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稳中求进,下行压力亟需化解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3-10-30 16:4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疫情后各项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显效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工业经济稳步恢复并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基础有待夯实,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76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高于全省(5.5%)6.9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17.7%)5.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态势,工业增长快中趋缓,但总体发展较为平稳,增加值增速仍处于较高区间运行。

1.主要行业发展不均,增速差距较大。构成我区工业经济的四大主要行业均实现正增长但发展不平衡,其中:船舶修理业和船舶制造业发展强劲,前三季度增加值分别增长25.4%和22.8%,合计拉动全区增速10.9个百分点;水产加工业回落趋势明显,受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影响,生产低迷,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长3.1%,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2.6和5.2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业发展波动较大,前三季度增加值仅增长0.6%,下拉全区增速0.5个百分点。

2.新动能发展不断积蓄,企业效益好转。随着结构调整深化,高质量发展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22.8%、9.2%,新产品产值率为12.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带动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9月,全区156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62家,亏损面为39.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收窄了10.6和2.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6.4%。

3.创新驱动持续发力,研发投入显成效。前三季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费用4.02亿元,同比增长30.6%,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7%,比去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水产加工企业和船舶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力军,其研发投入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投入的比重达74%。全区156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家数达104家,覆盖面为66.7%,亚泰船舶、海圣生物、龙欣水产、海鲲水产、华超水产等十余家企业实现研发费用零突破。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且不平衡。从前三季度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水产加工业、船舶制造业、船舶修理业、电力生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已达84.8%和86.1%,是构成我区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其他高增加值率的行业如化工、汽配制造业等因其总量小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其中,水产加工业作为我区的一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占比虽近三分之一,但因增加值率较低,增加值比重仅为11.5%,其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远不如船舶修理业和电力生产业。

alt=""/>

2.工业经济过分依赖船舶修理业的局面没有改变。由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轮审单政策放松,修船企业的订单逐渐增加,以致产值基数逐渐攀升,因此今年前三季度船舶修理业增加值增速也从半年度的28.0%回落到25.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半年度的10.7个百分点回落到9.8个百分点,可以说,船舶修理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的工业经济走势。从去年数据看,第四季度修船业产值基数依旧高于第三季度,且呈逐月递增趋势,其中12月高达8亿元,若船舶修理业无新的增长点做支撑,则今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仍有继续回落的风险,预测仅增长8%左右。

3.部分行业表现疲软,对工业拉动作用有限。以舟山中集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上规企业产能释放不足,仅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发展不如预期;石料开采业因几家采矿企业相继停产、关闭,产值骤减导致大幅度下降,下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受市场萎缩、订单不足等因素影响,水泥制品制造业、汽配制造业等行业持续负增长,合计下拉规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前三季度,我区规上工业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达到预期,但与兄弟县区相比仍处后位。从下阶段看,工业生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部分行业生产低迷,企业经营困难诸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都需要一定时间,下一步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统筹协调、补齐短板,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科学研判第四季度工业发展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精准施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细化分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趋势以及对全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做好跟踪监测预判预警,对去年基数、结构影响进行客观的利弊分析和研判,做到未雨绸缪,并提前采取促生产、稳增长的有效措施,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二是坚持做好企业稳产、增产工作。要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排,对增产困难企业的企业,要重点做好企业的稳产和达产工作,对具备增产条件的企业,要重点做好企业的稳产和增产工作。稳存量、促增长,确保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月度间稳步增长,特别要遏制重点企业生产下滑的现象,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从长远角度出发,要鼓励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围绕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技改投入、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数量和体量,实现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和传统行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