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区商务局举办的数字贸易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区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全力构筑数字贸易的“四梁八柱”,特别是在“数字贸易+海事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11月,全区数字贸易相关进出口额高达467.7亿元。
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普陀区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区海事服务企业总数已近400家,包括2家全球前十的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企业和3家全球修船前十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船舶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在强化海事服务配套方面,我们引进了6家江海联运企业,运力提升至7万载重吨,占全市运力的50%。同时,海事金融机构迅速集聚,推出了29款金融产品,年航运贷款余额接近100亿元,为普陀的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其表示,普陀区在数字贸易发展中秉持三大基本原则: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聚焦数字化转型、强调错位协同。凭借在“数字贸易+海事服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普陀区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为全省数字贸易发展贡献了新案例和新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我区出台了多项政策,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突破政策障碍,推动贸易投资、人员进出、运输往来等要素高效流动。
在空间布局上,我区实施了“一中心两基站”战略,以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中心区为核心,布局南部基站与东部基站,形成功能协同、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计划到2027年,实现海事服务产业要素的快速集聚和产业布局的全面优化,力争将普陀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保税燃料供应基地。
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区通过建设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构建了集船舶建造、修理、拆解、海工装备制造及船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1至11月,全区船舶修造业实现规上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23.6%;修造船出口额达122亿元,同比增长37%,成为普陀区数字贸易经济的主力军。
下一步,我区将深度聚焦跨境电商领域,全方位挖掘海事服务市场潜能,精准定位外轮船员需求,匠心打造外贸新兴业态。通过培育跨境电商主体、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优化通关便利政策、完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利用舟山自贸区的政策红利与港口开放的资源优势,有效构建海上供需网络,推动本地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