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区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稳定”的任务目标,不断深化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渔业安全管理,我区渔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一、渔业生产基本情况
2023年,我区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平稳。据2023年度渔业生产统计年报汇总,我区2023年度水产品总产量969900吨,同比增长3.6%;总产值959512万元,同比增长4.3%。
国内捕捞基本情况
得益于多年来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的实施,减船转产政策使总体捕捞强度逐年下降,海洋渔业资源逐渐恢复,2023年度我区国内捕捞总体生产情况较平稳。全区平均出海单位1369个,同比减少158个单位;累计产量345995吨,同比增长1.4%;累计产值330146万元,同比减少2.0%。
从我区的几种主要作业方式来看,对拖网、拖虾、灯光围网、钓具作业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对拖网产量10134吨,同比增长8.8%;拖虾产量163842吨,同比增长18.9%;拖虾产量163842吨,同比增长13.8%;灯光围网作业产量19128吨,同比增长7.7%,钓具作业产量8917吨,同比增长23.4%。单拖网、机流网、深水流网作业产量减少,其中单拖网产量32446吨,同比减少23.3%;机流网产量51943吨,同比减少1.5%;深水流网产量17758吨,同比减少23.9%。从经济渔获物来看,带鱼、小黄鱼、鲳鱼、鳗鱼、鳓鱼、鲐鱼等品种产量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二)远洋捕捞基本情况
除东南太平洋鱿钓作业,2023年度我区远洋捕捞生产形势总体较好。2023年度我区远洋捕捞投产渔船433艘,同比增加3艘,累计产量575408吨,累计产值5426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9.3%。
其中:东南鱿钓(赤道和秘鲁)300艘,产量418504吨,同比减少1.2%,产值357669万元,同比增长4.97%;西南鱿钓(阿根廷)72艘,产量44783吨,同比增长1.3%,产值49914万元,同比减少12.5%;北太鱿钓19艘,产量10062吨,累计产值152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0%和38.0%;金枪鱼钓67艘,产量31489吨,产值7374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3%和38.2%;远洋围网(北太、印度洋围网)20艘,产量50684吨,产值2712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0%和23.9%;远洋拖网(乌拉圭拖网、伊朗拖网、安哥拉拖网)20艘,产量10638吨,产值11522万元,同比分别减少12.1%和4.8%。
远洋鱿钓作业中,东南太平洋秘鲁鱿钓1月中下旬结束转赤道鱿鱼钓,6月底赤道鱿鱼钓结束转秘鲁生产,另外西南鱿钓6月底结束转秘鲁生产,总体生产形势略差;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鱿鱼钓生产季生产形势尚可,平均单船累计产量600吨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北太鱿鱼钓从4月中下旬陆续有渔船到达作业渔场,平均单船累计产量500吨左右,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其他远洋作业中,金枪鱼钓、秋刀鱼钓、远洋围网(北太、印度洋围网)生产形势都好于去年同期,尤其是金枪鱼钓增幅明显,2023年金枪鱼产量31489吨,同比增长51.3%。
(三)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水产养殖形势总体较平稳。2023年度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1424公顷,同比减少49公顷,产量48497吨,产值86165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围塘养殖面积1033公顷,产量25729吨;海上养殖面积177亩,产量15188吨;滩涂养殖面积214公顷,产量7095吨。
二、渔业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总体来看,我区国内捕捞多以单船经营为主,除泓腾深水溜网专业合作社的渔船归合作社所有,其他渔业合作组织的渔船多为挂靠形式,难以形成统购统销的局面,难以抵抗物资采购成本的上涨,另一方面水产品销售受市场因素波动较大。远洋捕捞方面除平太荣远洋集团、宁泰远洋2家龙头企业外,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组织化生产水平低,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和规模效益。
2、渔民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近年来,人工工资持续走高,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对我区尤其是国内捕捞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日本核污水排放等因素影响,2023年渔获物价格明显低于往年,远洋客户订单大量减少,对渔民增收增效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水产养殖体量较小。我区2023年度水产养殖产量47826吨,仅占全区水产品总产量的5%,对我区渔业生产拉动力度较小。另外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力度仍然不够,养殖技术推进缺乏持续性,我区养殖产业发展升级存在一定难度。
三、下一步计划
1、做精做大做强远洋捕捞船队
制定出台利于我区远洋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营造利于我区远洋渔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做精做大做强我区远洋捕捞船队。对符合各级远洋扶持政策的远洋渔船给与一定的政策扶持,尤其鼓励企业购买省外、境外带配额远洋渔船或引进配额新建的远洋渔船,大力鼓励引导企业引进省外、境外远洋渔船。
优化远洋渔业产业布局
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洋性渔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我区远洋企业积极发展过洋性渔业生产,突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先行带动作用,巩固深耕传统合作区,积极开发新兴合作区,做优做强我区过洋性渔业。
聚力水产养殖“提速扩量”。
着眼打造“舟山大黄鱼”特色品牌,将深远海养殖作为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支持传统滩涂养殖向重力式深水网箱、管桩围网、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模式转变。一是加紧实施六横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设施建设项目,用于大黄鱼苗种养殖和海上大黄鱼休闲垂钓;二是加快推进桃花岛渔旅融合式围栏野化养殖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围栏野化养殖基地1个,预计可养殖野化大黄鱼年产量超1000吨;三是积极谋划葫芦岛“垦荒一号”养殖网箱平台项目,项目一期预计新建6万立方米海上深水养殖网箱平台1座,投产后预计大黄鱼年养殖产量可达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