省“无欠薪”县(市、区)复核工作,全区欠薪动态化解率达94.072%,位列全市第一。 根据省厅文件要求,建成市内首家县区级数字仲裁庭,截至目前,网络办案率达44.33%。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全区调解成功率达76.30%,仲裁结案率达95.62%,均圆满完成考核指标。 全面推进基层金牌调解组织建设,以点带面大力提升预防调解工作效能,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荣获2022年度“全国第二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为全市唯一获奖组织。全面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累计上传电子合同19534份。 |
8 | 全面深化“三支队伍”建设,推进人社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镇(街道)、管委会欠薪实地化防范处置工作 | 建立由19名劳动保障督导员、30名劳动保障专员、55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等组成的基层劳动保障队伍,按照行政区域全覆盖的要求,承担人社执法监管、仲裁信访、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力争形成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的普陀实践。 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劳资专管员为主体,采取“集中培训+线上授课+综合考评”方式,完善工作人员分级培训和考核制度。今年共上门60家在建工程项目开讲“开工第一课”,举办3次劳资员业务培训“开工第一课”直播活动,覆盖80家项目,250余位劳资员;组织初任劳资员集中培训4次,累计培训初任劳资员80名。 |
9 | 大力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新时代高技能队伍建设 | 以“浙派工匠”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按照“尽快、尽早、尽多”要求,分批次、全方位、全覆盖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全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719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163%;新增技能人才687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15%,新增高技能人才226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0%。 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技能人才精准培养,全区二产职业技能培训匹配度达54.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深化政校企协作,与舟山技师学院联合在六横成校挂牌成立“舟山工匠学院普陀教育培训基地”,送训入岛、送训入企,方便六横及附近乡镇技能工人就近培训。 |
10 | 持续深入打造“普陀无欠薪区”标杆品牌,制定《普陀区“国考”迎检总体方案》,全力以赴交出国考迎检普陀高分答卷 | 及时召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国考”迎检动员部署大会,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普陀区“国考”迎检总体方案》,成立了以区长徐炜波同志为总指挥,区委政法委、区网信办、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街、管委会)等30个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迎检指挥部,统筹做好迎检“国考”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和调度指挥工作。 积极承接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实地核查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区在建工程项目“六项制度”全落实率达100%。9月6日至8日,国考实地核查组抽检后一分未扣,真正为全省2022年度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交出了普陀“满分”答卷。 |
索引号 | 1133090300263906XA/2024-147990 | 公开日期 | 2024-01-29 |
发布机构 |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统计信息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
统一编号 |
2023年舟山市普陀区人社局统计信息
发布日期:2024-01-29
16:5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