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普陀区95岁优抚对象在优抚服务志愿者全程陪同下,完成了一场跨越112公里的“圆梦之旅”。从普陀国际水产城到勾山老家,这位病故军人遗属用一天时间重温了舟山本岛的山海风光与岁月印记,了却了萦绕心头多年的夙愿。
老人扎根普陀区中弄村务农半生,将朴实与坚韧融入土地。如今虽年近期颐,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近年来因腿脚不便需轮椅出行,日常活动多限于家中。优抚服务志愿者上门走访时,他提及“想再看看舟山这些年变化”的心愿。
为守护这份朴素的心愿,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爱心桥社工服务中心精心策划路线。从舟山国际水产城启程,途经东港“最美公路”,看晨曦洒落碧海金沙;漫步路下徐青石板路,老人忆起年轻时赶集的烟火气;车行西码头渔港,看到现代化渔船林立的景象;午后抵达岑港古村,志愿者搀扶老人驻足老宅前合影;定海公园内,他轻抚新栽的绿树连称“清爽”;最后一站勾山老家,望着故土新貌,老人连连感慨眼眶湿润:“变了样,可根还在这里。”这场112公里的温情旅程,串联起老人的岁月印记与海岛新颜。
近年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足破解偏远海岛“最后一公里”优抚服务难题,构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社工团体”基本框架,组建本土优抚服务志愿团队,提升服务承接单位专业化水平。开展上门走访、访谈宣传、政策帮扶等活动,精准摸排建立优抚对象“一户一档”个性化台账,建立管理服务闭环机制。聚焦“个性化心愿清单”,在优抚政策保障下关注高龄老人的精神需求,让优抚服务有温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