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十年来普陀区人口发展总体呈现出自然、平稳的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一、我区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1、常住人口基本稳定。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38.29万人,十年共增加4097人,增长1.08%,人口总量在舟山四县区中排第2位。
2、净流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31.37万人)比较,净流入6.92万人,比2010年增加20.3%,占常住人口比重达18.1%,较十年前提升2.9个百分点。
(二)外来人口比重提升
1、外来常住人口比重提升。外来常住人口10.27万人,十年共增加5253人,增长 5.4 %,总量占全区常住人口的 26.8 %,超过四分之一。
2、省外流入成为主要来源。2020年省外流入常住人口75171人,其中前三位分别为安徽省34895人、河南省11969人、贵州省3568人;市外省内流入常住人口13660人,其中前三位分别为宁波市3088人、台州市2971人、温州市2499人;区外市内流入常住人口13898人,其中定海区8086人;岱山县3988人;嵊泗县1824人。
(三)老年人口大幅上升
全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十年增加3810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5.04%,比2010年上升9.7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十年增加25530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6.93%,比2010年上升6.56个百分点。
(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1、大学文化人口快速增长。全区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8741人,占比为15.33%,比2010年提高7.08个百分点。
2、文盲率大幅减少。全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7274人,比2010年减少16439人,文盲率为1.90%,比2010年下降4.36个百分点。占比从2010年的高于全国、全省1.32 和2.86个百分点,到2020年低于全国(2.67%)、全省(2.72%)0.87 和0.82个百分点。
(五)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
全区城镇人口为26.61万人,占69.49%;渔农村人口11.68万人,占30.51%。十年间城镇人口增加了2.96万人,渔农村人口减少了2.56万人。全区城镇化率比2010年提高7.08个百分点。
二、我区人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总量发展缓慢
全区常住人口总量增长缓慢,年平均增长只有0.11%。增速大大低于全省(1.72%)和全市(0.32%)平均水平。
(二)青少年人口增势停滞
全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86%,仅比2010年上升0.09个百分点,十年来只增加765人。
(三)劳动人口大幅减少
全区15-59岁人口不增反降,十年共减少3477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5.10%,比2010年下降9.89个百分点,降幅高于浙江省、舟山市平均水平4.85和1.12个百分点,更严峻的是全区20-49岁人口占比下降趋势更快,达到13.7%。
(四)老龄化率不断加速
全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高于全国(18.7%)、全省(18.7%)、全市(24.88%)平均水平6.34、6.34和0.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高于全国(13.5%)、全省(13.27%)平均水平3.43和3.66百分点,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6个百分点,表明全区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五)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存在差距
全区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为15.33%,低于全省和全市1.33、2.78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三、人口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几方面问题
(一)关注人口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人口增长是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较快增长也反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近十年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环境和健康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这使得全区人口总量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看到全区人口总量增长缓慢且低于全省和全市水平,同时人口结构、年龄等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如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中,多引进有利于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人才值得关注。
(二)关注青少年人口缓增背后的问题
十年来,全区0-14岁人口增长缓慢,主要受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青少年人口比例降低,会导致社会负担加重,老龄人口出现抚养担忧等问题。2020年全区人口总抚养比(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之和15-64岁人口之比)由2010年的25.22%上升为36.60%,表明我区老龄人口抚养负担明显加重。未来十年、二十年我区主要的劳动力就业人口就是目前0-14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同时,青少的人口下降也不利于家庭户规模的稳定。
(三)关注劳动人口下降对产业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能够反映出当地产业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全区20-49岁人口15.76万人,比2010年减少5.05万人,减少24.3%(近四分之一),这表明全区劳动力资源储量存在很大隐患,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弱,且容易出现企业用工荒等现象。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我区产业发展科技信息化含量尚显不足,吸引不到知识型的年轻劳动力。此外全区50-59岁人口8.16万人,比2010年增加2.12万人,增长35.0%,侧面反映出全区劳动力就业年龄有偏大的趋势,如建筑装饰行业、居民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相对低端的产业吸引了年龄偏大的劳动力,而没有形成以科技兴业吸引年轻劳动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四)关注老龄进程加快对社会的影响
2020年全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6.93%,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表明全区老龄化程度加速,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也相应增加。而50-59岁人口比2010年继续大幅上升,给老龄化带来后续的压力,未来十年全区老龄化人口将进一步扩大,社会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另外由于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五)关注城镇化进程如何有效的推进
十年来全区城镇化进程又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全省、全市相比仍在不少差距,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省、全市2.68和2.40个百分点。全区城镇化推进缓慢,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一是普陀海岛特殊的地域面积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推进有一定难度;二是“大岛建小岛迁”已基本完成;三是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渔农村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人愿意留在渔农村居住,尤其是老年人居多。全区城镇化推进的过程当中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存在,但仍有空间可以发展,如何有效推进全区城镇化进程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