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30026393260/2025-149774 公开日期 2025-04-18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 文号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司法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普陀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4-18  09: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政治处(挂办公室牌子)

今年来,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组织实施好3个省级改革(揭榜挂帅、试点)项目为有力武器,以服务保障好三个“一号工程”为有效路径,以全要素法治服务供给护航现代化新普陀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发挥好“统”的谋划,以干部“服务指数”换取群众法治建设“满意指数”。一是谋实法治建设框架体系。高规格召开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出台《舟山市普陀区深化“一府两院”协调联动共促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获市人大高度肯定。编制发布全国首个《远洋渔业产业合规指引》,《油气贸易产业合规指引》入选2024年省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目录管理项目名单;“即督快响”机制入选全省改革试点项目;《发展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赋能国际化海事产业》入榜全省涉外法治揭榜挂帅项目、《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机制的实践与深化》入选全省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均系全市唯一。构建保障体育赛事“一件事”;推出区级部门“一把手谈法治”专栏,已发布7期;全市率先试点推进“村级述法”,有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二是谋细依法行政改革举措。全力推进涉旅“即督快响”省级改革试点工作,梳理涉旅行政执法“即督快响”任务清单13项,厘清酒店宾馆纠纷、网约房管理等执法职责边界6个;推进涉旅“首错免罚”清单覆盖执法领域10个。今年以来,协助查处食品安全、消费侵权等案件56起,助力打造普陀夜排档金名片。今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量与同期行政诉讼案件量的比值达3.23:1,复议案件调撤率达61%,均居全省前列。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持续保持“零败诉”,行政应诉出庭率连续五年保持100%;1个行政复议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系全市唯一。强化行政决策程序,出台合法性审查中心规则、法治审查员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延伸“疏导端”审查范围,将涉众型村社合同、村规民约等纳入镇街审查范围。今年以来提出的审查意见采纳率达98.1%,无一被纠错;我区提出的立法性意见建议被省人大采纳3个条例6条意见,创历史新高。我局获评全省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三是谋准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导向。设立“一站集成”的法治服务专区,实现涉企法治服务需求“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已上线涉企服务事项31项。结合普陀特色产业发展,谋划推出海商事纠纷预防化解和涉外法治服务等2个“一件事”。引入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社会力量,建立“公益服务+政府购买”保障机制,指导成立商会调解委员会,制定外籍船员用工等海商事纠纷预防化解“一件事”集成指南11个,全力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事商事、渔业渔事公共法律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商事、劳资等海上涉企纠纷265起,挽回经济损失近1亿元。海商事纠纷预防化解“一件事”在全省涉企法治服务先行先试“一件事”现场评议会上作交流;《打好“强、防、优、化”组合拳,构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伴航式法治保障体系》入选2024年度全省、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二)构建好“圈”的网络,以干部“服务指数”换取惠企便民“质量指数”。一是织密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一岛通享圈”。以政府工作报告、区两办工作清单形式高位统筹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省级试点建设工作,全省首创公共法律服务引导人员管理办法。以全国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基点,紧扣“一岛一功能”产业定位,网络111个村社,先行在国际水产城、超市、宪法广场、“平安小苑”等设立“24小时法超市”26个,形成了“1+11+111+N”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实体框架。根据普陀海洋、海岛特性,联合市海员产业工会、区海洋经济发展局等激活岛际交通客船、引航船、渔船等215个海上阵地;联合区委统战部、区文广旅体局等在海岛民宿、宗教场所、对口援建的四川万源市等配置“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实现法律服务“零次跑”。创新试点推行“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链接31名律师资源,把法律顾问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的深度分析专报拟被省府办录用并将呈送省领导。我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工作的相关做法作为全省标杆在全省视频调动会上作交流发言,并获市长徐仁标、副市长赵骏批示肯定,在全市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唯一邀请县区局出席并答记者问。我区1个法援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二是优化涉企法治服务“一刻即享圈”。针对市场主体的不同法治需求,联动法院、检察院、发改、公安、民政等部门吸纳专业力量组建全民“法服团”;与万洋众创园区对接,推出中小微企业“法拼团”法律顾问服务模式;成立普陀区华侨港澳同胞法律服务团,为华侨、港澳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以来,通过法治化方式、数字化手段,已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百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百余起,节省企业资金近1亿元。三是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一链畅享圈”。成功举办全省社区矫正业务技能比武活动现场会,我区一地入选全省清廉社区矫正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借助“海之矫”平台已审批71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实现海上就业精准监管,所在船只创造经济产值5000万余元,海上作业持续保持“零”事故。“涉海涉渔社区矫正联合管控工作”在央视《今日说法》专题报道。与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大妈”结对共建,深化“东海渔嫂”调解员品牌。今年以来,全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905起,调解成功率99.9%,涉及金额超2.45亿元;其中,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比例62%,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我区矛调工作法入选全省第一批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推出“巡航的司法所”“24小时不下班的司法局”等系列品牌;开辟《丁阿伯说法》《阿法讲大道》方言普法栏目及《青年律师抖音普法》等线上普法阵地,已发布宣传视频41期;自主创作“普晓法”公仔、《普陀法治渔歌号子》等法治文艺精品2个;创新性组织开展“法治普陀基层行”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青少年法治“一带一路”研学实践活动、“法润普陀暨普法夜市主题活动”“法兴邦·就爱旗”迎国庆、“法治方舟·普法海疆行”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次。我区普法工作在全省普法骨干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并获市委常委刘中华批示肯定。

