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普陀市场监管分局切实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类事”,持续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落实惠民利企服务举措,以高质量监管助推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
1. 聚焦银企协作,提高知识产权含金量。
一是面对面“问诊把脉”。市场监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主动搭建银企沟通桥梁,围绕登步黄金瓜的行业规模、主体数量、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估产业发展潜力,并着重了解登步黄金瓜地理标志使用单位、种植户等在资金扶持方面的难题及详细需求。
二是点对点“开出良方”。建立部门、地方政府、银行、协会四方联动的地理标志质押融资工作机制,签订地理标志富农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地理标志富农方案。创新推出“地理标志助农贷”专属产品,将“静态”的地理标志商标真正转化为“动态”的资金活水,160名会员可共享贷款利率优惠。信用方式按4.5%执行,行内首贷户按4.35%执行,对于借款人为党员、军人、农家乐经营户等符合银行相关特色产品准入条件的,可按相关产品优惠利率孰低原则执行。2023年7月,“登步黄金瓜”成功完成舟山市首笔地理标志品牌融资并获授信2亿元。截至2024年3月底,118户黄金瓜种植户获得“助农贷”,贷款额达976万元。
三是一对一“跟踪服务”。制定商标权质押合同示范文本,全面优化质押登记服务,指导当事人逐个完成质押商标及其权属情况确认、出质商标评估等环节,第一时间完成申报资料审核,解决办理手续难题,全力推进融资进程。
2. 聚焦数字赋能,促进年报“多报合一”。
一是借“多报合一”改革之势,拓展多样化宣传载体。为使企业进一步了解改革,促进高效规范年报,分局创新宣传载体,以趣味动漫故事的形式制作了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宣传视频。视频从企业年报人员视角出发,以报表种类多、网站多、易出错等问题为导向,通过年报人员获得“打工秘籍”的形式展现“多报合一”报表整合、数据共享等改革内容,宣传改革解决企业“多头报、重复报”、年报数据不规范等问题,实现年报减负提效的现实意义,并开展了年报防诈宣传,让企业对改革意义感同身受。
二是乘信用修复“马上就办”之风,提升基本面信用水平。对因未按时年报、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引导其通过补报年报、变更住所登记、在原登记地址重新经营、主动注销等方式修复信用。截至目前,今年已有63家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共计100条。对78家有行政处罚失信记录的企业进行逐一梳理,对初步判定符合修复条件的33家企业分类制定信用修复方式并发送定向提醒。
三是揉线下便民服务之利,精准施策“无处不在”。结合各项节前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日常巡查和宣传及各类助企惠企活动,精准触及重点监管对象。制作“年报+信用”主题易拉宝展板放置于办公场所,提醒前来办事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及时关注、按期申报。
3. 聚焦高质高效,助力“一类事”畅通办结。
一是“挂号”录入资料库,断点续办提效能。企业群众至窗口办理业务时,因材料、经营场所、现场核查、前置许可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办理时,可申请断点续办服务。已受理的材料及历史办理流程保存至断点续办资料库,为每个断点续办的业务编号“挂号”,并登记企业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根据企业群众咨询内容,场景化记录需求。聚焦企业群众视角,全面编制、梳理易出现的断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并持续抓好事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工作,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是“专号”精准传信息,实时提醒防中断。按照“一个窗口、一个台账、专人专号”的工作推进机制,纸质材料由首问窗口工作人员统一储存保管,实行安全管理和动态监控。企业群众在下次办理业务时可至任意窗口继续办理未完成的业务,由工作人员在资料库中直接调用之前提交的材料,避免材料重复提交。对即将逾期的断点业务主动靠前服务,一对一跟进,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提醒许可证办理等各项审批事项流程、办理进度,准确传达信息,提醒企业、群众及时续办中断业务,降低逾期办理成本和逾期办理损失。
三是“销号”办结成闭环,帮办代办提温度。组建专职“断点续办”帮办代办服务团队,根据编号为断点续办的“一类事”业务提供主动提醒、预约办理、实时指导、远程续办等帮代办服务,续办后,实行“销号”出库管理,实现“一类事”的分时分次、续点可办。更新完善海岛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跨域通办等配套延伸服务,为断点续办的远程办、随时办打下多渠道平台支撑。以10个工作日为周期,通过严格的问责机制,提高“销号”办结率。根据群众满意度,建立评价分析、差评回访和整改反馈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倒逼续办服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