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区工业战线坚持区委“改革创新突破年”的主基调,重点开展“6+6+6”提升行动,全力以赴实现良好开局,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效益同步提高,发展明显加快态势,但仍需关注市场需求不稳定、新纳统企业增量有限等问题。
一、总体情况
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高位增长,充分发挥全区经济“压舱石”的关键作用,实现增加值24.40亿元,同比增长28.0%,居全省第一。
(一)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一季度,全区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0.8%,较去年同期提升9.9个百分点。增长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7.7%,支撑作用显著。其中青山数科不锈钢的投产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产业配套能力。
(二)电力生产业拉动有力。一季度,受浙能六横电厂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和去年同期机组检修产值基数较低双重影响,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6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4%,较去年同期提升12.7个百分点。
(三)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9.0亿元,同比增长23.9%,较去年同期提升13.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37亿元,同比增长64倍。分行业看,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扭亏为盈,其中水产加工业亏损面较去年同期收窄16.5个百分点;船舶修理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7%,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四)工业投资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6.28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 2×1000MW项目、浙能舟山六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四号船坞项目、普陀万洋众创城预制菜产业建设一期项目、舟山鑫泰西白莲绿色海工制造和运维基地8万吨级配套码头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稳定推进,共计完成投资11.28亿元,占整体工业投资的69.3%。
二、存在问题
(一)产销衔接不足。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5.8%,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3%。较去年同期下降30.7个百分点。部分企业虽有新产品投产,但销售未达预期,如青山数科精密不锈钢板带及配套精加工项目正式投产,产销率在20%左右。
(二)能耗压力较高。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12.75万吨标煤,同比增长55.2%,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三)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一季度,全区装备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和14.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均低于全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装备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9%和1.5%,较去年同期下降11.8和0.4个百分点。
(四)新纳规企业增量有限。2024年4月以来,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32亿元,仅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3%,且有7家企业产值负增长,虽新增企业产值同比增速较快(70.0%),但对全区产值增速的拉动作用较弱(1.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预计下一季度我区船舶修造业在高基数上实现稳步增长;水产加工业受禁渔期影响增速回落;电力生产业受浙能六横电厂基数扩大影响,增速回落;钢压延加工业产能进一步释放。下一步仍需各方统筹资源,以政策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形成“供应链安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一)加强重点企业监测,保障工业生产供应链稳定。重点关注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被收购后的开工生产情况,保障相关生产要素,确保其尽早释放产能;持续关注浙江青山数科科技有限公司后续订单及价格情况,提高不锈钢产品的产销率以及企业盈利空间。
(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重点布局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新兴产业链,逐步扩大我区新兴产业占比;通过支持船舶修造企业建立数字化船坞、构建渔业全产业链数字生态等举措,加快推动我区船舶修造与水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支撑;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重点攻克船舶动力系统、深海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提升全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