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工业经济质效同升 韧性增强承压稳进——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5-07-30 14:3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上半年,全区工业战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促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呈现质效同升、韧性增强的态势,但仍需关注有效需求走弱、新质生产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强劲发力,主要经济指标高位运行,实现增加值49.92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7.9个和14.0个百分点,居全省90个县区首位。

表1 上半年浙江省及舟山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地区

浙江省

舟山市

定海区

普陀区

岱山县

嵊泗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7.6

11.5

16.6

25.5

8.4

13.1

(一)新增产能拉动明显。上半年,得益于浙能六横电厂二期项目两台发电机组产能新增,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6%,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青山数科精密不锈钢板带及配套精加工项目投产带动钢压延加工业强劲增长,上半年钢压延加工业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为全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

(二)传统行业增长稳健。上半年,船舶修理业稳中有进,鑫亚、亚泰、万邦等重点企业修理改装业务量质齐升,船舶修理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水产加工业稳步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为全区工业经济提供韧性支撑。

(三)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12.70亿元,同比增长21.5%,较去年同期提升1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8.38亿元,同比增长1.6倍。从利润结构看,今年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毛利达36.25亿元,毛利率为17.0%。

二、存在问题

(一)新质生产力增长乏力。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7、26.1、31.5和12.9个百分点,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之外,其余上述产业占比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创新活力有待提升。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下降8.7%,较一季度回落10.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3.9%,较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船舶制造业下拉全区新产品产值增速7.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三)有效需求持续走弱。今年以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和出口交货值下滑明显,上半年产销率为94.9%,较去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0%,远低于去年平均增幅,4月起水产加工业、船舶修造业出口交货值逐月回落。

图1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 (单位:%)

图2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 (单位:%)

三、对策建议

随着下半年电力生产业基数增大以及新增产能节奏趋缓,工业高速增长压力倍增。预计下半年钢压延加工业产能稳步释放;水产加工业、船舶修理业、电力生产业增速回落;船舶制造业降幅扩大。下一步需强化要素统筹,提振有效需求,加速产能释放,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基固链,筑牢工业发展基本盘。一是强化重点行业运行监测。针对船舶企业订单周期、水产企业季节性波动等特点,如持续关注扬帆、东海岸船厂的生产相关事宜,开展精准化预警研判。二是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建立跨部门协同培育机制,动态梳理摸排准规上企业清单,下半年推动舟山龙源雄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及时升规纳统。

(二)聚新提旧,激活工业升级新动能。一是加强新兴产业培育。结合区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拓宽我区未来产业布局,逐步扩大新兴产业占比;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立足我区船舶修造与水产品加工为主导的行业基础,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发展。

(三)加强研发,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一是强化研发投入支撑。聚焦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一条鱼”等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研发投入奖补。二是提升研发成果转化率。积极发挥我区海洋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围绕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做优配套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