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工作基调,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主线,旗帜鲜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多措并举调整结构、稳定质量,全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良好开局。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64亿元,同比增长24.8%,较全市平均高13.8个百分点。其中,六横区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1.19亿元,同比增长83.6%,拉动全区投资增速20.5个百分点。全区投资运行呈现三大个特点:
一是重大项目引领增长。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进度加快。一季度,全区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8.0%,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个百分点。其中,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工程、朱家尖ZS-ZJ-07-04A项目等6个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增加超1亿元,拉动全区投资增长31.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投资稳步推进。今年,我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工业投资加强制造业支撑,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为全区工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助力。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个百分点。全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8.4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47.5%,同比增长3.2倍。
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回升。一季度,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3.7%,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41.3%;交通运输业同比增长56.2%,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38.7%。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工程、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2×1000MW项目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基建项目获得重大突破。
四是高新技术投资发展向好。以高技术产业和技术服务为代表的创新投资持续增加,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8.5%,明显快于全区投资增长。其中,高技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3倍,占高新技术投资比重26.7%,拉动全区高新技术投资28.7个百分点。技术服务需求扩大,带动相关行业投资不断增加。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2.3%,占高新技术投资比重达73.3%,拉动全区高新技术投资19.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工业与服务业齐增长,反映出我区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房产项目支撑乏力。房地产仍为我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季度,全区房地产投资9.36亿元,同比下降32.5%,占全区投资比重16.0%,较上年同期下滑13.6个百分点。自2022年9月以来,我区无新入库房地产项目,项目后备力量极其缺乏。2023年下半年,批量大型房地产项目完工竣备,如星悦府、东投明越台、东投明越湾、祥生海樾门第苑等,剩余在建项目投资短期难以企稳。加之房地产市场低迷,销售惨淡,房企资金链紧张,开发商拿地意愿不强,造成房地产投资后劲不足。
二是三产投资增长较慢。今年以来,我区三产投资增长一直处于低位,落后于全区投资平均水平。一季度,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0%,低于全区投资增速11.8个百分点,占全区投资比重74.6%,比重较上年同期下滑7.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12.9%、26.6%。
三是区域投资增长不均衡。一季度,仅六横、东港两地投资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六横镇投资同比增长83.6%,拉动全区投资增长20.5个百分点。其中,六横区域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2×1000MW项目、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工程、盛达原油兼燃料油储运物流基地项目、浙能舟山六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投资均超1亿;东港区域永兴村黄陀岙地块安置房建设工程、购置明润68号运输船项目投资超8000万元;东极镇、虾峙镇、沈家门街道及普朱区域投资不增反降,影响全区投资整体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重视重大项目储备建设。一方面,围绕全区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布局,强化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聚焦立项审批、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前期推进迟缓、储备质量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统筹,进一步做好后续项目尤其是亿元以上项目的筹划及开工准备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储备,紧盯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我区大项目对全区投资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
二是稳步推动房产市场回升。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重点聚焦我区信用资质好、开发能力强的房企,推出方案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有效保障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解决房企融资困难,提振房企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项目开发。另一方面,科学优化用地结构,充分盘活存量土地和新增建设用地,适当调整配建比例等土拍门槛,加快推进商住用地出让,提高居住用地开发效率,加快房产投资释放进度。
三是推进投资结构优化调整。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增强民间投资活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指导力度,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技术改造在调结构、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激发企业技改投资活力,鼓励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促进工业技改投资助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