(三)激发好“干”的活力,以干部“服务指数”换取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指数”。一是“清廉司法”纵深推进。深化“法雨春风·纪相伴”3.0廉政品牌,创设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员、社区矫正员“三大员”纪律作风监督卡,畅通违规办案及办案作风的监督举报途径,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全天候监督。全力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区委巡察反馈的4个方面32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二是党建品牌迭代升级。以党建“红”铸就信仰、先锋“青”护航法治、司法“蓝”法润普陀为内涵,全面打造“红领青蓝 法润普陀”支部党建品牌,相关做法在“双建争先 先锋领航”机关党建品牌展播;与3个支部达成共建合作,有效提升各方党建工作质量。以“网格夜访”为抓手,充分结合“双月十日”“法润百企”等活动载体,组建“1+X+1”专项法律服务团队,推出“6+6+9+N”工作法,为包联网格提供“定制化”法治服务菜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归集研判,今年已联动城投公司、园林部门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个。三是干部队伍焕发活力。聚焦“七张问题清单”,强化问题主动发现意识和举一反三能力,今年已销号省级“重大督查问题清单”2个、市级1个、区级5个。其中1个省级“重大督查问题清单”《普陀区民营经济涉企法律服务一类事谋划需进一步提升问题》入选市级整改典型案例,并作为全市唯一案例推选参评全省典型案例。搭建扁平化管理架构,把全局16个部门以“战斗单元”模式编组成6个“工作板块”,集中力量提升工作执行质效;创新推出“周晒月评季考”考评机制、“司享刻堂”“法治开放大讲堂”学习平台,全系统常态化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切实提升全系统综合业务水平。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抓细“改革指数”,释放法治服务倍增效应。一是深化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聚焦普陀船舶修造、油气贸易等重点特色产业领域,编制合规指引,以龙头企业合规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合规,助力全产业链合规健康发展。加强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联系,畅通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的输入。二是打造涉企法治增值改革品牌。结合普陀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集成关联高频法治服务事项,谋划至少2个特色化法治增值服务“一件事”场景,推动打造“旗舰版”法治服务专区和“标杆型”法治服务“一件事”。三是迭代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场景。深化参与立法领域改革,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同频推进践行民主法治功能。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持续补充群众“一键直达”“一刻即享”等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改革工作。探索推进法务集聚区建设。

(二)抓实“法治指数”,推动法治能级迭代提升。一是推动行政合法性前置审查。强化红头文件源头把关,规范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程序,防止决策“带病”上会。纵深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改革,探索提供村(社区)社会事务增值式合法性审查服务。加强法审员力量配备,推动全区镇(街道、管委会)法学本科以上教育背景或者法律职业资格的审查人员全覆盖。健全行政合法性审查机制,规范备案审查程序,完善本案审查办法,探索编制高频涉法问题审查指引。二是推动行政争议溯源纠偏。牢固树立调解先行理念,将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全流程,加大行政复议调解书履行力度。健全行政复议引流机制,探索推行将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依法引流行政复议渠道模式。深化“一府两院”协调联动机制,建立行政复议意见书落实情况监督级责任追究机制,细化完善情况通报、问题约谈、风险提示、违法线索移送等措施;探索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质效评价机制,倒逼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三是推进“互动治理”执法监督模式。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全国试点,探索推进“互动治理型”执法监督模式,开展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指导督促执法单位落实裁量基准“一单位一清单”公示,推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建立信用修复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三)抓牢“平安指数”,深耕基层法治发展底蕴。一是提升靶向普法质效。编制公民法治素养基准版,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持续推进省级民主法治村建设、“村级述法”全覆盖工作。打造普陀“法护雏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远洋产业合规中心等公共法律服务专区,建立合规指引宣传应用阵地。二是提升特殊人群帮教水平。探索搭建“普慧矫”平台,推进社区矫正对象精细化管理及经营性外出活动监管监督改革。做好“信用+矫正”结合文章。持续实施好社区矫正对象“学历技能再提升、教育帮扶促共富”工程。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基层调解员培育力度,力争区镇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比例实现“136”目标。完善国际海商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建立海上矛盾纠纷成诉情况通报机制和重大海上矛盾纠纷预警双向通报机制,打造海上矛盾纠纷全域治理新标杆。创建“枫桥式司法所”,推进述法协理员制度改革,夯实司法行政工作基层基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