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季休渔期结束后,为切实做好水产运输车辆管理,筑牢安全行车“生命线”,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水产交易源头、车辆运输主线、尾货接收终端三个维度,“首尾呼应”立体式推进全域“抛洒滴漏”管控工作,减少公路污染现象,全力打造文明、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是严管“源头治理点”。实施水产运输 “密闭化”管理,累计改装水产运输车477辆。在国际水产城岗亭设置抛洒滴漏检查点,派驻执法队员对检查点进出车辆开展检查,督促舟山国际水产城、水产品运输企业及水产品经营加工企业等主体加强行业自治自律,减少进出场车辆载水量,严防海水外溢。
二是严守“运输监管线”。在城北天吴隧道北侧设置水产车放水点,要求车辆驾驶员按照规定于该点进行二次放水,确保“水空出车”。同时常态化开展路上巡查和设卡执法检查,联合交警在城北安泰佳苑、舟渔公司北侧等重点路段设立卡口,对不关闭水箱阀门、未进行密封改造及其他造成“抛洒滴漏”问题的车辆进行查处。截至目前,已排查水产运输车120辆,对7辆存在“抛洒滴漏”违法行为的车辆进行当场处罚。
三是严控“尾货接收端”。创新实施尾货接收企业抛洒滴漏违规车辆“黑名单”制度,对被查证存在抛洒滴漏违规车辆,实施限制进入或禁止进入水产加工园区的措施。目前,已有10家尾货接收企业安装门禁或视频监控,通过惩戒倒逼机制,强化运输企业落实密闭防抛洒滴漏管理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