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童心护成长 多元实践启新篇
发布日期:2025-08-13 09: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政治处(挂办公室牌子)

普陀区聚焦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以深入推进“法育青蓝”专项行动为抓手,抢抓暑期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创新“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数字化赋能”研学模式,为全区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成长乐园。

广场启法智:播撒法治精神“启蒙种”

7月16日,区宪法广场迎来首批普陀“海娃”,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海娃”们沿着“红色路线”,依次参观了“24小时法超市”、法治十景雕塑群等特色展区,并在广场中央进行宪法宣誓,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学习法律知识,沉浸式体验我国法律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近距离感受宪法的威严与法治的力量。“法律像盾牌保护我们,也要用它约束自己!”参与活动的学生说道。此次“海娃学法”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宪法精神和法治理念生动地走进孩子们心中,为暑期生活增添了独特的法治色彩。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3场,覆盖青少年300余人次,获家长广泛好评。

渔港融法韵:绘就民主法治与文化传承“同心圆”

普陀区人大沈家门街道工委打造“渔港法韵·童行民主”特色品牌,组织青少年走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将民主法治建设与千年渔港文化深度融合,让渔港的浪花里跃动着法治的青春脉搏。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青少年观摩民意直通车运作过程,沉浸式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参观省级工匠指导创作法治主题渔民画,切实体会法治文化与本土艺术共生的氛围和底蕴;观看法治微课堂,在趣味中汲取法律知识。活动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了解立法、参与法治建设的新窗口,激发了他们对法律的兴趣与热爱。目前开展3场活动共吸引77名青少年参加,家长反馈“既学法又乡情”。

研学新坐标:筑牢青少年法治教育“能量场”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普陀区以“科技+法治”双轮驱动,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之路。区青少年保护教育基地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互动游戏等科技深度融入法治教育场景,创新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范式:遥感大屏前,“小法官”们认真审理模拟案件;反欺凌闯关游戏中,维权技巧悄然掌握;交通法规竞技场上,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梦想剧场内,法治微课堂传授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这种“竞技+情景”的创新模式,让青少年在虚实交融中系好“人生第一颗法治纽扣”,形成“认知—理解—应用”的完整教育闭环。

多元聚法能:构建法治实践“生态圈”

普陀区立足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区司法局积极行动,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武警驻普陀某部队、区应急管理局、团区委等多方力量,将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串连成“法治研学链”,开启法治教育新地图。从法治暑期实践研学到“海娃学法”法治实践矩阵,完成多维体验全面升级,为青少年打造“可观、可感、可玩”的法治实践新场景:区法院搭建“模拟法庭”还原审判流程,带领青少年切身感受法律权威;区司法局“送法进军营”将法治关怀延伸至军属子女,定制化法律服务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沈家门联络站将渔民画与法治微课堂相结合,在渔业文化中浸润青少年法治基因;“知行山海”链接新业态行业、外来职工子女,在公益活动中将法治观念深植于青少年的心中。区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法育青蓝”行动为抓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法治教育新生态,为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写下生动注脚。

从宪法广场的铿锵誓言到沈家门渔港的创意画作,从庄严肃穆的模拟庭审到科技感十足的互动研学,普陀区以多元实践打破法治教育边界,打造“没有围墙”的法治课堂,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感受法律温度,在体验中坚定法治信仰,书写新时代“法治护未”篇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