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试验区建区5年来,普陀紧抓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良好契机,在稳步发展水产、修造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优化外贸结构,油品出口额保持年均43%的增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以油气为主特色优势的县区。今年以来,普陀强化政策引领,建设优势平台,坚持系统集成,围绕油气全产业链领域进行特色化、差异化首创型创新,发挥油气产业规模集聚优势,着力打造“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助力舟山港跃升全球第五大船加油港。1-9月,全区实现外贸出口额460.5亿元,同比增长65.5%,出口增速及份额变化均居全省第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57位,助推全市出口增速领跑全省。其中,油品出口达378亿元,同比增长89%,拉升全区外贸出口64个百分点,是拉动浙江外贸出口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主要举措如下:
一、按压“政策油泵”,撷取自贸红利
一是“制度+体系”,推动集成改革。出台自贸区首个大宗商品领域体系化政策,率先构建准入会商机制,推动6家油气贸易公司进入会商流程;在全国首创保税船用燃料油跨关区港区直供模式,实现区域性监管互认,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海上一体化发展;推动油品通关便利化系统集成改革,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率先开展“一船多供”、“先供后报”、“一船多地多供”等30多项通关便利化举措,“全国首单保税资源调和”、“低硫船燃出口退税”、“浮舱供油”等经验做法在全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助推舟山片区在保税燃料油标准与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形成46项创新案例,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效率比肩国际水平。
二是“交易+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先行先试推出“保险+期货”金融服务模式,成功开展全国首单燃料油期货交割业务,油气全产业链保险创新优于其他自贸区。先期参与“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推动保税低硫燃料油加注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逐步提升我国保税燃料油定价话语权,打造中国油品“舟山价格”。落户省级航运保险结算中心、国烨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企业400余家,探索形成油品转口贸易、“境外船供油”等业务跨境人民币试点、船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16项金融制度创新成果。
三是“扶强+引优”,做大产业集群。实施“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打造六横清洁能源岛,以中石化LNG、浙能LNG两个接收站为龙头,建设LNG登陆中心,重点建设LNG“海进江”、9H级燃气发电、天然气化工、LNG冷能利用等产业,全力打造LNG综合利用标杆,发展百亿级LNG产业。推动百万吨贸易结算落地,招引浙江自贸区舟晶石油有限公司,开展浙江区域成品油自采业务,待常态化运行后,可实现年贸易额80亿。推动中石化与浙江的全面合作,争取进口原油、LNG 、化工品、润滑油等贸易结算落地。
二、踩下“数字油门”,提升产业效能
一是“数字+平台”,发展总部经济。做大中石化保税船供油结算中心,1-9月实现保税燃料油出口376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结算量704万吨,占全市的78%,经营量占全国市场份额47%,稳居全国第一,增速跃居“全球十大船加油企业”首位,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船加油公司。落地浙江天然气交易中心,成为全省唯一的天然气交易场所。截至目前,已完成127家天然气企业会员注册,会员涵盖省内90%的天然气产业链企业,累计完成天然气交易量69.5亿立方米,实现交易额220亿元,预计年度交易量约占全省供气量的20%。
二是“数字+监管”,提高锚位效率。加快推广燃油调度服务系统,供油企业通过平台集中进行无纸化申报,每单供油业务的申报办理时间可平均减少8小时以上,成功实现保税船用燃料油“即加即走”。国际航行船舶及相关代理方可以实时了解前面船舶的加油进程,并根据排队顺序提早做好准备,实现了高效衔接,营造更高效、便捷、透明的燃供通关监管环境,大大提高锚位使用效率,推动锚地使用率增长54.7%。
三是“数字+加注”,提升管理质效。全球船供油业务中心实现供油网络全面覆盖,形成了以14个区域供应中心辐射国内所有对外开放港口,每年为万余艘远洋船舶供油。普陀大力支持中石化对加注船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优化以及体系化管理,完善船供油操作VR仿真培训系统2.0版,实时传输供油数据,提升供油数量准确度,配备符合海关要求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远程传输视频信号,确保船舶作业安全。通过数字赋能规范化管理,中石化在宁波舟山港为外轮加注7738.4吨低硫船用燃料油,创单船供油记录。
三、疏通“服务油管”,优化产业链条
一是“推介+品牌”,扩大供应市场。积极参与区域能源贸易消费结算中心“数字赋能油气贸易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吸引雪佛龙、托克、摩科瑞、半岛石油、道达尔、三井等国际油企巨头参会,宣传推介取得预期效果。推进船加油品牌建设,拓展出口市场。据9月单月燃料油出口数据显示,普陀区对利比里亚出口增长1323.4%,对非洲出口增长1292.6%,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257.4%,对欧盟出口增长206.5%,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增长82.4%,其中对新加坡增长196.2%。
二是“船队+船员”,撬动百亿产业。全面建设“海上流动加油站”2.0版,奋力打造“舟山船型”供油船队,加强对驳船的管理,提升配送驳船整体形象。目前全区有保税油供应船舶“白名单”54艘,占舟山港域“白名单”64%。拓展综合海事服务,从“单一供油”向“综合服务”转型,真正实现“一船多能”,为船东和船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撬动数百亿的海事综合服务产业链,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配置基地与结算中心。
三是“协同+评估”,科学防控疫情。加强部门协同,导入风险评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严格落实《保税船供油配送服务规范2.0》,采用“无接触”作业,克服疫情防控及突发情况造成的配送中断影响,全面加强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实现配送现场零安全环保事故,零新冠疫情感染事件,全力以赴保障供应链稳定,稳步推进锚地供油业务。1-10月,普陀区企业在舟山海关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量211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