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普陀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中心大局,稳步推进重点工作
1.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共6项。其中,省级民生实事项目1项,即“实行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这项工作我们走在全省前列,在实行基本殡葬服务全流程免费的基础上,于今年开始实施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减免事项高于全省标准。1至6月,共减免184万元,涉及2013户。市级民生实事项目2项,完成35户困难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和3家“幸福食堂”建设,均提前6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级民生实事项目3项。一是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位13个,目前完成12个,另1个在9月底前完成。二是完成沈家门街道乐在邻里坊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力争8月底前完成;三是更新殡仪服务专用船2艘,均已开工打造,12月底前完成。
2.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主要有三大核心任务。一是建设3家民生服务综合体。其中1家为上述沈家门街道乐在邻里坊建设项目,东港街道民生综合体已建成运营,展茅街道民生服务综合体完成第三方运营商招标,预计11月底完成。二是实行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改革,全区特困人员均在区海福社会福利中心、六横敬老院以及市内专业卫生机构集中供养。4月份,王浩省长到普陀海福社会福利中心调研,给予高度肯定。《舟山市普陀区系统实施区域集中供养改革为海岛特困老人员幸福颐养提质》经验稿被《中国民政》杂志录用。三是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人户分离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呼叫转移服务规范(送审稿)》已通过专家评审,预计8月正式发布。
3.省、市试点,共4项。其中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试点与上述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任务重合,另3项:一是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试点。打造“一基地六空间”慈善基地,承办全省慈善领域“共富同行”交流会议及慈善试点工作推进会,培育孵化慈善组织2家,征集并实施10个特色慈善项目,发动社会组织参与等级评估,共评选5A级3家,4A级3家,3A级4家。二是实施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初步形成路下徐村、白沙岛地名文化建设路门牌设计方案。完成展茅地名文化园、白沙微型地名馆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地名文化信息系统招标程序,开展数字门牌信息采集。三是开展省级“婚俗改革一件事”数字化系统建设试点。已开发完成“婚俗改革一件事”数字化系统,并上线试运营。
4.七优享工程,共2大块。“老有康养”的3项,“弱有众扶”的全部指标与其他工作交叉,剩余3项:一是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白沙港村),目前该村作为创建单位已完成省级培训,并对照创建标准做好报告撰写等工作。二是建设康养联合体。目前我区乡镇级康养联合体已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达100%。三是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 ”。目前,已与农商行开展合作,做好爱心卡试点选址等前期工作。
(二)夯实民政基础工作,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兜底保障精准有力。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助联体规范运行,提升改造区级助联体,上架服务项目33个,联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42个,共投入资金205万元;上半年,全区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725万元。二是养老服务优质均衡。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累计达61.28万人次。完成3批初级护理员培训考证,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04名,全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人数达24.39人。开展海岛支老接力行动,本岛3家专业养老机构与6个偏远海岛结对,派出专业护理员12名。探索开展海岛老人快递代运输代投服务,已拟定方案、完成对象摸排,解决行动不便困难老人快递最后一米问题。三是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加快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申报品牌社会组织1家,社会组织领军人物3人。发布《舟山市普陀区公益创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征集并确定37个公益创投项目,投入资金136.7万元。四是社会事务完善提升。实施区殡仪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数字化殡仪服务管理系统,为殡葬专用码头增设候船避雨设施,开展办丧活动全流程“管家式”暖心服务,推进群众集中办丧达95%,实施殡葬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生态海葬“叫好不叫座”亟待破局》的转报获中共中央办公厅录用。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启用全区首个城市社区婚姻辅导站(莲洋社区),成立白沙和东港街道莲洋社区2个婚俗文化展教基地,开展481起婚姻家庭辅导,在莲洋社区、路下徐村2个婚姻家庭辅导站开展“三娘课堂”,相关经验做法分别被《中国民政》杂志、《中国社会报》和浙江民政信息录用。继续推进流浪乞讨救助服务工作,今年开展救助巡查50次,开展“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宣传活动。
(三)坚持管党治党,强化要素保障“硬支撑”
一是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扣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坚持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确保党员党纪学习教育“一个都不少”。坚持党纪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高站位夯实法治建设根基。认真落实法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直接抓的工作格局。以每月“民政课堂”为载体,科长轮流上台讲法律讲政策,让全体干部在互动中提升学法知法自觉性。同时,将法治建设纳入局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以法治建设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首批全省法治示范点。三是高标准筑牢民政领域安全底线。持续推进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印发实施方案,常态化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上半年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50项,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四是高要求加强民政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专业化、系统化推进养老、慈善、殡葬、婚姻、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民政人才队伍建设。近两年,普陀区在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今年获得“金牌养老护理技师”称号2名(全市共3人)。
二、下半年打算
一是争创全国婚俗改革示范区。通过婚姻家庭辅导站(点),助推婚俗改革触角向渔农村延伸。组织“奔赴山海热爱生活”婚姻家庭主题系列活动,促进“移风易俗”“慈善公益”婚姻多元素融合发展。二是实施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和地名信息应用,积极开展地名文化系列宣介活动。三是加快慈善事业发展。依托新型慈善服务综合体,开展慈善超市运营工作。加大慈善组织培育力度,成立东港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慈善队伍人才培训,加强慈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加强慈善活动全过程监管。四是持续优化助餐配送餐服务。积极动员幸福食堂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助餐服务,稳步提升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务人次。五是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完成第四期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及考证班,增加持证养老护理员数量。加大本岛养老护理员招引力度,持续向有养老机构的海岛输送护理人才。六是推进民生服务综合体建设运营。规范民生服务综合体运营管理机制,做好相关部门的功能融合和活动开展安排,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七是深入推进三级助联体规范运行。健全助联体运行“四大机制”,规范三级助联体实体运营。结合普陀实际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品牌服务项目。八是提升殡仪服务质量。规范殡仪服务管理,开展办丧活动全流程“管家式”暖心服务,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公益性安葬设施监管工作。九是加快推进区级骨灰纪念堂民生项目建设。完成区级骨灰纪念堂边坡综合治理施工及土石方拍卖招标工作,力争8月底前边坡治理施工进场,同步推进骨灰纪念堂主体方案设计,基本完成方案定稿。十是推动民政领域“两大经济体”发展。聚力推动“银发经济”,做好普陀区养老产业规划,培育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引进全国养老知名品牌—“偶爸”,在民生服务综合体开辟养老产品展销专区。大力发展“甜蜜经济”,完成《普陀婚庆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提升区域优势资源,加强文旅融合,推进婚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