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丽普陀建设工作简报第8期
发布日期:2024-11-22 11:4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第8期(总第264期)

联系电话: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录

工作动态

l 我区综合施策推进海岛绿色低碳转型

l 我区着力破解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难题

l 登步岛管委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出新“稻”路

生态视野

l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泰顺乌岩岭——隐居在大山深处的“生物王国”

工作动态

我区综合施策推进海岛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扩大清洁能源供给。一体推进海上风电、光伏、LNG 和氢能产业,实施“风光普陀”行动,推广“渔光互补”“屋顶光伏”等绿色生产模式,落地普陀 2号海上风电场、中石化 LNG 接收站等项目,助推清洁能源供给增量提质。今年以来,绿电发电总量达8亿千瓦时。二是抓实煤炭消费减量。加强电厂余热等废弃能源回收利用,实施“余热供冷、供暖、供热水”三联供工程,减少煤电企业煤炭消费量。采用“供能一张网、接汽一个口、供汽一个价”模式,推动工业园区集中供汽,实现非发电行业煤炭消费全面清退。今年以来,节约标准煤7万吨。三是推动优势产业转型。聚焦海工船舶、海水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强重点企业碳账户管理,促进企业节能减碳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加快绿色甲醇全产业链布局,带动全域低碳发展能级提升。1-8月,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1%。                                                                                                                                                              (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我区着力破解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难题

目前,我区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一是构建感知网络。全域摸排社会生活噪声集中区域,在广场、步行街、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布设噪声监测设备,科学设定预警临界值,实现全天候动态监管。截至目前,设置噪音监测点22处,覆盖居民小区50余个,惠及居民10万余人。二是强化智慧监管。依托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平台,打造“广场舞一件事”应用,对广场舞业务受理、审核、投诉、处置、办结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破解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今年以来,噪声扰民投诉量同比下降超50%。三是推动类案快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家门口”噪声污染问题,编制《噪声污染处置流程和防治案例》手册,梳理商贸市场、娱乐场所等噪声扰民典型防治案例,实现噪声污染防治类案高效处置。今年以来,案件处置时长缩短60%以上。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登步岛管委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出新“稻”路

一是整合零散资源。以“治荒稳粮”专项行动为抓手,采用土地流转、承包回收方式,统一管理分散抛荒耕地,引入富硒大米种植项目,打造大岙“硒望田野”共富工坊,实现农民增收。截至目前,水稻种植面积 280 亩,预计产值 40 余万元,较 2020 年发展初期面积扩大5.6倍,产值增长 300%。二是助力现代农业。针对水稻种植收割效率低下、机械化水平不高等短板,推广应用挖掘机、旋耕机、散播机、插秧机等专业农机设备,实现水稻种植、加工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今年以来,水稻测产亩均产量为546.3公斤,同比增长 9.26%,最高亩产为604公斤。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整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力量,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方式,协力打响登步富硒大米品牌。今年以来,首度与海中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党建带动登步富硒大米增收 10 万余元。                                                                                                                                                               (登步岛管委会)

生态视野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泰顺乌岩岭——隐居在大山深处的“生物王国”

泰顺乌岩岭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位于温州市泰顺县西北部,总面积18861.5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3.48%,主要保护对象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数量稀少而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目前全球仅存5000余只,其中乌岩岭内500余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

体验地生境多样,拥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孕育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真菌,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之美誉。体验地内共发现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1种;昆虫2736种。多年来,体验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展示生物多样性、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为指引,走出了一条旅游观光及动植物生态研学的发展路径,被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列为教学科研基地,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濒危雉类研究基地、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等。

体验地建有黄腹角雉主题馆,以故事线的展陈手法,串联起“自然”“科学”“人文”三大主题,分为寻幽、仿圣、惊艳、探源、共生、科研、保护与关怀8个板块。馆内陈列有兽类标本150个、鸟类标本120个、昆虫标本300个、两栖爬行类标本80个和特色植物标本50个,融标本展示、科普教学、创意产品为一体,采用多媒体、实体标本及宣传展板等方式,充分展现体验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馆内特别设置黄腹角雉的繁殖过程模拟区,生动展示黄腹角雉从求偶、交配到孵化、育雏的全过程。此外,还展示了以郑光美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在乌岩岭研究黄腹角雉的感人事迹,他们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公众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体验地以大自然为基底,建成温州首个、全省第四个“野外博物馆”,规划了3条展线,包括两条生态环线和一条登高线。沿着生态环线可以游览黄腹角雉繁育中心、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猴园、游步道、小游园、观景台、茶亭、伞亭等室外设施,使公众在游山玩水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

黄腹角雉繁育中心:面积约1500 平方米,包括黄腹角雉笼养驯养场、半野生驯养场和野生驯养场。笼养驯养场是黄腹角雉人工授精繁育场所,作为全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育基地,成功突破了濒危鸟类孵化和育雏技术难关,掌握黄腹角雉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使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由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500多只。半野生驯养场是乌岩岭黄腹角雉人工种群进行圈养试验实现自然繁殖的重要场所,可以进行半野生驯化,提升黄腹角雉野外生存能力,为其野外放归奠定基础。黄腹角雉野生驯养场是黄腹角雉自然繁殖与野生驯化繁育场所。

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面积约400 平方米,位于乌岩岭上芳香林区,于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乌岩岭人工培育浙江雪胆、山豆根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重要场所。

猴园:面积500余平米,位于乌岩岭双坑口,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乌岩岭人工驯养藏酋猴与猕猴的场所。

游步道:设计了5条约10公里长的乌岩岭生态旅游景区科普宣传路线,可见参天老树、交错古藤、厚实苔藓、罕见珍果等,有遥远而迷离的童话世界之感。配有植物和动物的科普展示牌,可以开展野外自然教育考察活动。

体验地始终秉持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教育理念,根据公众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开发了《走近生物王国》《黄腹角雉主题馆研学》《野外博物馆研学》《探索黄腹角雉》《小小管护员》等5套主题系列体验课程,并配备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授课,让公众亲自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体验风土人情的魅力,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自体验地开放以来,先后组织研学活动30余次,接待青少年研学团体3000余人,亲子研学4000余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