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总第262期)
联系电话: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录
工作动态
l 我区捧回 2023 年度“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
l 我区获评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l 我区“三个全方位”推进餐饮油烟智慧高效治理
生态视野
l 生物多样性专栏体验地:鸟鸣漩门,领略湿地生态之美
工作动态
我区捧回 2023 年度“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
我区连续四年被授予“大禹鼎”,成功捧回“大禹鼎银鼎”。一是抓牢污水防治。梳理污水防治工作要点,形成5类27个年度重点防治项目,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应用无人水质监测船,整合涉水部门数据,构建 AI智能自动分析系统,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以来,污水防治项目总投资超4.1亿元,汇总水质监测数据等5.6万余条。二是抓实防洪排涝。实施中小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清淤、卡点打通、护岸整治等工作,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针对河湖突出问题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持续提升河道、海塘泄洪蓄洪能力。今年以来,累计投资2.19亿元,整治河道10.4公里,提标加固海塘7条。三是抓好海岛保供。推进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建优单村水站,加快谋划山海水廊、岛际引水连通工程,破解海岛群众饮水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投资985万元改造提升单村水站及海水淡化厂 6 处,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7%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我区获评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该荣誉系全市唯一。一是深化污染防治。大力整治秸秆露天焚烧,疏通、改建污水管网,加大不达标企业及设备淘汰力度,开通垃圾海上运输专线,完善提升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体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截至目前,我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8.37%,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7%,建成省级无废细胞69个。二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清洁能源,构建集风电、光伏、潮流能、氢能、LNG等于一体的低碳能源产业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今年以来,整治省级高耗低效企业10家。三是修复自然生态。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抓实森林城镇和生态廊道建设,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抓好废弃矿山等资源利用,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今年以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00亩,除治互花米草3543.9亩,增殖放流逾1.67亿单位。 (区生态环境分局)
我区“三个全方位”推进餐饮油烟智慧高效治理
为有效解决油烟直排污染空气扰民问题,提升餐饮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我区紧盯餐饮油烟治理重点难点,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出台相关制度方案,引进第三方企业免费安装油烟在线检测设备,直连区智慧城管指挥平台,在全市率先形成“联合审批服务+第三方模式+实时数字监控”管理闭环模式,不断提升餐饮油烟治理成效。
一是数字监管全到位,智能防控零死角。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与区智慧城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运行情况和油烟排放浓度。依托在线监测设备数字监管,油烟治理由“人防”转变为“技防”,有效破解执法覆盖巡查、违规行为取证等瓶颈,减少重复投诉举报,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截至目前已完成城区2475家餐饮企业排摸工作,其中中心城区投诉举报较多的305家企业已签订安装确认书,安装在线检测仪50台。接受数字监管的餐饮企业重复举报降低70%。
二是设施安装全免费,联合服务更便捷。积极引入第三方餐饮油烟治理公司提供“设备免费+服务有偿”服务,有效降低餐饮企业油烟治理成本,促进餐饮油烟治理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群众反映强烈、不符合要求的江西小炒、新德利等6家餐饮店已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同时,创新餐饮经营审批联合服务制度,截至目前为398家餐饮企业提供联合审批服务,对新开业餐饮经营主体一次性告知经营风险防范。
三是分类推进全覆盖,执法监管无例外。以先中心城区、先企事业单位、先重点企业,再覆盖全区其他餐饮企业为原则,分步分类推进治理工作,计划年度完成城区餐饮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完成500家油烟净化设施改造。同时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餐饮监管“一件事”编制《舟山市普陀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工作指引》手册,全面提升餐饮油烟案件高效查处、规范办理能力。截至目前,综合执法、市监、生态等部门根据《指引》执法重点开展联合检查6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65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态视野
生物多样性专栏体验地:鸟鸣漩门,领略湿地生态之美
玉环漩门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位于乐清湾之东玉环市西北部,与雁荡山隔海相望。总面积31.48 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浅海滩涂湿地面积8.5平方公里。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6年6月通过正式验收,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和候鸟重要栖息地名录。目前,体验地记录野生和栽培植物112科475种,其中15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记录野生鸟类31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4种,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黄嘴白鹭唯一被发现的陆地繁殖地,也是珍稀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等明星水鸟的重要越冬区。
体验地建有湿地科普馆,总建筑面积2768平方米,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认识湿地世界的自然之窗,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科普馆一层,面积1898平方米,展示漩门湾湿地全貌和发展历史等,设有动植物标本区、主要水鸟标本区、鸟类监控互动区,通过各类展品和展板的介绍,增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科普馆二层,面积870平方米,等比例打造玉环石屋建筑,陈列玉环美食仿真模型和鱼灯、花龙、贝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设有体验地活动成果展示区和生物多样性视频宣传区等,充分展现了地方特色文化。
体验地室外建有鸟类观景台、鸟类救助站、芦花栈道、琵鹭家园、水墨东方、鸥鹭双栖、梅花岛、水车大观、野鸭部落、海上花田、荷塘听雨等,全方位展示漩门湾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鸟类观景台:是欣赏芦花栈道、芦花秋韵、琵鹭家园等景点的最佳位置,在冬春候鸟栖息时,可以看到野鸭成群嬉戏、苇甸芦花飞舞,幸运的话还能一睹黑脸琵鹭、白琵鹭、白尾鹞等珍稀水禽的优美身姿。
海上花田:占地约三百亩,根据不同时节,分别打造月季花、油菜花、向日葵、百日草、波斯菊、柳叶马鞭草等各色应景花田,实现月月花有别、季季花香溢。
荷塘听雨:占地两百余亩,建有观景木栈道、赏荷亭、水车等,供游人玩赏休憩。尤其是雨天,置身荷塘,周边“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想起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忆莲》:“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体验地开设有“我是湿地小小讲解员”、湿地主题绘画、观鸟小学堂和手工扎染等11套课程,与学校、社会组织合作打造研学基地,承办湿地课堂、农耕巡游、亲子劳动等主题活动30余次,年接待量约5万人次。此外,以黑脸琵鹭为元素,设计制作玩偶、帆布包、马克杯、抱枕等,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海岛旅游资产平台——“万物互链,玉链之藏”数字藏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