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丽普陀建设工作简报第7期
发布日期:2024-09-29 11: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第7期(总第263期)

联系电话: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录

工作动态

l 我区加快布局新材料船舶产业

l 我区大力推动海洋垃圾拆解回收工作

l 我区筑牢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陆海空”屏障

生态视野

l 生物多样性专栏体验地:杭州的“绿色诺亚方舟”——杭州植物园

工作动态

我区加快布局新材料船舶产业

一是强化供需对接。 搭建新材料船舶产业服务平台,整合船东、供应商等资源,涵盖船舶研发、建造、交易等服务,实现上下游产供销适配性对接,提升生产效率。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入驻企业868家、交付新材料船舶217艘,交易额逾6.1亿元。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开展新材料船舶智造服务领域“揭榜挂帅”行动,发挥行业科创联合会作用,协同推进新材料技术突破,驱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如Robo Boat海钓船应用新型船用禾塑木板降低自重,搭配清洁能源动力,可减少75%的碳排放、15%的氮排放和99%的硫及颗粒物排放。三是夯实金融支撑。深化集成商业担保一类事改革,政银共签“双保助力融资担保”合作框架,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纯信用担保,缓解企业前期投入大难题。今年以来,为企业提供担保500万元。          (区经信局、区财政局)

我区大力推动海洋垃圾拆解回收工作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引导企业、研究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全国首创远洋渔业船用塑料垃圾处理器械,实现海上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截至目前,已有110艘远洋渔船安装使用该器械,累计运回垃圾36吨。二是深入走访调研。组织召开海洋塑料回收机制研讨会,调研渔船垃圾粉碎器械研发应用工作,助力远洋捕捞渔船垃圾处理效率提升。今年以来,开展调研走访6次。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引导远洋船企、船东等共同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开展海上垃圾治理、塑料垃圾粉碎机操作指导宣讲,推动远洋船企树立“垃圾不入海”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宣讲活动80次,覆盖涉海人员1600余人次。          (区生态环境分局)

我区筑牢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陆海空”屏障

一是抓实陆上垃圾收运。组建护海护渔护岛志愿队,健全“定点收集、统一运输、及时处理”海漂垃圾长效治理机制,实现保护区4个住人岛海湾全天候保洁。今年以来,招募志愿者500余人次,开展净滩活动30余场,回收海滩垃圾6吨。二是增强海域修复能力。加强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与维护,开展水下弃置渔网具调查、渔业增殖放流等活动,保护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今年以来,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67亿单位。三是织密空中监测网络。构建以卫星遥感、热成像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为核心的天眼网络,提高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严厉打击非法用海用岛等行为。今年以来,劝阻违规行为30余起,缴获违禁网具120顶。

生态视野

生物多样性专栏体验地:杭州的“绿色诺亚方舟”——杭州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是杭州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杭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哨阵地。植物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城市绿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不懈努力。

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创建开放于1956年,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桃源岭,占地248公顷,是一所具有“科学内容、公园外貌、文化内涵”的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面向大众进行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内收集保育有国内外植物6000余种(含品种),各类盆景盆栽植物2000余盆,建有石蒜属国家种质资源库、华东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库、荷花睡莲省级种质资源库等。现馆藏植物标本13万份,是浙江省植物标本收藏最多的单位之一,可谓是杭州城市的“绿色诺亚方舟”。

杭州植物园在2021年投资1900余万元建设了植物资源馆,该馆共二层,建筑面积3317㎡。一层设有“序厅”“植物的演化”“植物万花筒”“植物的朋友圈”及“植物与人类”五个常设展厅,让参观者在畅游展馆的过程中,领略植物的美好,感受植物的奇特,发现植物的价值。二层为科普交流及第二课堂活动区,通过传播植物科学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植物资源馆附属建筑为科研功能区,内设有植物标本馆,馆内保藏有正副号标本共计13万份。除标本馆外,还建有华东种质资源库,保有华东地区种质资源,目前入库华东地区164科,648属,1400种植物的种子共计4000余份,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实基础。

杭州植物园植被茂密、物种丰富,堪称城市中的绿色博物馆,结合体验地内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百草园、槭树杜鹃园等专类区,围绕玉泉鱼跃、灵峰探梅等誉享国内外的西湖著名景点设置体验路线,通过“浙八味”中草药之旅、鱼类观测体验、观鸟体验等多样的体验课程,让公众更加真切地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火热氛围。

为丰富公众参观体验,杭州植物园不仅在植物资源馆配备有科普动画展播、互动游戏、数字信息检索、VR体验等多媒体互动系统,更依托“第二课堂”“桃源李社”“科学松果会”等科教平台,研发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课程。开设了自然观察、环境保护、调查研究、自然笔记四大种类共计51门课程,通过互动体验,全方位唤醒孩子们的五感,让小朋友们在身临其境的艺术化表达和新奇有趣的互动中,享受身心合一的非凡体验,一页页翻开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秘密。

自体验地开放以来,累计客流量达118万人次,第二课堂刷卡超4.6万次,科普服务人数达107万人次,开展科普活动40余场,举办Plant B、自然嘉年华等多场大型活动,获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