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努力建设普陀特色生态文明高地。
一、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源头替代工程。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着力解决恶臭、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滨港路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实施中弄河全面改造工程,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完成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实现排放达标率95%以上。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推进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海水养殖整治和海洋垃圾治理,探索海漂垃圾“蓝色循环”模式推广应用。“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联动监管,深化农业面源整治,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环境健康。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
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筑牢自然生态屏障。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强化山水林田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开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谋划全区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拦洪截蓄工程,推进六横、东港、鲁家峙等一批海塘安澜项目,建设“生态海岸”“绿廊山腰”10公里,打造普陀山海水廊。生态修复本岛北部海岸带,串珠成链构建普陀如意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加快推进白沙、六横、桃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县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达到1390种。运用数字化手段,整合诸岛生物多样性各类数据和信息,策划布设相关物种主题展示区,打造全省首个具有海岛特色,集观测、展示、研学和宣教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体验地。
三、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举全区之力建设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联动龙山、西白莲、蚂蚁岛、小干岛,构筑高端船舶、新型远洋鱿钓船、国内捕捞船、海工与非船装备制造、设计与工程服务等全产业链。推进六横先进制造和清洁能源岛建设。争取小郭巨石化新材料产业园扩区,重点发展车用轻量化材料、氢气新装备、包装与先进膜材料等产业,打造海上清洁能源生产、转换和供应枢纽,积极谋划“万亩千亿”绿色能源产业园区。加快城西未来智创城开发,全面融入甬东勾山海洋科技创新港,打造集科技研发、创业创新、产业协同、生活宜居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现代城区。盘活鲁家峙南部、小虾峙、螺门渔港等区块,力争钓梁三期、西岙围垦区域加快破题,谋出未来发展新空间。
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开展耕海牧渔丰收行动。稳定有序发展国内捕捞业,推动深远海养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水产企业转型升级,提速冷链物流和中央厨房产业园建设。开展“农业双强”深化行动。做优做特普陀佛茶、登步杨梅、桃花水仙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展茅现代农业科创园和桃花阡陌农场,提升绿叶蔬菜自给率。实施船舶海工振兴行动。加快LNG船、甲醇燃料船、豪华邮轮、穿梭油轮等高附加值船型研发修造,建立绿色智能船舶标准化体系,发布国际航行船舶修理普陀价格指数。实施清洁能源聚变行动。出台能源强区发展规划,推动工业与新能源深度耦合,培育发展冷能发电、天然气化工、海洋大数据等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商旅文提质行动。布局以莲花洋、半升洞、普陀山为核心的海上旅游黄金区,谋划南部诸岛跳岛游。继续举办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打响越野东海、沙滩足球等特色活动品牌,打造海上节庆赛事之城。提振沈家门“怀旧经济”“夜游经济”、展茅“田园经济”,加快打造内湖商圈、宝龙天地、普陀水街等城市消费新地标。开展大健康产业建链行动。启动罕见病药物研发中心、希诺赛·长寿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探索发展进口医疗器械交易与制造、进口化妆品罐装产业。建设林下中药种植基地、药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浙香好礼”产业链。开展数字经济集聚行动。建成万晟天华XR数字产业化基地,蓄势打造海上数字影视之城。推进未来智创城科技产业园、普陀湾海洋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9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0%。
五、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样板
渐进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沈家门绿色渔港建设,树立渔港特质地标性建筑。重塑西大街老城风貌,串联舟山(普陀)美术馆、渔港博物馆、普陀非遗馆,打造沈家门“渔都海市·共富港岸”省级传统风貌样板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落实村庄单元规划,推进村容提升四大行动,创建未来乡村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争创黄杨尖国家级休闲美丽乡村、东极县域“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深入实施“小岛你好”行动,打造白沙、柴山、庙子湖精品示范岛。积极挺进碳达峰,稳步推进渔光互补、“海上风电+实体制造”等项目,谋划绿电制氢及绿色甲醇制备工程,探索制定LNG、甲醇加注标准体系,打造全国新能源加注示范中心。打造登步、蚂蚁净零碳示范岛,力争通过省级低碳试点验收。创建省级垃圾分类优秀县区,大力培育“无废细胞”,全面建成“无废城市”。探索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普陀模式,塑造5个样板,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模范践行区试点。挖掘、提炼、弘扬海岛特色生态文化,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系列宣传和生态文化科普教育活动,强化全民生态自觉,推动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