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徐阿姨在家附近的荷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患病的老伴签约了家庭医生。“这里搬迁以后环境变好了,项目也多了,给长年患病的老伴签一个家庭医生,我心里更放心些。”徐阿姨告诉记者。
2024年年底,沈家门街道荷外社区卫生服务站搬迁了新址,从原来的巷弄之间,转移到了中兴路一侧,出入更加方便。新的场地分上下两层,空间大,功能布局完善,就诊流程科学合理,实现“一人一诊室”。“原先囿于场地局限不能开展的服务,如中医适宜技术、专家门诊等,现在都可以正常开展了。”荷外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庄丽娜带记者参观了二楼崭新的中医阁,“搬迁后,我们另外配置了两位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医生,可为附近居民提供针灸刮痧、拔罐等医疗服务。”
同时,专家门诊也已配置完毕。庄丽娜介绍,未来,会有邵逸夫医院、普陀医院的专家下沉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免去了前往上级医院奔波、排队的时间
荷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面升级,是2024年我区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缩影。记者从区卫健局了解到,去年以来,通过迭代升级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院前医疗急救点等,我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持续提档升级。
在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域高质量提升方面,相关部门和属地单位联动协作,共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同时,有效发挥街道、社区宣传阵地作用,加强分级诊疗理念、社区特色服务项目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社区医务人员的认同感。截至目前,已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施工建设并投用。
除了在城市社区,我区还积极推进各地村卫生室的提升改造,六横镇山西村、五星村,登步岛沙头村,朱家尖街道沙湾村黄沙等4家村卫生室均已建设完成并投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提升,不仅在‘硬件’上,还体现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软件’上。”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我区继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持续服务、住院服务和手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患者需求及机构人才特长,积极推行特色诊疗服务。同时,加快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老年人、孕产妇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另外,去年9月,虾峙镇院前医疗急救点已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全面提升了海岛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截至目前已出车32次。这也是我区第三个海岛院前医疗急救点。
“我们还将着力打造技术过硬、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让广大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内容来源:普陀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