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资源规划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与支持下,以“奋斗实干,担当争先”的状态,狠抓各项工作,对照部门重点工作清单,基本实现了“全年任务满堂红”。
一、突出规划引领,向存量空间要增量。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稳步推进。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全域全覆盖推进规划管控引领。截至目前,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成功获批;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通过市级审查会,预计12月底能批复;普陀区“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规定已完成中期成果。
(二)城镇开发边界调整科学高效。通过编制局部优化方案,进一步调整普陀区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用地安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目前,第一轮优化方案已初步确定,优化面积约90亩,主要保障白沙鱼礁公园等5个项目。
(三)城乡空间品质提升成效明显。立足城乡统筹,在功能完善、档次提升、特色彰显上做文章。今年以来,分类推进7个村庄规划编制,推动村庄规划“按需编制、应编尽编”。深化驻镇村规划师制度,驻镇村规划师覆盖率达到100%。强化城乡风貌管控引导和空间品质提升,完成海天大道(普陀段)沿线品质提升规划初稿。
二、突出争先创优,向改革试点要动力。
(一)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加快推动将朱家尖西南涂4500亩空间合法转为陆域发展空间,现已基本确定将该区域作为第一批“已成陆的围而未用围区提前开展岸线修测转为陆地”省级试点区域之一向上申报。
(二)深化集体土地入市。全力推进桃花乌石子集体土地入市地块挂牌出让,目前项目地块正在拍卖公告中,12月底可成交。配合市局和市财政局出台《舟山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并完成试点工作总结并上报省厅备案。
(三)探索地下空间利用。加快推动政策争取,积极探索地下空间确权登记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对接,已初步提出水封洞库项目保障路径建议供政府决策。
三、突出要素保障,向招大引强要后劲。
(一)狠抓项目报批审批。完善“项目即时会商、问题定向研究、指标全额配置、组卷专人跟进”用地保障机制,2024年,完成农转用报批7个,包含展茅田园综合体、西白莲岛高端船舶维护基地等17个项目,总面积555.4545亩,其中新增建用地471.5235亩。
(二)扎实做好要素供应。以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各项要素精准化供给。全年供应保障东港二期中北片住宅东侧地块、那云天空之城文旅二期项目等国有建设用地28宗,面积1450亩,出让金7.98亿元;批准新增用海14宗,面积3673亩;完成1宗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审批,面积0.1319公顷;占林审批45个,面积1684亩。
(三)着力推进存量挖潜。坚持问题导向,整合存量资源,在提升利用效率上下功夫。2024年,普陀区本级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569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1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417亩(其中工业低效整治383亩),闲置土地处置557亩,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突出服务意识,向营商环境要活力。
(一)深化登记改革创新。持续完善不动产“智治”自助办理区建设,实现不动产登记“零跑腿”。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推出土地使用权首次预告登记业务,目前已累计为东港新区住宅地块、舟山网驿产业园浦西单元地块等2宗土地办理预告登记。将个人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和不动产过户手续进行融合,实现“一站式”服务,2024年办理“划拨补办出让+转移登记”组合业务共115件,涉及补办出让土地面积1663平方米。
(二)落实助企纾困措施。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联合审查、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工作机制,推进“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模式,对有用地需求的重点项目,成立服务专班,提前介入,全程跟踪。配合区政府做好恒大保交房工作,联动税务成立做证专组,采取首登一幢转移一幢的方式,确保业主“能拿证、拿到证”。
(三)提升为企办事效能。推行说“不”事项提级管理制度,构建“首问负责人—业务科室负责人—单位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四级责任链条,着力解决首问不负责、简单说“不”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
五、突出生态优化,向青山绿水要发展。
(一)科学实施绿化造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快建设补充林地储备库,已与安吉、淳安签订300亩林地占补指标购买协议。2024年,全区实施国土绿化3050亩,其中绿化造林5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500亩,退化林修复500亩,建设塘头、沙头“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实施登步沙头村“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1个。
(二)切实提高耕地保护和土地综合整治水平。将2个单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实施范围纳入至1个跨乡镇项目中,工程方案已上报省厅,计划明年开始动工实施。完成“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199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1006.75亩,新增耕地400亩。
(三)不断加强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护修复能力。督促城投加快推进蓝湾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5%。完成互花米草除治3119亩。开展全区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工作,完成7个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建设。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风险智控体能升级三年行动,完成工程治理1处,核减风险防范2处,完成4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举办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专场活动,2024年全省海洋自然保护地宣传日活动启动仪式。
2024年,区资源规划分局千方百计克服保发展保红线和防风险促稳定等多重困难压力,各项工作呈现出稳健推进、增效添彩的良好态势。2025年,我们局将继续突出政治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实绩导向,全力扛起资规部门争先进位“硬担当”。
一是空间谋篇,让发展格局持续优化。统筹陆域发展空间,全面落实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完成普陀区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拓展海上发展空间,夯实朱家尖西南涂围垦区调基础数据,紧密联系省厅密切掌握相关政策,力争该区域成为第一批试点。积极准备新一轮海岸线修测工作,盘摸全区岸线走向,在符合政策条件下努力延伸普陀陆域腹地,持续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
二是创新赋能,让要素保障更加精准。科学谋划2025年供地计划,计划明年供地1300亩,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争取将一批高质量项目积极申报纳入省市重大项目清单。积极推动成立普陀区土地储备中心,妥善运用专项债券资金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和存量房地产项目,做好土地储备工作。高效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2025年计划完成批而未供3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300亩,闲置土地处置100亩。摸清区域内低效用海底数,根据招引情况适时对低效用海进行提升盘活。
三是严守底线,让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抓好耕地保护,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深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抓好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密切跟进在建项目进度。抓好国土绿化,以“林长制”为抓手,持续做好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先补后占”管理,建设普陀区补充林地储备库。抓好调查监测,高质量推进国土变更调查工作,高标准生产普陀区实景三维数据,高水平建设法治自然资源。
四是改革驱动,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严格落实说“不”事项提级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统筹整合审批资源,减少前置条件,努力实现“多证同发”。组织项目前期审批事项专题培训,推动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基层项目前期经办人员队伍。持续推进法治自然建设,继续开展土地征收、信息公开、不动产登记“以案治本”专项行动,从源头上规范土地征收行为,减少征地等行政争议发生。
五是党建引领,让资规队伍更加强大。立足自然资源系统领域宽、队伍大、责任重特点,加快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自然资源“三支队伍”,着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交流渠道。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职工工作激情。加强信息宣传,通过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宣传推广典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外界听到资规部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