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总第261期)
联系电话: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录
工作动态
l 我区谋划提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
l 我区 2 家单位成功入选省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
l 我区靶向发力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减污增效
l 东港街道以“三绿模式”做好生态环保工作
生态视野
l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熊猫猪猪两头乌体验地
工作动态
我区谋划提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
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即将启幕。我区致力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积极谋划提升公众满意度。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查漏补缺。逐条梳理去年生态环境满意度省调反馈舟山116个群众反映问题,归类涉及普陀的54个问题形成清单,发文交办清单所列15类问题,逐月调度整改进展,直至全部落实整改。结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结6件信访件。主动实施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排查生态环境领域各类问题,借督察之力整改问题,力求发现一个问题推动整改一类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问题整改回头看,持续跟进问题排查和整改,着力巩固治理成效,防止各类问题反弹,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高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召开专题会议,系统部署推进。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全盘复制省调12个提问,一一对应访问事项,将事项针对工作依职能分解至区属相关部门和各镇街管委会。召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提升工作部署会,明确分工,统一节奏,落实一并调处解决久拖不决、怨声载道、严重妨碍群众生产生活的相关民生问题等举措,避免公众抵触情绪。在各社区村设置意见征集箱,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我区生态文明和美丽普陀建设的意见建议。组织模拟调查,汇总相关信息,先后两批分别归集公众网络提交意见75条和179条,按信息来源和所涉领域交由相关镇街管委会和区属部门处理,切实增强公众信心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各镇街管委会和有关区属部门广泛深入宣传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和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最大程度获取公众认同;依托各自工作平台,着手薄弱环节,寻求破解法门,最大程度减少公众负面影响。区美丽办建立镇街管委会和相关区属部门工作群,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信息,统筹调度推进具体宣传工作。上传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6个主题宣传视频,提供10条横幅标语供宣传参考。充分运用电视广播、宣传海报、LED电子屏等多种平台普及生态文明常识,走村入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宣传动员,推动群众广知晓、强理念、勤参与、能点赞,着力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我区 2 家单位成功入选省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
2024年8月,白沙岛“无废岛屿”、舟山市正山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废工厂”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 一是培育绿色发展模式。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保障“无废城市”创建项目资金需求,统筹开展“无废岛屿”“无废赛事之城”“无废景区”等工作,打响绿色文旅城市品牌形象。今年以来,投入“无废城市”建设资金 1506万元。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LNG 等绿色能源产业,引导船企开展高附加值船舶修造业务,推动实现渔业生产周期内资源全利用,实现“减废增金”“减碳增绿”协同推进。目前,我区年可消纳水产品下脚料能力提升至27万吨,正山智能制造引入智能化中频感应生产线实现节能5%-10%。三是加强垃圾源头治理。推行“2+N”源头分类模式,数字赋码建立分类回收“一户一档”,实行“以量换物、以物代币”收集激励机制,打造垃圾计量积分“兑换超市”,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热情。今年以来,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4.3%,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区生态环境分局)
我区靶向发力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减污增效
一是强化因企施策。专题研究水产加工企业高浓度废水排放问题,“一企一策”明确废水预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具体路径,增设生化处理单元,降低排放浓度。截至目前,展茅6家鱼糜加工厂均已完成预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二是协同研发创新。引导企业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等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废水处理技术研发,协同推进减污增效。目前已申报漂洗水蛋白质回收相关专利2件。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加快研发成果市场化,改造提升相关企业生产线,有效回收漂洗水中的油脂等有机物,降低废水化学需氧量,有效减轻环境压力。截至目前,改造鱼糜加工企业4家,蛋白质回收率达1.5%以上,鱼糜加工废水化学需氧量降低 60%以上。 (区生态环境分局)
东港街道以“三绿模式”做好生态环保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管绿”。以林长制、河长制为主抓手,制定完善督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定期协商会商机制,实现主要森林、河道管理全覆盖。今年以来,已落实林长、河长 38 人,开展业务交流、问题协商 10 余次。二是扩面提质“增绿”。深入推进“见缝插绿”“全民植绿”项目,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加快推进南岙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不断拓展“增绿”途径和城乡绿化空间。今年以来,“增绿”工程投入资金超 1000 万元。三是严守底线“护绿”。优化林业生态资源管护网格,建立部门协同、信息共享、联防联控防灭火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大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火灾防控力度,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今年以来,共开展森防巡查检查 200 余次,发现整改问题 50 余个。
(东港街道)
生态视野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熊猫猪猪两头乌体验地
熊猫猪猪两头乌体验地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境内,体验地整合周边山体、茶园和林地,依托金华市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建设而成。以世界级珍稀猪种—金华两头乌猪的保种育种、智慧养殖为核心,融合自然景观、人文设计和产业生态,打造主题特色鲜明的三产融合典型示范园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
室内体验场馆有熊猫猪猪两头乌猪博物馆、5G智慧养殖中心、两头乌文创中心、DIY创意空间、茶文化研学馆、小猪剧场、国际论坛中心和大型多媒体会议中心等。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只成就世界名火腿的猪和它1700多年的传奇故事,可以见到猪猪一生的成长过程,还能了解到许多关于猪猪的科普知识。
打破传统猪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展示了种猪的选种、交配、怀孕,到小猪生产、保育,再到育肥出栏的完整过程,实现了真正数字化、5G智慧化养殖。秉承“全世界最好的猪就要住全世界最豪华猪舍”的理念,猪猪享受夏天有空调,冬天有地暖的高规格待遇,吃原粮、喝泉水、听音乐、玩玩具就是它们的日常生活。
园区室外景观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这里竹林密布,无论是竹林小径还是高空廊道,都让人感受到竹子的气节和生机,挖笋比赛、竹制品创意大赛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千亩生态茶园秀色如画,保留了全套制茶设备的老茶厂,可同时容纳200人开展茶文化课堂、采茶炒茶体验、下午茶休闲等活动;欢乐小猪村拥有多项融合熊猫猪猪IP的游乐拓展设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流连忘返;欧式网红打卡花园,拥有三千平的中央草坪、创意花房、霍比特猪猪小屋等百余个网红打卡点,四季都有鲁冰花、玫瑰花、铁线莲等特色花卉竞相开放,让游客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惬意。
在熊猫猪猪两头乌体验地内,设置了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在DIY创意空间,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动手捏制两头乌小猪造型粘土,让游客们享受亲子欢乐时光的同时,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国猪金华两头乌的体貌特征和科普知识;“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孩子们担任博物馆小导游为游客讲解金华两头乌的科普知识与文化;“探索夜间的熊猫猪猪,和熊猫猪猪共睡一晚”活动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两头乌有关科普知识,一边近距离观察熊猫猪猪,听虫鸣音乐会、看迷人星河、呼吸千亩茶园的清新空气,体验大自然里的美妙夜晚。
熊猫猪猪两头乌体验地开园以来,已组织生物多样性主题研学2000多场,参加人数超过20万人次,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通过各项自然趣味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中华传统生态文化、金华两头乌猪文化,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