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司法局以“三个融入”为抓手,着力打造专业化社工队伍,充分发挥社工专业优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扶与支持,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由“管得住”向“矫得好”的转变。社区矫正“执法攻坚破难”案例获评全省优秀案例,社区矫正相关做法在央视《今日说法》、人民论坛专题报道。
一、融入信息化监管。一是人员配齐,目前我区社区矫正对象在册人数307名,社工数17名,做到每所配齐、大所配强,有效解决了全区监管压力日渐繁重和配比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是强化监管,随行智控平台每月社工账户登陆数达近3千人次,每月信息化核查数据达2万余条,每月电话抽查(视频通话)达3千余人次,每日核查率始终保持100%;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工作作为全国标杆,全区33人次实现海上就业,所在船只创造经济产值8千万余元,并实现海上作业“零”事故。
二、融入多元化帮扶。一是公益助矫,社工协助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帮助茶农采茶、参与交通指挥、帮助渔民织网、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15次,参与人员330余人次。二是学习助矫,积极对接本土企业5家,设立社区矫正就业基地和安置帮教基地5个,设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2个、学习基地1个和学历提升点2个,社工目前已帮助29名社区矫正对象报名,其中已有9名获得相应学历。
三、融入专业化提升。一是通过业务比武、传帮带等方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切实提升法治化业务水平,今年以来社工协助化解社区矫正对象各类矛盾纠纷11件,无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情况发生。二是出台《普陀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业务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社工责任“包干制”,以点带面实现社工精准化帮扶,每名社工对包干的社区矫正对象知晓率100%,近4年来社区矫正对象实现零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